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流大学的选择与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_哈佛大学论文

美国最好大学评选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中国论文,世界一流大学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87年以来,美国著名刊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以下简称《美新》)每年对全美重要的大学和学院进行调查评估,并将排名结果予以公布,被称作美国大学和学院排行榜。本文根据该项调查评估1991至1994年的有关资料,对其评选方法、评选指标体系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些探讨。

一、美国最好大学评选的可信度——方法论(Methodology)上的科学性

《美新》根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87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把被认可的14类大学和四年制学院(1991和1992年为1373所,1993年为1371所,1994年为1400所)简化成5类(国家级大学、国家级文理学院,地区级大学和学院、地区级文理学院、专业院校),分别进行评选和排名。其评估内容包括对参与评选的高等院校校、院、系负责人的调查意见和这些院校自己提供的各种数据两部分。对于国家级大学来说,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以下15项指标: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师资源、经费资源、毕业率排名、校友满意程度、校友捐赠比例、新生的SAT/ACT平均得分、新生中25%和75%两点上SAT/ACT成绩构成的中间分数域、学业成绩居高中班上前10%的新生比例、接受入学申请的比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全日制师生比、学生平均教育开支、学生毕业率。本文的分析侧重排名在前25位的国家级大学。

这种评选方法的科学性在于:(1)定性调查(如对大学的学术声誉的调查等)与定量统计(如学生毕业率等)相结合;(2)单项排名顺序(1为最前)和有关的百分比相结合;(3)调查范围广泛,排列名单详尽,对参加评估的所有国家级大学和国家级文理学院均予以排名,对地区级大学和学院、地区级文理学院以及专业院校也分别列出前60名、40名和9名;(4)依调查结果照实公布,如在1994年排名榜上,历史悠久的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只被列到第30名,因本世纪初的重大改革而享誉世界的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则被列为第56名。

方法论上的科学性,大大增强了其排名结果的社会可信度。多年来,《美新》所做的美国最好大学评选工作,影响着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影响着美国企业对产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非营利机构的资金流向,影响着美国年轻学生及其家长的择校意向。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教育决策和拨款。

二、美国最好大学评估的主要指标分析

《美新》在5类最好大学和学院的排行榜上,都把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师资源和经费资源作为前4项主要指标。

1.置学术声誉于突出地位

《美新》在1991和1992年评选工作的“方法论”中指出:因为学术声誉对开放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生就业极为重要,所以将它作为评估指标,而不是评估学术质量。1993和1994年的“方法论”中有更具体的操作说明:要求被调查者将参加评估的各个学校的学术声誉,放入4个不同的层次,最高层得4分,依次递减,最低层得1分,“不了解”则不计分,所有被调查者给出的分数加以平均即是各校学术声誉的得分。学术声誉的排名方式得到了专门的强调。在上述国家级大学的15项评估指标中,学术声誉被列为第1项,从中也可以看出它在评选工作中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91-1994年排行榜上的某些单项指标及总分排名情况(见表1),充分表明了《美新》的评选工作特别看重学术声誉这一点。

表1.1991-1994年MIT的某些单项指标排名和总名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某些单项指标对MIT的总分并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如1991年的教师资源排名为17,1992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排名为24,1994年校友满意程度排名为23,以及这4年的毕业率排名都不很高等等,只有MIT和哈佛大学的学术声誉连续4年保持并列第一,从而对MIT的总分排名较前起到了重要作用。

2.注重学生——学校中的最大人口群

学生选择被列为美国最好大学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第2项。同时,有4项指标与学生选择有关:(1)入学新生SAT/ACT(Scholastic AptitudeTes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学术能力性向测验/美国高校测验)的平均分数;(2)入学新生在25%和75%两个点上的SAT/ACT成绩(附表中提供的是这两个点上成绩所构成的中间分数域);(3)高中学业成绩居班上前10%的新生比例(地区级大学和学院为前25%);(4)接受入学申请的比例。1991、1992年评估指标体系还多出1项:学生满意程度。

与学生群体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还有4项指标:(1)学生毕业率(对1994年评选来说,为1984年到1987年入学的学生在6年内毕业的平均比例);(2)学生毕业率的排名;(3)全日制等值(full-time-quivalent)师生之比;(4)上一学年度学校用在每个全日制等值学生身上的平均开支,包括教学、学生服务、管理、含计算机和图书资料在内的学术支持等。总之,15项单项评估指标中有9项与学生直接或间接相关。这说明,《美新》把有关学生方面的统计数据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若从定性角度来分析,学生选择范围、新生入学成绩、学生按时毕业率等,当然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培养质量,影响着学校总分的排名次序。

