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论文_马斌勋

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论文_马斌勋

北京中瑞岳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10007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逐步加快,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借助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实现了城市信息化的建设。本文阐述了城市化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并针对城市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业界人士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评价

前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指导城市信息化建设,必须对城市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以揭示城市信息化的实际水平。信息化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认识城市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发现城市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其它城市之间的差距,找到制约城市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1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制定城市信息化水平指标,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国家信息化指标,要重点考虑新信息技术对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注意反应城市信息技术利用水平。既注重体系的评价作用,也要注重体系对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在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上应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需要有科学准确的定义,尽量选择能量化的指标,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城市信息化的特征,构建系统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影响因素的权重差异,科学分析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框架及各影响因素权重值。

1.2实用性原则

尽量选择定量指标,对于无法定量分析的指标,也要考虑标准化及客观化问题,通过量表设计及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定性数据。

1.3动态性原则

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受信息技术、国家行业政策、城市环境及市民素质等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及环境变化,必须始终保持城市信息化影响因素的动态识别和管理的动态性。

2城市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基于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城市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城市社会信息环境,城市市民信息素养及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构建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信息环境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条件,信息技术利用的有效媒介,是城市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保证。市民是信息利用的主体,市民信息素养直接决定城市信息化水平。总之,在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中,基础设施是硬件保证;信息技术利用水平是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信息环境、市民素质及信息化风险管理作为外部非信息因素,体现城市信息化持续发展水平。基于这五方面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全面多层次反应城市信息化水平。

2.1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覆盖城市的信息网络,提供信息传输利用的统一物理平台及存储设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由通信设施、计算机、用户终端信息设备构成,通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市民及城市管理者获取各种所需的音频、数据、图文、视像和多媒体等形式的信息资源。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评价标准由数字电视覆盖率、市民移动电话覆盖率、市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家庭互联网覆盖率、宽带用户普及率、手机网络用户比例等指标构成,这些指标能反应一个城市的基本信息设施水平。

2.2城市信息技术利用水平

信息技术利用大幅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从利用范围区分,城市信息技术利用可分为政府利用、企业利用及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利用主要形式为电子政务系统,发布政府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网络报税、网络年检等服务,市民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进行政策咨询,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对外展示企业形象并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延伸;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面向企业不同决策层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内外部资源,构建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在城市公共服务应用方面,信息利用主要表现为市民互动的网上咨询服务中心,构建智能化交通服务体系。

2.3城市信息社会环境

城市社会信息环境指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市民综合素质及信息法律法规制定及执行情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成正相关关系,城市经济水平高,管理者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信息化建设中,制定有利于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引导城市信息化发展。市民综合素质决定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决定信息集成平台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市民,就无法发挥信息设施的作用,无法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城市社会信息环境具体评价指标细化为以下因素:市民中大学生所占比例、IT企业对城市GDP贡献比例、系统分析员占总IT从业人员的比例、人均GDP、城市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占城市当年总投入的比例、城市颁布的信息法规占颁布所有法规的比例。

2.4城市市民信息素养水平

市民信息素养指市民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市民获取信息的途径(传统方式或利用信息平台方式)、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挖掘能力及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信息时代要求遵守相关信息法律,维护信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保证信息资源开发者的权益,保证信息市场的健康发展。市民信息素养构成要素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障。知识基础及结构不同,导致市民信息素养差异较大。市民信息素养难以定量衡量,只能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问卷调查指标包括以下因素:市民信息资源化意识、信息获取途径、信息挖掘技术掌握程度、信息相关法律了解程度。

2.5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

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是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通过信息化风险管理,分析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危及信息化目标实现的风险点,评价风险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评价必须考虑城市信息化所面临的各种经济、社会及技术风险因素。城市信息化规划科学性决定于城市信息化决策者对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社会环境及信息基础了解的程度,决策者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信息化建设管理者能力,信息项目建设人员素质也会影响信息建设施工,是城市信息化建设潜在风险源。

2.6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

构成信息化水平的五项指标对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权重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时,需考虑不同指标的权重影响。城市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反应城市当前信息发展水平,权重取较大值;城市信息环境、城市市民素质及城市风险管理反应城市信息化发展潜力,也应赋予较大权重;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能明显区分城市信息化水平,权重应取较小值。按照指标体系各项因素要求,收集相应数据,对于需要调查的定性指标,积极深入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将所获取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每项指标的权重,再利用加权法得到城市信息化水平数值。

结束语

本文构建的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考虑信息基础设施的影响,强调信息技术利用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也考虑反应城市信息化发展潜力的城市信息环境、市民素质及风险管理等因素的作用。同时,评价体系吸收新信息技术及管理思想,关注新信息技术在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中的作用。这种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数据和问卷为分析依据,操作过程简单、直观、有效,能全面对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朝华,梅强,杨治.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江苏商论,2012(03):54-56.

[2]张成芬,张鸿.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08):147-150+162.

[3]徐琳,万梦君.城市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34):98-100.

[4]刘建国 . 天津市民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59-62.

论文作者:马斌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论文_马斌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