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方法与策略论文_曲航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方法与策略论文_曲航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710075

摘要:乡村振兴是综合区域经济、人口、土地等发展要素的社会工程,而土地作为重要的载体支撑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探讨时代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作方法与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整治;发展要素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畸形发展造成乡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严重,广大的乡村空间仍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利用。农业的滞后发展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乡村振兴存在时代的必要性。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均需要依托土地展开,土地整治工程承担着改善土地功能布局,完善生态结构,强化土地使用,增强农业发展等多方面作用,与乡村振兴多方面存在目标叠合,因此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不断发展。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程。

1.1乡村振兴的发展内涵

乡村地域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区域土地、人口、经济、产业等方面的综合布局与调整,激活地域发展活力。在重多发展要素中,人口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土地是区域发展的载体,依据土地资源催生地域性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模式,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达到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目的。

1.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深刻内涵

传统土地整治工程主要侧重技术手段,强调工程技术属性,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工程手段,提高土地质量,优化村庄土地布局,改良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不仅关注于村民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更体现在增强区域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土地整治新的内涵。

(1)强调人口、产业、土地的协同发展

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激活地域活力,推动传统农业、乡村发展格局的进一步整合,同时强化农业产业与体验式旅游、民宿产业等协同发展与有机整合,通过一村一产业,激活地域经济活力。

(2)乡村地域精神与物质形态空间同构

基于土地的综合整治,改变乡村土地布局与用地形态,激活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延续传统肌理,发挥乡村独特文化特色,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

(3)空间与治理体系协调统一

乡村的空间结构布局与传统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协调起来,通过探索乡村生活与工作、休憩方式,了解基层自治现状,改变乡村空间布局,衔接乡村自治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关系

2.1土地整治发展演变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围绕乡村振兴与发展,我国土地整治由最开始的关注土地数量,到关注土地质量,至今的土地整治更加关注生态意义,在乡村的不断发展中,经历了乡村供给城市与乡村对立的发展阶段,我国未来的乡村发展应以为乡村城镇化提供空间支撑,促进乡村与城市协同发展与融合为目标。

2.2土地整治工程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

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不协同问题一直存在,从而影响乡村的持续发展,而土地整治的过程就是通过土地格局调整,调整发展要素发展方向。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农业生活生产效益,同时生态格局的改善与生态景观优化有利于提高乡村景观效果,促进乡村的发展振兴,因此土地整治对于引导产业发展,促进城市资本在乡村流通,促进乡村发展有重要意义。

3新时代的土地整治方法与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作为调控区域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样也需要与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及生态手段调整人口、土地及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模式与路径。

3.1调整土地整治的目标导向,从城市偏向转到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需要转换技术优先思维,通过土地整改,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城市持续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乡村经济产业转型。乡村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土地首先需要满足乡村发展需要,同时可以转换部分土地指标到城市中,转换发展空间,启动土地整治的市场改革,从增减挂钩走向指标交易。确立增减平衡理念,改革计划管理方式,打破拆旧区与建新区的“捆绑”,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耕地与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省域内城乡之间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交由市场决定,建立土地指标交易机制及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在综合考虑项目实施成本、城市地价、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基础上,对指标交易价格实行动态调整的最低保护价与最高限价,在价格管制区间内由市场供求决定,确保指标交易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3.2完善土地整治的利益机制,确保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充分赋予农民权利,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土地整治的所有事项,包括是否参与项目、何时参与项目、怎样筹资和选择投资者、土地指标的归属和定价、补偿安置的方式与标准、新房规划建设等;应进一步完善政府规制,投资者对农民的补偿安置、收益分配和房屋质量等不得低于指导标准;应强化政策宣传、农民教育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与透明度,增强农民对投资者的谈判力与市场适应力;从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断弥补监管漏洞,加大监管与惩戒力度,实现对农民利益的全方位保障。

3.3优化土地整治的集成系统,从土地整治升级到国土综合整治。

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跳出“土地”谈整治,围绕“综合”做整治,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内嵌于土地整治制度系统,升级为国土综合整治,并以其为平台“成体系”地推进乡村振兴。整治前,扎实开展集体产权制度和治理制度改革,保证确权起点公平、农民有能力自治;整治时,以乡村振兴规划为统领,对农用地、宅基地和废弃工矿用地同步整治,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整治后,及时推进产业发展、农民教育、文化提升和社区治理,从“物的新农村建设”转向“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人口-产业-治理”同步转型。

4结论与展望

乡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综合多学科精髓、统筹多要素特征和融合多主体力量对于解决乡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认知、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振兴模式、实施路径等均处于进一步探索阶段。土地整治也面临着理论滞后、理念陈旧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土地整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基于乡村地域功能导向的土地整治分区——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 郑秋月,姜广辉,张瑞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浅谈审计实践中发现的土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沁霞.华北国土资源. 2018(05)

[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土地整治制度创新[J]. 张奥.乡村科技. 2018(27)

[4]山西省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申报工作研究[J]. 常红林.山西农经. 2018(20)

论文作者:曲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方法与策略论文_曲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