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李 超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 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在社科院打造新型智库途径中的作用,调查了地方社科院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分析了地方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社科院;微信;智库
地方社科院作为我国各省市的思想库、智囊团,在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响应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号召,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1]的总目标。《意见》并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而在当前移动社交媒体成为社会传播主流的情况下,智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其影响力,成为各地方社科院探索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如何让教育回归本真?用什么模式引领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个假期她都在研磨这个问题。2016年春节刚过,她又提前一周上班,引领班子成员一起谋划学校发展方向。她站在更高的角度,采取更前沿的举措,带领班子成员一行8人来到了哈尔滨市教研院,亲自邀请教研院规划室主任王斌兴教授到学校进行绿色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了绿色教育的丰富内涵,生态课堂走进教室,绿色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全县打造特色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
根据腾讯发布的公告,截止到2018年第二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10.58亿,影响力遍及整个华人生活圈[2]。而微信公众号作为用户在微信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在2017年底已超过1 000万个,其中活跃账号数量超越350万个。微信公众号通过信息发布、推送等功能以及依托关注用户的信息阅读和分享,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可获得爆炸式的传播。基于此特点,政府机构、公共服务部门、学校、企业等社会各领域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将其打造成业务开展、对外宣传的移动网络平台。
1微信公众平台在社科院打造新型智库途径中的作用
1.1 缩短学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社科院在我国是专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每年产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精品佳作。然而,由于渠道的限制,这些成果的传播途径固定,影响范围有限,只能被固定的人群所知晓,限制了作品价值的进一步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则为社科院学术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社科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科研作品由点及面直接传播,并且通过微信传播的不定向性,更多的人群可接收到智库研究成果,从而促进知识的流通,促使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打破了普通大众与学术之间的界限,使束之高阁的学术研究成果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应用于社会。
1.2 增强学术研究的时效性
普通的学术成果发表,大多通过学术期刊的形式出版发行。然而作品通过投稿,并且经过漫长的审稿程序,再经过编辑、印刷、发行等步骤,真正到达读者手中的时间要经过数月甚至一年之久,严重影响了成果的时效性。有的作品等到发布之时,甚至已与当前的社会形势不相符合,因而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实际价值。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即时性的传播,以及无限制的扩散,可以使研究成果第一时间推送到读者微信,保证了作品的时效性。受众可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随时随地品读微信推送的信息,至此学术研究的价值充分显现。
1.3 引导社会网络舆论氛围
从推送内容上看,社科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覆盖多个方面,包括社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院要闻、时事热点分析、党的舆论宣传等。分类别看,期刊类的公众号多以推送本期刊所载学术文章为主,如福建社科院“福建论坛杂志社”信息推送内容为最新一期的期刊目录预告和已经发表在本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社科院内部行政部门的公众号主要以办事类的信息推送为主,如上海社科院图书馆“尚社学人”主要推送图书馆学术讲座通知、文献数据库开放使用通报等。而综合类微信公众号一般推送的信息种类则较为全面,以广东社科院“广东智库发布为例,每期推送的内容覆盖智库发布、热点关注、专家观点、广东视点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信息发布较为成熟、体系建设基本完备的知识传播平台。
2地方社科院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现状调查
在沉积芯层薄膜时掺杂8.3×10-7 m3/s GeH4可调高芯层的折射率,控制芯层折射率高于上/下包层折射率.图4(a)中,在SiH4、N2O、GeH4的条件下仅改变SiH4的流量,可明显看出随着SiH4和N2O的流量比(22.6,24和27.6)的增加,薄膜折射率下降,并且折射率分布规律与图3(a)相同;图4(b)中,随着流量比的增加,曲率1和曲率2分别变大,向着压应力方向变化,这也是芯层不通过SiH4流量来改变折射率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控制应力不引起其它参数变化,掺杂GeH4可以进一步提高薄膜的均匀性,保证晶圆器件具有良好的成品率.
