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衰退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关于我国产业衰退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06(2002)01-0001-05

一、产业衰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持续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短缺经济已成为历史,而过剩经济悄然降临。许多原来高盈利和高成长的传统产业和企业纷纷出现增长停滞或陷入亏损的窘境,如纺织业、煤炭业、冶炼业等发生持续性的行业亏损。针对大量传统产业的亏损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早期的关于所有制差异(即公有制)是导致亏损的原因的观点已站不住脚了。后来有的学者将其归因于“生产能力过剩”和“过度竞争”,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产业如纺织业的亏损是制度性障碍造成的。上述种种观点似乎解释不了在同样的背景条件下,有的行业高速增长,有的行业长期负增长,各产业之间成长性和盈利性的巨大差异。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制度性因素以及市场结构毕竟只是产业的环境因素即外因,而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产业本身的竞争力。因而只有从产业生命周期才能理解传统产业的困境问题。因为产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市场特性和竞争力是不一样的。如在产业的成长期,市场需求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所能容纳的厂商数量就会增加,即使发生大量的进入,厂商还是可以获取正常的利润,也不会造成行业的困境。相反,到了产业的衰退期,即使严格限制进入(如纺织业在90年代以来厂商数目一直呈负增长)或不发生进入,原有厂商也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能力的过剩与需求的下降形成剪刀差,必然产生过度竞争。因而不管是在供需的短期均衡或长期均衡点处生产,都必然有一部分企业是亏损的。

产业衰退现象是经济发展中产业有序更替的产物,它是由产业的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基本变化规律所决定的。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进化。经济发展越是迅速,产业结构的演化也越是激烈;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越快,产业更替的频率也越快。产业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新兴产业的成长和、统产业的衰退过程,如本世纪初的代表性产业——内燃机制造业取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产业——蒸汽机制造业,使后者不可避免地衰退了。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电气机车制造业无疑会取代内燃机车制造业,使内燃机车制造业趋于衰落。又如,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子管工业荡然无存。塑料、铝合金等新兴材料产业的崛起,大大冲击了钢铁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地位,钢铁工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之实。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传统产业的衰退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顺利地、有效地解决产业衰退问题,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从产业政策的内容来看,新兴产业的振兴和衰退产业的调整应是其基本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忽视了衰退产业的调整,因而使产业衰退问题积重难返。可以说,衰退产业的调整是未来我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衰退产业缺乏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那样的吸引力,不仅资本市场抛弃了衰退产业,而且理论界也遗忘了衰退产业,对衰退产业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主要工业产业的实证分析,希望从中识别出真正的衰退产业,并探讨产业衰退的原因,以期对衰退产业调整有所裨益。

二、衰退产业的定义及识别

与其它任何研究一样,在衰退产业(Declining Industry)的研究中首先必须定义什么是衰退产业。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没有对衰退产业作出严格的定义,只是对衰退产业的特征或衰退的原因进行了描述。如国际权威性的经济学辞典《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衰退(落)产业”条款只对造成产业衰退的原因进行了简单描述。国内的产业经济学辞典也未对其进行定义。我国有的学者将衰退定义为“增长出现有规则减速的老化产业部门。”亚瑟·伯恩斯将产业衰退描述为:“产业的增长百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下降。”企业战略专家波特教授从战略分析的角度,将衰退产业定义为“在持续的一段时间里产品销售量绝对下降的产业。”上述各种对衰退产业的定义有不完全之处,并且难以用于对产业的实际评判。为了合理定义衰退产业这一概念,首先应当理解衰退产业的基本特征。衰退产业的最基本特征是产品需求增长减速或停滞,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销售量绝对下降。当然销售量绝对下降的产业无疑是衰退产业。但衰退产业是从增长率变动来划分的产业类型,因而其评判应该是增长率。衰退产业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强烈的时空局限性,即它是针对一定的地区和特定时期而言的。鉴此,本文把衰退产业定义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个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降或停滞的产业。当然一个在总体上衰退的产业的某些部分或子产业仍然具有活力,即所谓老树生新枝。说一个产业是衰退产业,不等于说这个产业会消失。一个衰退的产业并非必定导致厂商的衰落。在一个时期衰退了的产业在另一时期也可能复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衰退的产业并非必定是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衰退产业。

衰退产业的上述定义可用来判定某一产业是否发生衰退。另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1)从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 衰退产业产品是传统产品,其产业所提供的产值在GDP 中的比重有下降趋势,即使有的产业的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产品需求量长期处于下降趋势。(2 )产业利润率持续下降也是衰退产业的特征之一。因为衰退产业中生产能力过剩、需求不足使企业竞相压价(垄断产业除外),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小于边际成本甚至平均成本的恶性竞争可能发生,过度竞争必然使产业利润率下降甚至出现行业性亏损。(3 )从产业组织演化的角度来看,垂直一体化也是衰退产业的特征之一。因为在产业的衰退期,随着市场和生产规模的萎缩,在产业成长期由企业内部分工分化为社会分工的产业链的各环节只得“重返”娘家,社会分工又转化为企业内部分工,即斯密定理所讲的“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

当然,具有某些上述特征的产业并不一定就是衰退产业,尤其在市场机制扭曲时更是如此。比如受政策管制或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会导致一产业出现上述衰退的特征,引起某些产业的增长减速,但这本质上不属于衰退产业,不是产业生命周期的“自然”老化。

