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龄白内障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入组160例,采用黑箱放回摸球法分组,其中摸到黑球78例纳入对照组,摸到白球82例纳入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对比S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夜、术后遮眼期间、出院前SAS评分与暂时性眼内压上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焦虑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老年人;白内障;心理;并发症;护理
白内障是第一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约为10%~15%,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自理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晶核等级较高的患者,但手术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手术还存在并发症,除此之外手术麻醉还可能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这些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躯体、心理负担。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知情同意;③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出现晶状体浑浊等症状,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④采用手术治疗,术眼<0.5,眼压正常,无眼外伤史。排除标准:①血糖控制不良,血压控制不佳,出现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症;②拒绝参与研究。入选对象160例,采用黑箱放回摸球法分组,其中摸到黑球78例纳入对照组,摸到白球82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1±4.2)岁。左眼43例,右眼35例。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7例、青光眼11例。干预前,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60~80岁,平均(69.2±5.6)岁。左眼43例,右眼37例。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7例、青光眼1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患眼部位、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检查、健康教育、术前用药,择期手术,指导患者术前数日内做好眼部保护,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控制眼内压,所有患者都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做好安全管理,预防跌倒,做好环境管理,做好遮眼期的病情监护,换药管理,出院后落实医嘱。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以认知-行为干预为主,强调自我管理与康复之间的相关性,患者需严格遵义,需提高重视,杜绝一切可能导致眼内压升高的行为,如用力大便。在住院期间,也许要进行阶段性的宣教,逐步开展包括术前情绪调节、术后遮眼体位管理、术后眼压控制、饮食管理等内容。(2)生活管理:①避免眼内压上升,加强择期术前的生活管理,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口服抗炎药物,以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避免因咳嗽等原因导致眼内压波动,术后2周内,还应减少对眼部的刺激,禁止洗头,做好眼部保护。②加强饮食管理,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入,禁食海鲜、香菜等可能增加炎症,或刺激眼结膜的食物,不要进食过饱,以防呃逆,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腹胀等症状表现。③禁吸烟饮酒,不要随意外出,特别是到油烟、灰尘较大的场所。(3)构建家属支持系统:①尽量要求1名家属全程疾病管理,发挥监督作用,在入院时,就护理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强调家属支持作用;②家属需要发挥心理支持、陪护、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监督、生活照料等工作,直至术后末次随访前,家属自身也许要以身作则,如不要在患者面前抽烟。(4)护理技术改进:①对于术后开眼滴眼需慎重,缩短滴眼间隔时间,以减少堆积物对角膜刺激,对于已发生的角膜水肿,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高渗糖或高渗盐水、维生素C、非甾体类药物、中药等综合治疗;②若条件合适,术后立即开放滴眼;③做好环境管理,病房应昏暗,避免灯光直射,及时擦拭泪液,若条件合适也可采用耳穴按压、经穴按摩等方法减轻术后疼痛不适。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夜、术后遮眼期间、出院前的,焦虑自测评分(SAS)。两组患者,围术期、术后首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SAS评分采用(Mena±SD)符号(±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例或率采用符号n、%表示,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术前夜、术后遮眼期间、出院前,SAS评分(56.3±4.3)、(57.3±5.4)、(48.8±6.1)分,低于对照组(61.3±6.3)、(62.5±6.3)、(53.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4.56、3.50,P=0.000、0.000、0.000<0.05)。干预组暂时性眼内压上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病情、自我管理情况、手术技术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暂时性眼内压上升,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暂时性眼内压上升最为常见,也是导致疗效不佳、视力改善不理想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眼内压上升、角膜水肿,如不当的体位、术后换药冲洗不到位等,绝大多数因素是可以控制。加强生活管理,控制不当的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控制眼内压上升的重要方法。对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是角膜水肿发生的关键原因,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机械性损伤、化学损伤因素、超声能量与时间、医师技术水平、前房与手术切口处棉花等异物残留、粘弹剂残留过多等,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偏高、术前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前基础眼病、特殊类型病变等,meta分析也证实了一点[2]。对于护士而言,加强术前管理,提高术前准备质量、加强术后管理非常关键。本次研究证实,开展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河根 周爱娟.“白内障的筛查和康复治疗”在防盲治盲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1068-1070
[2]胡钦瑞,葛轶睿,黄振平.白内障术前应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效果的Meta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2):1276-1279.
作者简介:
段梦云,女,1991年11月,26岁,本科,眼科护士。
论文作者:段梦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白内障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前论文; 角膜论文; 眼内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