3.教师资源排名与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相关

在美国最好国家级大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师资源被置于经费资源之前,处于第3位。另有一项指标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这两个单项指标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布朗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100%,但其教师资源只名列19。《美新》虽在评估“方法论”中指出,教师资源包括全日制等值的师生比;具有博士学位或某些学科最高级学位的全日制教师的比例;部分时间制教师的比例;全日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本科生的班级规模等。但是,从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这一项被明显列入15项评估指标中可以看出,尽管影响教师资源排名的还有其它因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资源情况,尤其是教师获得学位的高低,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又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学术声誉,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总分排名。例如,加州理工学院1992、1993和1994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均为100%,其教师资源均排名第1,为它的总分分别排名第5、5、7起了很大的作用。再如MIT,1992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90%,其总分虽同加州理工学院,都为98.8分,在两者并列第5名的情况下,MIT居后。1993年MIT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迅速提高到100%,从1992年的排名第24跃为第1名,教师资源从第6位上升到第4位。结果是,MIT在其它几项主要指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总分由1992年的98.8分上升到1993年的99.1分,排名由并列第5上升为第4,超过了1992年排名在其之前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MIT1993年在1992年基础上的进步,不可不说与它狠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关系,也说明教师资源这一指标对大学排名的重要影响。

4.经费资源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毫无疑问,要办好一所大学,经费当然是重要的。因而,《美新》把经费资源作为第4项评估指标。与之明显相关的指标有:校友捐赠比例和用在每个全日制等值学生身上的教育费用。分析1991-1994年的排名榜,我们可从中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1)在1991-1994年排名榜上名列前3名的学校,其经费资源单项排名均不很高。尤其是1992、1993和1994年连获第2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其经费资源单项排名分别为:第11名(1992)→第10名(1993)→第11名(1994)。(2)1991-1994年经费资源单项指标均居第1的加州理工学院,其排名却在前3名之外:第4名(1991)→第5名(1992)→第5名(1993)→第7名(1994);而1991-1994年经费资源排名均居第2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总分排名则更不理想:第11名(1991)→第15名(1992)→第15名(1993)→第22名(1994)。

这说明,对于办最好的大学,特别是从基础较好的大学办成最好的大学来说,经费资源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总分排名的先后是对各单项指标综合评价的结果。

以上4项主要评估指标在美国最好国家级大学总分排名中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根据1991-1994年美国最好国家级大学排行榜阅读指南)。

表2.美国最好大学排名依据的指标及其在总分中的比重

三、案例研究:哈佛和伯克利加州大学排名变化分析

1.哈佛大学的“四连冠”

在1991-1994年美国最好国家级大学排行榜上其它著名大学的排名均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哈佛大学一直保持榜首的地位实属不易,与其夺冠密切相关和有较大升降的某些单项指标详见表3。

表3.1991-1994年哈佛大学的某些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下列两点:第一,当1993年《美新》第一次把“校友满意程度”作为评估指标时,哈佛大学此项指标只排列第29位,相应地,其校友捐赠比例仅为27%;但1994年这两项指标则分别上升到第2位和52%。可试分析,当1993年评选工作揭晓后,哈佛大学看到校友方面的指标既表明了自己的不足又成为今后排名的不利因素,便在这一薄弱环节上尽了很大的努力,并表现出哈佛的气魄,使这方面成绩的提高速度惊人。有关校友方面指标的变化说明,尽管“三连冠”(1991-1993年)的哈佛大学,也不敢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掉以轻心。第二,哈佛大学在学术声誉、学生选择、学生毕业率3项指标上,4年均居第1位,为哈佛大学的总分排名雄居榜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表2提供的百分比,哈佛大学1993和1994年这3项指标得分之和分别占其总分的60%和65%。可以说,哈佛大学的取胜秘决在于;一靠学术声誉,二靠学生优势。

2.伯克利加州大学名次的下落

虽然在1994年国际教师协会评出的世界十佳高等学府中,伯克利加州大学名列第4名①,其教学、科研成就仍为世界所瞩目。但在《美新》主持的美国最好大学的评选中,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总分排名逐年下降(见表4)。

表4.1991-1994年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某些指标

*在所有参加评估的国家级大学中的排名,其它均为前25所国家级大学中的排名。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学术声誉并不低,一直在前5名之内,但它的学生选择排名在前25所国家级最好大学中只居中游水平,有的指标则排名太后,而且一直上升不明显。如教师资源排名升降太快;经费资源排名落在前25名之外;校友满意程度的排名出人意料之外;其师生比、学生开支数额、学生毕业率的排名在25所大学中几乎都是最为不利的。

探其原因,下列资料是具有说服力的。(1)经费困难。该校一直享受加州政府较高比例的拨款,近年来州政府拨款比例严重下降(如1959年为65%,1993年只占41%②);校友捐增比例在前25所大学中两年均居倒数第1(1993年为9%,1994年为10%③)。(2)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下降,师生比太高,大课太多影响教学效果。据1992年2月13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学生对该校本科教育不满意。据调查,75%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校教授宁愿带研究生或从事研究工作,而不愿意教本科大学生。学生每周在办公时间见一次以上教授的占16.1%,43.5%的学生每月才能见一次教授。另外,百人大课上得多。”④(3)1994年教师资源排名的下降幅度很大(从第13位下降到第34位)。其主要原因是优秀教授流失。据统计,工学院退休教授占1/5,包括15位全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系失去23%的教授;物理系失去17位教授;数学系失去13位教授。⑤

