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地创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快乐论文,让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设计意图: 在我班的图书架上,有一本书叫《山里的星星好亮》,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总喜欢捧着它读。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空闲时间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创作属于自己的星星。正是这句话给了我灵感,于是我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游戏的星空》。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使用手指蘸颜料,并用手指甩画的方法进行创作。 2.感受艺术的多样性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护衣15套,卡纸15张,红、绿、蓝、黄、白色颜料,桌垫3块,湿纸巾,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米罗的画作《游戏的星空》,引起兴趣 1.请幼儿欣赏《游戏的星空》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啦?” 幼:“月亮。”“太阳。”“猫头鹰。”“小鸟吧。”“还有很多星星。”“好像有很多奇怪但也很好看的东西啊!” 师:“你们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幼:“我觉得很美。”“很放松。”“很热闹啊!有那么多东西在上面。” 2.总结幼儿的回答,并引导幼儿认识图形 师:“这是一幅很美、很热闹的画。上面有哪些形状啊?” 幼:“有圆形。”“三角形。”“小点子。”“还有很多奇怪的形状。” 师:“你们喜欢什么形状呀?” 幼:“我喜欢圆形。”“三角形。”“还是圆形吧。” 师:“为什么喜欢圆形?” 幼:“像红红的圆太阳。”“像滚滚的车轮。”“像圆圆的气球。”“圆圆的很可爱,所以我喜欢它。” 分析:第一环节是一个感受艺术美的过程,以《梁祝》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展示米罗的《游戏的星空》让幼儿欣赏,给了幼儿视觉上的美。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幼儿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创造美的情趣。 二、尝试用手指进行甩画,感受快乐 1.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师:“看完这幅画,你们有什么感觉?” 幼:“很快乐。”“很开心。” 师:“你们想不想用不同颜色的圆形把你们快乐的心情画出来呢?” 幼:“想。”“我很想画快乐的画,我都快等不及了。” 2.老师示范作画 师:“程老师看见你们快乐,可开心了,我要把我快乐的心情画出来。我选红色,看我是怎么画的。” 幼:“哇,太神奇了。”“这样也可以?”“我从来没有这样画过耶。” 请小朋友伸出食指跟随老师一起做“甩”的动作。 3.幼儿创作,感受艺术的多样性,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创作时的注意事项:换颜色时一定要将手指擦干净;甩画时手指对准卡纸甩,尽量甩在纸上。 分析:第二个环节是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用自己的小手指“甩”出快乐的心情。在舒缓的乐曲声中,幼儿自由创作,感受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快乐。 三、作品展示 请幼儿将自己创作的画放在指定位置晾干,并相互欣赏。 分析:互相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放松,不时放声大笑,就连以前很少开口说话的孩子都大方地请老师和同伴去看他的作品。最令我惊喜的是,孩子们在收拾桌子时偶然看到了用来擦手的湿纸巾,发现染上各种色彩的湿纸巾也成了艺术品。孩子们对“艺术”又多了几分理解。 一、活动准备反思 1.颜料的准备 (1)套碗的使用 试课时我准备了很多工具尝试装颜料,一开始用颜料盘,发现盘子浅,容量少,每次创作时颜料都不够用。无意间发现了认知区的套碗,试用后发现很实用,主要有以下优点:开口大,有一定高度,孩子易于操作,不会轻易翻洒;红、黄、蓝、绿、白色颜料可以用相应颜色的套碗装,给小朋友较直观的感受。 (2)颜料的调试 调颜料要注意浓度。颜料调稀了,方便孩子甩滴,但干了以后作品的效果不是很好;颜料调浓了,不易甩滴,但干了以后效果非常好。最后我决定将颜料调得稍浓,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用不同力度可以甩出不同大小的圆形。 2.湿纸巾的使用 手指甩画要不停地在手指上变换颜料,需要不断擦手。一开始我考虑用抹布,但是抹布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用后又要清洗,很麻烦。后来选用了湿巾,主要是看中它较卫生,没想到最后孩子们竟意外地发现了湿纸巾上的艺术美,这又是另一种创作。 二、教师行为反思 1.教师善于发现,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生成延续性活动,点亮了孩子们的艺术畅想 由一本孩子们感兴趣的图书引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突发的、随机的。教师抓住了孩子对“画”的兴趣,但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去画画,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情,并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 在这个创作活动中,教师不断启发、熏陶孩子,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与推动,充分使教师的智慧与幼儿的兴趣交织在一起,达到教师与幼儿展开有效对话、互动分享、合作交往的理想效果。 2.教师打破常规想法,为幼儿提供了新奇的艺术创作形式,和幼儿一同感受艺术的多样性 画家马蒂斯说:“我觉得对一位真正的画家来说,没有比描绘一朵玫瑰花更困难的事了。在他能那么做之前,他必须忘掉一切画出过的玫瑰花。”同样,一个孩子想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哪怕一棵草、一颗星星、一条水波,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已有的花草、星星、水波,会妨碍他在自然中真实地观看、在心中独立地创造。“那些现成的图像,早已把孩子的眼睛变成它们的俘虏。” 书中的乐乐在看了许多山里孩子的星星,看了梵高与米罗的星星之后,才懂得了“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才去寻找自己的方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星星。正是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老师才能打破常规想法,和孩子一同感受艺术的多样性。 美术活动《游戏的星空》,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学会画画,而是让孩子感受艺术的多样性和创作的快乐。这是教师自身对艺术理解的突破。让孩子快乐地创造_艺术论文
让孩子快乐地创造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