三、我国产业衰退的实证分析

下面,本文就根据衰退产业的定义及其特征对我国主要工业部门即36个产业部门(自来水、电力、煤气等自然垄断产业暂不考虑)的衰退情况作一实证分析,选用指标有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产业利润率。分析时段定为1993-1998年。因为1993 年前后的产业分类标准不尽一致,为了指标的可比性,故用1993-1998年的行业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对产业分析而言,1993-1998年的经济环境具有典型性,此时期的产业演化能较好地反映各自的真实生命周期。通过对36个产业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表1的结果。

表1 产业成长性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1999年)整理计算

注:第37行的数据分别为GDP增长率、工业平均利润率。

再从表1中筛选出具有衰退产业特征的产业,汇总成表2的结果,筛选原则分别为:(1)产业产品销售增长率明显减速且低于GDP增长速度的,或增长率停滞甚至负增长的。(2)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3)产业利润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工业平均利润率的。根据表2的结论,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出煤炭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属衰退产业,在90年代已发生了明显的产业衰退现象。

表2 具有衰退属性的产业分类

产业衰退现象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得到。目前,我国亏损问题最严重、亏损持续时间较长的多数是上述衰退产业。据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提供的详细分类资料,在187个中类工业行业(3位数产业)中,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共19个,其中有纺织业的4个3位数产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993-1998年的6年中,纺织业已连续5年亏损,煤炭采选业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已出现2年亏损,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自1998年以来开始亏损。由于上述产业到了衰退期,行业投资减少,科技开发投入更加弱化,科技人才大量流失,产品市场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从而更加加剧了产业衰退的程度,使产业陷入了衰退与亏损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我国产业衰退的原因分析

从理论上讲,产业本身并不会衰退,而是由于人类不断追求进步,改变了对产业需求的结构从而使某些产业产品的需求下降。产业衰退的根源在于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有规律的阶段性变化造成的。具体来讲,产业衰退的原因主要有:(1 )产业间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差异或技术创新产生了替代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的替代性越来越强,没有替代产业的产业几乎很难找到,只是替代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技术创新落后的产业将被技术创新先进的产业淘汰。如B产业是A产业的替代产业,当B产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大于A产业时,则B产业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A产业就会发生衰退。另一种情形是技术创新尤其是技术革命创造了全新的替代产业,使原有产业趋于衰退。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有一套典型的产业程式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技术革命的实质是新兴产业成长,传统产业衰退的过程。目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具有较大的替代性,因而将使传统商业趋于衰退。如网络传递将以无与比拟的优势战胜传统邮递业,传统邮政业的衰退也就不可避免了。又如纺织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几乎是人类每次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最广泛的产业。如果一个国家的纺织业不能迅速吸收先进技术,势必失去其比较优势。我国纺织业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业技术创新停滞的缘故,是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原因所致。因为我国纺织业是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是全部产业最为突出的,因为自90年代以来纺织业的技改投资不仅相对其它行业呈下降趋势,而且绝对值也下降了。但我国目前还处于欠发达阶段,纺织业的需求收入弹性高达2.12。足可见需求增长潜力较大。目前,我国高档面料的自给率不到50%,国内一些技术较先进的纺织企业如江苏的阳光、三毛等企业的产品历年供不应求。可见,纺织品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现时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造成需求下降。(2)需求的进化也是产业衰退的主要原因。需求永远是技术和供给的目标和动力。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中份额最大的部分,是产业演进的主要推动力。行为科学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即随着社会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我国消费热点的变迁即是很好的佐证,五十年代的“三响一转”(缝纫机、钟、收音机、自行车),六、七十年代的“36条腿”(组合家具),八十年代的“四大件”电子化(电视机、摩托车、电子表、洗衣机),九十年代“四大件”现代化(大屏幕彩电、空调、电话、电脑)。消费热点的这种变迁直接影响到了产业的兴衰。当产业缺乏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落后于人们的需求进化时,产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形成缺口,如果产业不能加快技术创新来弥补这一缺口,则势必使供给与需求缺口形成剪刀差,从而加速产业的衰退。需求变化的另一个方面即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如烟草业的衰退很大程度是由于香烟的社会认可正在急剧下降。类似地,由于全球绿色运动的兴起,环保产业、绿色制造业和保健产业迅速成长,而污染较大的产业的需求萎缩也是必然的。又如随着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以大批量标准化为特征的产业(包括服务业)的需求也将逐渐萎缩。(3)产业比较优势的丧失。 产业比较优势因两方面的原因丧失:一是自然禀赋条件的下降。如采矿业和冶炼业由于资源品位下降或资源枯竭必然使产业失去原有的优势,趋于衰退。我国的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金属冶炼业等即属于此类衰退。二是因为产业发展在区位间的传递效应。如发达国家纺织业的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依赖于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而拥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传递到发达国家,使发达国家纺织业失去竞争力而衰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产业比较优势的传递更为快捷和广泛,在封闭经济体系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而将趋于衰落。(4)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是我国产业衰退的一个特有的因素。我国发生衰退的产业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设形成的,在产业布局以及企业制度、政企关系上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有的甚至严重违反了经济规律,因而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失去了生存能力而将逐渐衰退。造成产业衰退的上述原因是我国在制定衰退产业调整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我国的产业衰退现象。

标签:;  ;  

中国产业衰退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