比较以上三方面的困难,其中又以经费为甚。经费的拮据,造成部分课程停开⑥;学生开支减少;优秀教授或提前退休,或被其它大学高薪聘走;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不满程度增加。这也说明,虽然经费资源不是美国办最好的大学的决定性因素,但一所好大学若没有充裕的经费,也会陷入办学的重重困难之中。

四、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很高。许多大学拟定了有关的计划,召开了论证会;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对这些大学的“建设”活动予以评估;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文章也常见诸于报刊。参考美国最好大学的评选活动及其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对学术声誉强调不够

本文多次强调了学术声誉对美国最好大学排名的重要性。那么,学术声誉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大学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成就,来自大学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即大学教育质量。学校的学术声誉实质上等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学生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学校为国家科技发展所作贡献等多方面的总括。在美国最好大学的评选中,它是一个定性的指标。

但在我国,自1988年初提出“创收”以来,已有不少大学的学术声誉呈现出日渐衰落之势。名目繁多的创收活动、名不副实的科技开发、基础研究比重的日益减少、大学毕业生质量的逐渐下降,使得大学的科研层次在整体上有所降低,教育质量在整体上有所下降。迄今为止,应怎样提高大学自身的学术水平,充分挖掘学术潜力?学校应怎样培养出适应国家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诸如此类直接关系到学术的问题却并未被置于大学的重要工作日程之上。相应地,在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中,“学术”也主要被隐含在学科建设的研究中,人们很少单独提及学术声誉。有鉴如此,重视学术声誉,加强对有关大学学术声誉的专门研究,是必要而迫切的。

2.不重视学生群体

美国最好大学的评选工作尤为强调学生群体。但我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种状况至今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多少落到了实处,令人怀疑;学生的意见往往既不会影响教师的晋升,更不会影响到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即使是在他们最有发言权的教学效果评价中,学生的意见也难以充分表达出来。我们历来重视学校对学生的选择,但现在仅靠全国统考,一次“定终身”,失之偏颇;“关系学生”、“专才”学生、近两年试行的“全额自费生”等,更是失之严肃,失去高质量。学生和校友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本来是促使学校保持成绩、改善不足,获得更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却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我国对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工作,也很少把有关学生的指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是把“学生”放在人才培养的标题之下,作为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的“陪衬”。应该说,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的我国高等学校中,有不少学校的学生人数超过了万人,学生群体确实是不可忽视的。无论从美国的经验还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都必须把“学生”列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并切实重视学生群体。

3.教师队伍出现危机

我国大学教师队伍的危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流失,二是近亲繁殖。人才流失表现在:第一,优秀毕业生招聘难。有关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的去向,现在流传三句话;一流人才去国外,二流人才奔“三资”,三流人才进校来。这三句话虽过激过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情况,说明大学要得到拔尖人才的困难。第二,中青年教师留住难。中青年教师是大学科研和教学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正处在家庭负担重、生活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困难时期。市场经济的大潮,“商海”、第二职业的诱惑,使他们去留两难。至于“近亲繁殖”问题,虽都知其弊,但一时却很难改,甚至现在已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倾向。其中的客观原因是,科研课题的进展必须保持连续性以及优秀人才招聘难等等。因此,用“非亲杂交”取代“近亲繁殖”的确不易。

至于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出于历史的原因,一时不可强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该有一个年龄界限。比如,在40岁以下的教师群体中,应强调这一指标。它虽可能会产生一点追求高学历、不求真水平的副作用,但与激励青年教师的学术上进心,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效开发教师资源相比,只会是利大于弊。

我国的大学教师队伍已出现危机,“抢”优秀教授,留骨干人才,吸引外校优秀的毕业生,已成为当务之急。若不能缓解这一危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只能是空谈。

4.实际经费投入过少

在美国最好大学评选中,经费资源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它甚至在最好大学排名总分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美国有其不同于中国的国情,不可简单照搬。美国最好的大学一般都已具备了相当雄厚的办学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在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严重短缺,有的学校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特殊的投入和充足的经费资源,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美国还出现了一个主要因经费问题而导致名次下落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实例。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我们在口头上,文件上都十分强调要增加教育经费,但在实际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仍不够,靠社会力量办学则积极性不高,收取学生学费又困难不少;实际的投入情况和学校的需要之间矛盾很大,研究工作和现实状况的冲突也很严重。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要增加高等教育经费,除应争取多渠道集资外,较多的政府投入无疑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

附表:1994年美国最好国家级大学(前25名)排行榜

对1993年秋季入学新生的统计;**1993学年度全日制等值的学生与教师之比(不包括法律、医学、牙医学、兽医学)。

注释:

① 转引自国家教委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世界教育信息》,1994年第6期。

②⑤⑥ “田长霖执掌伯克利加大的业绩和烦恼”,《世界时报》1993年4月26日-5月13日,转引自国家教委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世界教育信息》,1993年第11期。

③ "U.S News & World Report"Sept.26 1994;Oct.4,1993.

④ 转引自国家教委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世界教育信息》,1992年第6期。

标签:;  ;  ;  ;  ;  ;  ;  

美国一流大学的选择与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_哈佛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