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文化与生态视野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文化与生态视野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生态论文,城市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的模式及空间选择主要定格在了城市,并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成为全球趋势并日益加剧。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至20世纪末,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6.1%。我国城市的变化,无论是动力机制还是实体环境都有了显著变化乃至飞跃。

新的世纪来临,城市化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且际遇着更加宏大、复杂的背景。由此,人们对新时期的城市化进程问题从许多角度给予了审视与观照,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去研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促进和指导我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

一、城市文化生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化趋势锐不可当,伴随而来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瓦解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和人际关系,确立了都市社会结构。城市实际生活的重组表明,关于城市社会及其空间的定义需要补充,这才能重组城市的界定。

文化生态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由分立、对抗走向融合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诞生,使城市被置放在文化的意义下来定义和审视,将城市视为一种不同于人类其他生存环境的复杂系统,它是由社会、经济、文化、自然交互作用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就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在要素而言,包括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因素对城市人类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价值准则以及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面貌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其中,人是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主体,凡有城市建立的地方,人的活动无不强有力地介入了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城市还是高度人工化的独特生态系统,人类根据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创造并不断改造、优化着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人又不断地从生理、心理精神、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自己创造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城市化的进程始终伴随着人类自我完善的过程。但是,城市生活条件长期持续的作用就像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一样,在其优化的同时,某些方面也在异化,如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就是异化的实证。因此,良性城市文化生态建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文化生态系统是城市的根和脉,体现着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由其内外要素及其过程所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其中文化是这个系统的核心。文化表现为城市系统演化过程中支配系统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力量,充分代表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的发展方向。其次,良性的文化生态建构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题中之意,是城市现代化和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不仅仅以物质财富的丰富、政治制度的开明为尺度,还必须反映在文化的进步与提升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宏伟大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应沿着这个轨道运行。和谐城市的建构,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氛围,即需要建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城市和谐的精神动力。

最后,良性的城市文化生态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集散资源、积聚生产要素、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看一座城市是否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城市文化发达、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尊重创造、发扬科学精神,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势头就是强劲的。同时,随着城市文化的熏陶,市民的素质也会普遍提高,从而为城市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二、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阈的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众多。用文化生态理论的视阈去审视,主要问题有:

(一)城市整体特色的丧失。在当前信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许多城市出现了形式趋同,原来所具有的特殊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越来越模糊,被工业、商业或其他功能的侵入体所冲击,造成原有的鲜明城市整体特色逐渐消逝。

(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合理,许多城市的文化群落老化和边缘化。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群落,包括显形的和隐形的,是一个城市的核心文化载体。普遍上看,历史文化资源及文化群落在一个城市中往往地处良好的区位优势。但是,随着城市的改造、扩建以及新区的发展,文化群落处于老化、边缘化或听任自生自灭状态。

(三)政府对市民空间的文化引导功能不强。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空间(如歌舞厅、酒吧、茶座、影剧院、游乐场等)是市民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空间的增长、繁荣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顺应了城市社会分层、文化需求多元以及缓冲都市人心理压力等的需要。但是,众多城市市民文化空间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如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主旋律文化与精英文化、市民文化之间的矛盾、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矛盾。这些问题虽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对于这些空间场所,政府不能只重视经济上的管理,在文化的方向、品位、旨趣等方面也应采取措施给以引导和控制。

(四)城市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对称,没有正确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从广义上说,经济应不在文化之外,经济自身就是文化,它内涵着、负载着精神思想文化。但是,由于受工业化和信息时代的影响,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投入相对于工业不足,抑或受到重视,那也是重视其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普遍出现了以经济为目的、文化为手段的偏差。使文化丧失了感召力和生命力。

三、城市文化生态的改革和创新

当前我国处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调整期,多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将在我国更大范围、更长的时期内发挥巨大作用,城市文化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对城市传统文化生态的改革、创新,建构满足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城市文化生态势在必行。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要建立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宏观调控机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在文化领域的作用逐渐转移到了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事业领域,但仍然应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应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和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于城市文化资源,我们要做好开发工作,发现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明确城市的历史轨迹和历史地位;对现有的已经发现和发掘的城市文化资源,我们要做好保护工作;要合理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城市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并籍此提高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要把城市文化资源当作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对部分文化资源可以走城市文化产业化的道路,发掘城市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三)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缩小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由城市聚集人口,人口的存在必然会创造消费需求。随着城市物质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水平相应提升。文化消费不是简单的吃喝消费,文化消费是复合消费,消费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物质性商品,更是暗含其中的文化意义。消费推动城市发展,城市文化消费一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在被消费的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它改变着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改变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应加大城市文化建设力度,缩小城市文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我们要重视市民的特殊文化需求,改善城市文化有效供给与文化需求不对称的现状。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市民空间,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体现对人的关心,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一流的公共文化空间。城市市民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城市文化的推动力量和受益者。在营建城市市民空间时应让市民通过决策参与、执行参与和监督参与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城市特色文化宣传来提高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要注重精英文化的建设,使精英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转型社会的需要,同时要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的引导,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要加强城市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对市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信念的培养。

(五)营建城市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特色是城市的品牌、城市的优势,也是城市的竞争力之所在。每一座城市或长或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这就需要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时充分把握这一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但城市的文化特色绝不仅仅是城市的外貌表征,而要深入到城市文化特色形成的因素中去体现它的精神与物质的特点。每一个城市的历史形成过程不同,其文化底蕴也不同。不认识到这一点,城市文化建设就没有针对性。如果每个城市都仅仅是去修复几幢古建筑,建造几处微缩景点和古街市,恢复或发掘几处历史上的古迹,可能会使众多城市彼此相似而丢失了各自的特色。

标签:;  ;  ;  ;  ;  ;  

市场经济、文化与生态视野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