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筠苑[1]2001年在《《案例》:天翔花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初步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作为教学案例而编写的。全文由两部分组成:案例和案例分析。 案例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描述了广州市东正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天翔花园一期住宅的过程及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并提出了面对日趋成熟且日趋激烈的市场,东正置业应如何制定战略,以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使天翔花园二期再创佳绩,使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案例分析部分,笔者运用所学的MBA课程知识,尤其是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并结合笔者作为东正置业的创始人之一,全程参与天翔花园的策划与实施过程的体会,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剖小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如何实施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对天翔花园二期的战略思考。同时透过此案例分析,探讨小型企业经营成长的特点及其持续发展的战略。
黄天蔚[2]2014年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后半期,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强大发展活力和创意精神理念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着作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被誉为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凭借文化元素与创意元素的高端聚合,具备了独特的产业优化功能以及强大的经济文化功能,缔造了现代产业高速发展的新奇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成果还很不成熟。因此,科学透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为研究内容。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揭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构成主体。剖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从历史资源方面、经济基础方面、政府支持方面、人才支撑方面四方面挖掘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一般规律。并根据在形成路径及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同,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分为内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外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其次,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宏、微观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历史资源因素、经济基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及人才支撑因素四方面的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设计出用于半结构化访谈的调研问卷。将问卷采集的原始数据用于数理分析,借助因子分析法,最终构建了由四大维度、八大类、28个指标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体系。再次,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识别指标体系。依据一般产业集群识别指标的设计原则,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自身特点,从静态、动态及宏观、微观两方面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识别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然后,本文运用数理分析和博弈论思想,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时间梯度和空间布局进行了动态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阶段分为萌芽期、成长辐射期、自组织发展期叁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数理方式将这一过程进行描述,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无序”演化成“有序”的过程。通过数理描述揭示了一定区域内文化创意企业为获取集聚效益,在进行理性选择时出现的自由流动、最后趋向稳定的过程;同时,以空间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空间布局的维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博弈论思想构建模型,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得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遵循“点状”、“线型”、“网面”叁阶段发展路径的结论。最后,以武汉市为分析对象,研究了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形成影响因素。并运用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集群形成识别指标的测算,判断出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正处在成长辐射期阶段。同时,结合空间结构理论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方法,刻画出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点状”、“线型”、“网面”叁阶段发展路径。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各功能区域定位及发展方向给予了建议,以期对武汉和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有所指导。
黄立[3]2006年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文中认为1949-1965年的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时间单元,由于新的社会制度的实验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在思想、理论、技术、体系等方面均呈现了比较独特的形态,是近代城市规划的结束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始。 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界定,并在国内研究状况、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是力图全面考察1949-1965年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地位。第二章在回顾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轨迹基础上,对其进行分代、分期、分段的划分,并重点界定1949-1965年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的分段与内容、城市和城市规划的类型;第叁、四、五章从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城市化发展历程着手,分叁个阶段详细考察城市规划从近代规划的自发延续开始,到苏联规划的全面引入,直至规划的摸索与反思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的典型城市规划活动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各期主要历史特征。 第六章回顾了历史城市保护与旧城改造的历史,考察了二者的辨证关系,探寻了导致历史城市保护失败与旧城改造方式泛滥的根源,认为其发展的历史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文物保护观、实用主义的文化观影响、激进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的结果。 第七章从城市规划体系建构的角度,对其子系统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进行历史考察,从国家政权建构、法律规范颁布、技术编制磨合等方面来综合讨论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为、法律规范、技术手段的时代特征。 第八章从范型的角度,对苏联、近代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规划活动进行历史比较,指明近代城市规划的隐性延续和苏联城市规划的显性导入两种范型的影响途径,总结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源与流关系,即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近代与苏联的交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的自主过程。 第九章从城市规划学科与教育的历史渊源中,阐明了中国现代学科的城市规划核心内容、学科基础扩展的历程,通过规划教育来疏理城市规划学科在中国的形成脉络,并总结了规划学科与教育的共生关系和历史特征。 第十章对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历史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并探讨了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案例》:天翔花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初步思考[D]. 范筠苑. 暨南大学. 2001
[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 黄天蔚.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D]. 黄立. 武汉理工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