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骋宇[1]2004年在《宽苞棘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宽苞棘豆(Oxytropis latibracteata Jurtz),豆科棘豆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北部。近年来,有关宽苞棘豆中毒方面的临床药理学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已有所报道,但关于宽苞棘豆的生物活性以及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论文从植物化学及农药学角度初步研究了宽苞棘豆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并对活性成分作了进一步分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运用试管法对宽苞棘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预试,初步确定其含有酚类物质、鞣质、还原性糖、皂甙、生物碱、黄酮及其甙类、氨基酸和氰甙。宽苞棘豆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的杀虫、抑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时,3种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3龄幼虫没有显着的触杀和胃毒活性;在浓度为1000 mg·L-1时,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ternata)和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抑制率亦不高;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油菜(Brassiica campestris)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对反枝苋的萌发抑制率、株高抑制率EC50值分别为 129.192 mg·L-1、55.676 mg·L-1 ;对油菜的萌发抑制率、株高抑制率EC50值分别为423.874 mg·L-1、173.595 mg·L-1。2.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宽苞棘豆地上部分乙酸乙酯浸膏进行了多次常压柱层析分离, 得到了化合物1#、2#、3#、6#。通过测定质谱(MS)、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数据,并与标准图谱相比较,初步鉴定化合物1#可能为一长链脂肪醇、化合物2#可能是水杨酸酯、化合物3#为β-谷甾醇、化合物6#为硬脂酸。经文献检索,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了这4个化合物对反枝苋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6#为宽苞棘豆主要除草活性成份。在浓度为250mg·L-1时,化合物1#、6#对反枝苋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其株高抑制率分别为73.54%、65.07%。
付骋宇, 白红进, 张波, 吴文君[2]2004年在《宽苞棘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初报》文中提出初步研究了宽苞棘豆地上部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宽苞棘豆中含有酚类物质、鞣质、还原性糖、皂甙、生物碱、黄酮及其甙类、氨基酸和氰甙。其粗提物对粘虫3龄幼虫无显着的触杀和胃毒活性,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等5种病菌仅有较低的抑菌活性,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主根生长、主茎生长及株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率最高。
马彦梅[3]2004年在《宽苞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对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 Jurtz)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棘豆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棘豆属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作了简要综述。运用试管法对宽苞棘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初步确定其含有酚性成分,鞣质,生物碱,甾体(植物甾醇)、萜类成分,黄酮及其甙类,内脂、香豆素及其甙类,糖、多糖甙类,蛋白质,有机酸,油脂类等成分。采用溶剂提取,真空液相柱层析,XDA-4型大孔吸附树脂,薄板制备等方法,分离得到了四个化合物Ⅰ、Ⅱ、Ⅲ、Ⅳ,经物理常数测定,化学定性反应和光谱测定(MS、1H-NMR、13C-NMR、1H-1HCOSY、13C-1HCOSY)等方法,确定化合物Ⅰ为5,7,4′-叁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化合物Ⅱ为4′-β-D-葡萄糖基-5,7-二羟基异黄酮;化合物Ⅲ为山奈酚-3-葡萄糖甙;化合物Ⅳ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其中化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宽苞棘豆中分离得到。
马彦梅, 周文明, 李炳奇[4]2009年在《宽苞棘豆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工业酒精提取、以硅胶为固定相、真空液相层析法,从宽苞棘豆(Oxytropis latibracte-ata)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7,4'-叁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Ⅰ),4'-β-D-葡萄糖-5,7-二羟基异黄酮(Ⅱ),山奈酚-3-葡萄糖苷(Ⅲ),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在豆科棘豆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参考文献:
[1]. 宽苞棘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付骋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宽苞棘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初报[J]. 付骋宇, 白红进, 张波,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 宽苞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D]. 马彦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4]. 宽苞棘豆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马彦梅, 周文明, 李炳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