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对经济全球化的两点误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误解论文,两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经济全球化尚处于初始阶段,经济全球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人们的认识随着讨论不断深入,其中也有一些误解有待澄清。
有人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自由化”,一些国际组织(例如IMF)为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开列的药方,就是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减少政府干预,似乎只有自由化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这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误导。
经济全球化不仅要求自由化,也要求政府干预,要求政府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发展中国家需要致力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但随着自由化的推进,越来越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这些任务自然都落在政府身上。微观要搞活,宏观要调控,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国之内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何尝不如此?每个国家都促进自由化,则货物之流、资本之流在世界各地奔流四溢,风险丛生,需要在世界范围加强宏观调节。然而,目前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世界级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施全球范围的宏观调控。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世行和IMF)又不具备这种职能。怎么办?只有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世界金融风暴中出现了七国集团主导的政策协调和集体干预机制,那就是在广场协议(1985年)和东京协议(1986年)的基础上确立的机制,即由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每年就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和有关政策进行协调,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一旦主要货币汇率出现紧急情况时,七国集团可组织集体干预,以保持国际货币市场的稳定。这表明,经济全球化不但需要国家干预,而且需要把单个国家内的国家干预发展为多国的或世界性的国家干预。我在10年前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就曾把七国集团的政策协调、集团干预,称之为国家调节(干预)国际化的趋势。可以说,政策协调和集团干预,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部分重要内容。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定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朝着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
另有些人把经济全球化说成是“资本主义化”或“美国化”,把这两个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这又是一种误解或误导。
这种“误解”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把美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利用跟经济全球化趋势本身弄混淆了。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向,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认识它、利用它,不可以否认它、废除它。美国政府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客观趋势来为其维护经济、金融超级大国的地位服务。例如,它们片面鼓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以扩大国外市场,特别是扩大以发展中地区为主的新兴世界市场的份额,以及建立其支配地位。如果发展中国家接受这类误导,一味追求自由化,搞不成熟的对外开放,自然贻害无穷。
然而,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回事,但是否得逞则又是一回事。它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制约。目前,发展中国家都是独立主权国家,既懂得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也会根据各国的国情有步骤、有准备、有秩序地推进对外开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它们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使用已不容忽视。它们要求改革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利用)。个别大国(如美国)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二是美国自身利益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危机发展下去,都会损害国际经济(金融)的稳定和美国自身的利益。总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在高科技发展阶段产生的客观历史趋势,不能把它说成是“美国化”或“资本主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