2.1 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地区分布
微信公众号受众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它的影响力大小。综合来看,社科院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用户数量普遍偏低。以社科院公众号推送信息的被阅读次数来看,平均阅读量超过100的信息已为少数,大部分信息的被阅读量集中在50次上下,甚至被阅读次数只有个位数的信息也大有存在。该现象充分说明,社科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只被极少数的人看到。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不能被更多的人阅读,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也严重打击了公众号后台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社科院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推广营销,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阅读。
2.2 地方社科院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时间分布
问卷《在校大学生校园需求调查表》内容涉及大学生经济水平、消费偏好、消费动机、需求方向以及需求个性化程度5项内容。
2.3 微信公众号的类型
社科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除一些原创性的内容、本院的研究成果和发表在本期刊上的学术文章外,许多公众号也转载其他机构、媒体发布的观点、报道。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媒体,它的信息传播自然受《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约束。一般情况下,社科院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并不是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也难以具备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因此在信息的转载、推送上可能存在侵犯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如哈尔滨市社科院“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科院“杭州社科发布”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即存在作者、来源叙述不详的情况。而天津市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日本动态”发布的讯息则没有任何对信息来源的描述,存在极大的法律安全漏洞。
护理人员若发现透析管内血液颜色变暗,透析机跨膜压升高,则怀疑是否发生凝血。透析管凝血发生主要考虑与患者机体炎症状态、长期高脂饮食、肝素用量过低有关。
2.4 微信公众号更新频率
对86个微信公众号的历史推送信息进行查阅发现,在更新频率上,有多达61个微信公众号采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更新,有22家可做到定期更新,而兰州市社科院的“兰州学刊”、四川社科院“四川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徐州市社科院“徐州社科院秘书处”等公众号,从开通以来,几乎没有更新。在定期更新的22家微信公众号中,有11个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其中信息推送方式包括每天推送一条信息和每天推送一期信息(含多条信息在内)两种。采取每周更新一次方式的有9个,其中,吉林社科院的“地域文化研究”(每周四更新)、江苏社科院的“现代经济探讨”(每周三更新)、江西社科院的“企业经济”(每周五更新)、宁波社科院的“宁波社科”(每周二更新)等4家社科院微信公众号能够做到在每周固定的日期更新。而上海社科院“国际城市观察”每周二、周五更新和甘肃社科院“甘肃社会科学”两月更新一次。
元丰八年(1085),山谷有诗《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其时山谷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山谷忆昔相聚宴游之乐,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则思念有加。虽仕途平顺,心境却如“江湖夜雨十年灯”,有孤寂之感。
2.5 推送内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3]。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凝聚网络共识,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对于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社科院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引导社会舆论,自然是我国各级社科院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互联网成为公众交流沟通主要平台的背景之下,社科院的声音需要渗透到网络,去倾听舆论并引导舆论。而微信是我国互联网平台的典型代表,它融入人们生活各个层面,社科院可充分利用微信的广覆盖和便捷性,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社会形成齐心协力共建“中国梦”的舆论氛围。
笔者分别以“智库”、“社科院”为关键字通过微信搜索已获得腾讯公司官方认证的“加V”社科院公众号,根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地方社科院系统已开通86个微信公众号。以下将以此86个微信公众号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
3地方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
3.1 对于社科院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重视程度不够
微信作为社会大众广泛使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对社科院外树形象、内树活力,对外输出社科领域前沿思想和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地方社科院对这一新型工具的重视程度显然与社科院力图打造新型智库、大力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决心不相匹配。从上文统计分析看,在省级社科院当中,仍有包括浙江社科院、辽宁社科院等东部发达地区社科院在内的8家没有开通任何公众号,而福建社科院等4家社科院也仅仅是由其内部研究所或所办期刊开通了公众号,却并未开通能够反映本院研究成果和工作动态的综合型公众号。在市级社科院当中,全国上下更是只有11座城市的社科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不得不说,除个别社科院外,擅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地方社科院专家学者对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认识同整个社会是脱节的。在全国社科院兴起建设新型智库的大背景下,社科院管理者亟需探索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技术传播其国内、国际影响力。
3.2 对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不够规范
在已经开通的86个微信公众号当中,能够做到每日或每周等定期更新的只有22个,仅约占全部的1/4。在其他不定期更新的微信公众号当中,信息的推送亦颇具有随意性,几周更新一次、几个月更新一次的不在少数,甚至有微信公众号自开通以来,仅在初期有信息推送,而现在早已停止更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号”。部分社科院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停留在“有没有”的观念上,而并未达到“建设的好不好”的地步。从内容上看,除广东智库发布、山东智库联盟、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云南社会科学等少数公众号内容丰富广泛之外,其他大部分公众号内容形式单一,有的或仅局限于新闻推送,有的或仅推送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充当社科院与社会沟通媒介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也有部分社科院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并未申请腾讯公司的官方认证,导致权威性不足,或者部分社科院同时开通了两个综合性的公众号,但却对不同公众号的定位不够明确,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
以各公众号登记的开通时间或发布第一条信息的时间作为每个公众号开通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早在2013年12月,上海社科院直属单位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有限公司即以敏锐的嗅觉,开通了地方社科院领域的第一个微信公众号。2014年,深圳社科院、哈尔滨社科院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社科院先后开通,其中,四川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省级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随着微信的广泛流行,2015年(12家)、2016年(30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社科院明显增多并在2017年达到顶峰,开通数量34个。随后的2018年,开通数量整体呈现减少之势,截止到9月底,仅新增6个。
