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和CVC置管的护理干预论文_韩琳琳

西安一四一医院 710089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CVC置管的效果,并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4-2015.1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所选患者均按临床情况给予PICC与CVC置管,将其按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A、B两组各18例,对A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置管护理与输液护理),而对B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置管的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83.33%的总优良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100%的总优良率,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应用PICC与CV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寿命等发面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PICC;CVC;置管;护理干预;效果

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即为化疗,其治疗途径在传统方法上是经锁骨上或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CVC),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治疗途径上进行突破,发现从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等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式更为简便可靠,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虽两种置管方法均能有效传输化疗药物,但置管后的问题与并发症也相对较多,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加以干预,降低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率,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来自我院2013.4-2015.1期间收治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所选患者均为临床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符合PICC与CVC置管要求;排除有其他合并肿瘤患者,化疗周期不稳定或生存期限<3个月的濒死患者[2]。将36例患者按床位单双号分为A、B组各18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5±5.3)岁;B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5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5±4.8)岁。本次实验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 方法

①置管护理干预:固定导管时一般丝线缝合固定在皮肤上,导管固定部位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使其在转头、翻身等活动时不会牵拉至导管。于置管成功后次日更换辅料,换药时操作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血或导管脱出情况,有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处理。另外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感染情况,一旦发现伤口红肿,及时报告医师并进行相关细菌培养,防止发生导管感染。在导管留置期间更换无针正压接头1次。

②输液护理干预:输液前用碘伏在接头处消毒8s,因置管后极易出现血液凝固,堵塞导管,因此在输液前用10ml的生理盐水输入至导管内,确认无堵塞、无肿胀、在血管内即可拔出注射器更换至输液器,更换之前同样消毒。输液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及时更换空液体,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内发生空气栓塞,空气栓塞作为置管中最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因此要时刻注意输液装置,避免出现滑脱等情况。另外要注意输液药物的配伍禁忌,配药过程中仔细检查药物名称以及是否有浑浊、沉淀物等情况,保证顺利输液。输液后同样用生理盐水冲洗接头,注意输注手法要运用脉冲式匀速推注,在留管期间用5-10ml的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防止血栓形成。拔除导管时需回抽2ml血液,目的是为了抽出导管内残留的血栓血液,避免拔管后出现栓塞。

③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知晓自身病情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并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置管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运用合理语言艺术,必要时可利用沉默、倾听等方式帮助患者消除孤独寂寞感,对置管后出现绝望、抑郁的患者要加以细心护理并给予支持鼓励,强调治疗依从性的意义。

④健康教育干预:PICC与CVC的穿刺部位都是活动度较大的地方,并且容易出汗或穿衣不便时将导管拉出,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告知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要时刻保持患者导管处清洁,在洗澡、擦身时注意避开敷贴处,防止接触到水等液体使辅料、导管松动、滑脱,一旦辅料浸湿,需立即更换辅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置管的优良率,置管优:患者能安全接受,无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秀。良:患者可接受,偶有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能自行缓解。差:无法接受,适应差,出现非计划性拔管[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对置管的适应情况,A组患者的置管的总优良率为83.33,而B组患者的总优良率高达100%,差异显著(P<0.05)。参考表1。

3 讨论

PICC与CVC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晚期摄入营养与药物治疗的唯一途径,两种方式都能使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采血的患者得到解决,同时又能保护外周浅静脉,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相比之下,PICC操作简便,损伤小,定位准确,更为临床广泛运用。使用留置导管后,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在留管期间,最常见严重并发症是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直接影响留管时间长短,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有效缓解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4]。

本文经过研究后发现,A组患者的总优良率显著低于B组(P<0.05),表明B组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对 PICC与CVC置管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PICC与CV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降低了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 陈慧芳.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257-1259.

[2] 楼伟菊.整体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颈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化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23-324,325.

[3] 邓秀云,黄子珍,唐玉芳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94-896.

[4] 汪洋,孙英杰.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4):635-637.

论文作者:韩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和CVC置管的护理干预论文_韩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