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435
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我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2016年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个案表、调查报告和专家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机选取的2006--2016年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20例,其中本地户籍18例,流动人口2例。专家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9例,占95.00%,不可避免死亡1例,占5.00%。结论: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影响因素
Analysis of death factors of maternal bleeding in matern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ynamic trend of death and death of mater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aternal mortality.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aths of maternal an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the province from 2006to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review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randomly selected 10years of mater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ied 20cases, of which 18 cases of loc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floating population in 2 cases. The results of expert review to avoid death in 19cases, accounting for 95.00%, inevitably died in 1 cases, accounting for 5.00%.Conclu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egnant women with medical diseas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idwifery medical staff to deal with obstetric crisis, increase propaganda, improve hospital delivery rate, enhance people's health care awareness.
Key words: maternal mortality; cause of death; influencing factors
孕产妇死亡率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d内死于各种原因的孕产妇,占同期每10万次分娩活产数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状况、卫生状况、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健康水平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研究并分析社会经济以及文化教育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了解2001--2016年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06--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居住在黑龙江省的户籍和非户籍死亡孕产妇的死亡报告卡、评审信息表、调查报告、原始病历及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意见书。死亡报告卡及评审信息表由死亡发生地专人填报,相关妇幼保健院专人审核;孕产妇死亡评审主评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十二格表”和3个延误理论,从个人及家庭、医疗保健部门、社会其他相关部门3个环节在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4个方面就死亡个案作综合评价发言,其他专家补充,最后专家组各位专家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孕产妇死亡个案评审专家意见书》(包括死因诊断、影响因素、评审结论,并提出建议)。专家组成员由产科及相关专业专家组成,评审前组织专家组专家学习评审方法,统一评审标准。
1.2方法
我院所有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病例经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个案调查,并每年市、省两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组专家2次进行个案分析和评审。孕产妇死亡定义、死亡诊断及评审标准依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统计工作手册》的规定,评审结果分可避免和不可避免死亡。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20.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 ,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科出血死因构成中宫缩乏力为历年之首位死亡原因,20例中发生了8例,子宫破裂紧随其后,发生了6例, 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分别占4例、2例。
优孕期产检次数0的5例,占死亡总人数的25.0%,产检次数在1--4次9例,占死亡总人数的45.0%,产检次数在5次及以上的6例,占死亡总人数的30.0%。
20例经市级专家评审,其中1例评审结果为可以避免死亡。对19例评审结果为可以避免死亡的孕产妇进行分析,并根据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中影响因素的排位分为第一、第二,发现2006--2016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第一、第二影响因素的三个环节中首位均为医疗保健系统因素(包括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态度问题、资源问题、管理问题),分别占62.69%和56.72%;其次是个人家庭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态度问题、资源问题),分别占37.31%和43.28%。
3.讨论
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医疗条件等的影响,孕产妇死亡率较高,全球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
产科出血前三位死因构成为宫缩乏力、子宫破裂、胎盘滞留。对产后出血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产后大出血产时危险因素中,宫缩乏力发生率最高,很多其他因素通过它造成大出血。而对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产程延长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从评审结果来看,影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医疗保健部门的知识技能不足,主要体现在:产科出血的处理不规范;妊娠合并症的处理能力不强,缺乏多学科协作;产科操作的技术问题;孕产期保健流于形式。所以针对产科出血的培训需侧重病因的预防,产程的密切观察与规范处理,出血量的正确估计,病因的积极治疗,抢救时机的把握等。从孕产妇死亡病例中探讨产科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专题,逐个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具体到疾病的细化培训,并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是由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应政府重视,社会多方面、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同时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文兰, 丁昭宁. 15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4):279-280.
2.王艳霞. 分析46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抢救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5):3379-3380.
3.徐艳菊. 15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3):582-583.
论文作者:张伟华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孕产妇论文; 妇产科论文; 产科论文; 死亡率论文; 因素论文; 孕产论文; 专家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