3.3 对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推广不够
统计发现,86个微信公众号来自于33个不同的社科院,其中,省级社科院共23家开通微信公众号73个,市级社科院共11家开通微信公众号13个。属地分布上看,仅上海社科院一家就开通微信公众号多达25个,覆盖院内几乎每个研究所,是开通数量最多的社科院;其次为黑龙江省社科院,开通数量5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有招收硕博士研究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而开通3~4个微信公众号的有天津、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湖南、四川和甘肃共8所社科院。另外,浙江、辽宁、重庆、海南、广西、青海、新疆、西藏等8家省级社科院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可见,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社科院并没有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
3.4 信息内容存在侵犯他人或其他机构知识产权的风险
对微信公众号的属性进行分析,在86个微信公众号当中,既有由院统一开通的综合性公众号,又有由内部行政部门开通的公众号;既有由院内科研所开设的专业性公众号,又有由社科院创办的学术期刊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其中,综合性公众号共32个,期刊类公众号共20个,研究所公众号18个,院内行政部门类公众号16个。继续对32个综合类公众号进行分析发现,在全国31个省级社科院当中,只有19个社科院开通院级的综合性公众号。即在开通微信公众号的23家省级社科院当中,福建、吉林、陕西、山西四级社科院仅由其内部研究所所创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
4对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建议
虽然越来越多的地方社科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但在建设水平上却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发挥微信在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作用,地方社科院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4.1 引进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进入微信公众号团队
微信公众平台依托微信这一新型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对象广、运营成本低等特点。为更好的发挥微信公众号在学术交流、知识传播等方面的作用,社科院应摒弃业余的思维,引进熟悉大众传播原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进入微信公众号团队。如山东社科院为将“山东智库联盟”打造成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从济南日报社引进具有拥有丰富媒体运作经验的专家进入院宣传工作团队,负责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思路规划。该专家长期在报社工作,熟知媒体推广运营特点,对于读者受众的心理把握也具有敏锐的眼光。正是在这些专业人员的推动之下,山东智库联盟早在2017年9月就已经吸引了2 000多人的关注,成为每日定时更新、内容丰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地方社科院智库平台。
4.2 建立规范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制度
在组建完备的专业团队之后,地方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要建立规范的运营管理制度。前期对于信息内容的采编,要指定专人负责不同的领域。为更好的输出本院科研成果,可在每个研究所、职能处室设定专门的联络人,负责报送本部门科研进展。在中期信息的审阅阶段,要实现严格的三审制,对稿件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原创性和政治性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可能出现的潜在法律和意识形态风险。在后期的反馈阶段,运营团队要及时对推送的信息跟踪反馈,通过对信息阅读量、点赞次数、被转载次数的统计分析,归纳记录哪些信息备受好评、引起反响,并通过季度或年度考评,给予该信息采编人员一定的绩效奖励,增加其工作的积极性,在运营团队中打造竞争向上的工作氛围。
4.3 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推广
一个好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质量,还必须被更多的人关注,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要把对受众群体的开拓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①要固守本单位职工读者群。除采取一定的行政力量外,单位可将 “通知下发”、“活动报名”等部分办事功能移转到微信平台,使职工主动关注本单位微信公众号。②要加强在行业领域内的推广。社科院作为学术研究机构,产出的成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对这些作品最为关注的当属领域内的同行,如党政部门、高校、地方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社科研究机构。社科院可利用举办知识讲座、成果报告、学术研讨的机会,宣传推广其微信公众号,吸引同行的关注。同时,全国的社科院还可形成社科研究领域的微信公众号联合方阵,通过相互推广,提高彼此影响力。③要注重对已关注用户的经营。运营团队可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对已关注的用户进行地区、性别、年龄等的分析,总结用户特点、规律,动态调整信息内容,使公众号的建设能够更加适应用户的需求。另外,运营团队还要擅长同用户互动,对于用户的留言及时回复,使微信公众号成为一个双向互动的沟通平台,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4.4 将社科院微信公众平台与社科院官方网站、院报院刊齐抓共建,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社科院宣传体系
社科院建设微信公众平台要避免将其孤立开来,相反,要把微信公众平台同本院官方网站、院报院刊等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社科院宣传体系。微信公众平台是新形势下新媒体的一种形式,它与传统的报纸、期刊、官网在运营机制、原理和目标用户群体上不尽相同。对于官网、院报院刊的许多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并不能承载;而微信公众号所具备的简单、即时、精准等优点,官网、院报院刊也并不具备。它的存在与兴起同传统媒体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而是应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基于宣传本院工作成果、传播知识、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引导社会进步发展的共同目的, 地方社科院可在机构设置上,成立统一的部门处室,统筹微信公众平台、官网、院报院刊等宣传阵地的建设。
2017年5月,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启动并购。大麦屿港区和宁波舟山港区结成集装箱“喂给港”和“枢纽港”的关系后,将有效提升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服务能力,继而增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5结束语
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国内社科院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也摸索出一条道路。但是,与企业微信公众号和国内其他类型智库的微信公众号相比,地方社科院微信公众号的水平还整体比较落后,缺乏影响力。只有摒弃可有可无的业余思维,真正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推广,微信在社科院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2015-01-20.
[2] 腾讯网.腾讯公布2018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EB/OL].https://www.tencent.com/zh-cn/articles/8003521534381984.pdf,2018-08-20.
[3] 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2018-08-20.
[4] 中央网信办.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2016-04-25.
收稿日期: 2019-03-28
作者简介: 李超(1989-),福建社会科学院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 C2;TP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4—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