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波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论文_潘意,王畅,黄盼,杨志波

杨志波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论文_潘意,王畅,黄盼,杨志波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长沙 410005

【摘 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且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杨志波教授在临床上治疗特应性皮炎主张将非药物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重视非药物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药物治疗方面提倡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并自创荆防止痒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杨志波;特应性皮炎;临床经验;荆防止痒膏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中医称之为“四弯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发作期以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界限不清,伴剧烈瘙痒为特点;缓解期以皮肤干燥、皲裂、脱屑为主[2]。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岁以内的儿童患病率可高达44%。特应性皮炎根据症状,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及成人期三个类型。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均密切相关,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产生的结果。本病病因复杂,且尚不完全明了,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难度大。

杨志波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载。擅治各类皮肤疾病,对临床上顽固难治的皮肤病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杨志波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明显,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辨病因

特应性皮炎病程长,顽固难治,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至今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可能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相关。特应性皮炎属于中医文献中“四弯风”、“奶癣”、“湿疮”、“浸淫疮”等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四弯风》云:“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中医证型以脾虚及其相兼证、湿热蕴结证、血虚风燥证为最常见。杨师治疗本病在辨证上注重病因与分期结合。认为本病发病根本在于脾虚,由于脾胃虚弱,失其健运,气血精微化源不足;脾不散精,无力上输于肺,土不生金,使肺之宣发和布散功能失常,致水谷精津不能正常布达体表、濡养肌肤,使皮肤肌腠防御功能失常,外邪易乘虚侵袭;另外,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致水湿不运,湿从内生,日久化热,浸淫肌肤。脾虚为特应性皮炎发病的根本,而发作期,又兼夹风、湿、热邪为患,致风湿热邪蕴聚肌肤而成,故常见皮肤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液。缓解期多因病情反复发作,病久不愈,耗伤津液,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痒所致,常见皮肤干燥肥厚、皲裂、脱屑,甚则见抓痕、血痂[3],由于脾虚是本病基本的病因病机,故治疗时应注意固护脾胃,同时根据疾病病期的不同,发作期又兼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缓解期兼以养血润燥之法。

2论证治

本病病因复杂,且受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等诸多影响,治疗难度相当大,且易反复发作。目前,临床上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法繁多,包括抗阻胺类药、糖皮质激素制剂、免疫抑制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以及基因疗法、脱敏疗法、光线疗法等[4]。另外,中医药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志波教授在临床上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气独到的诊疗经验。

2.1 重视非药物疗法的作用

杨志波教授重视非药物疗法的作用,认为AD患者的日常调护较之药物治疗更重要,日常调护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疾病的治疗效果、转归与预后。

2.1.1 避免疾病复发或加重的诱因 应从环境因素和日常饮食、用药方面考虑。环境因素方面,对于已知的过敏因素,应尽量避免,如对猫、狗毛发等过敏的患者。家里最好不要养猫狗等宠物。AD患者室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通风透气,勤换床单等生活用品,减少灰尘、螨虫、真菌等过敏源。AD患者皮肤极其敏感,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会加重病情,注意随时增减衣物,且宜穿宽松纯棉衣服,避免摩擦皮肤和汗液刺激。避免过度使用空调,保持室内湿度,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此外,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场所要少去,如潮湿或者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滋生细菌。日常饮食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AD患者应避免已知的过敏食物及药物,并要适当忌口,尽量少吃煎炸食品、虾蟹等发物及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2.1.2 精神疗法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精神应激与AD的复发和加重有密切关系[5],故AD患者宜保持平和心境,忌情绪激动,特别是对婴儿和儿童期患者,父母的教育很重要,切忌对患儿进行打骂等致患者哭闹。

2.1.3 学会正确的皮肤清洁和保湿 AD患者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宜过高,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过勤、水温过高、洗澡时间过长均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油脂,加剧皮肤干燥。要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产品,简单温水清洗即可,出浴后用毛巾轻拍皮肤,不宜用力擦。洗澡后,立即涂上保湿产品,且一定要多涂、勤涂,保湿产品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AD患者皮肤常较干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且易加剧瘙痒的发生,良好的保湿产品能为皮肤提供保护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 

2.1.4 避免搔抓 剧烈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显著特点。瘙痒会引起搔抓,从而导致皮肤损伤,甚至引起感染的发生,反过来又会加重瘙痒,导致“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2.2 提倡运用中医药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且患病者以小儿居多,故更宜选择疗效好且安全、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适宜长期使用的方法。中医药具有效优、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适宜长期使用的优点。杨志波教授根据本病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不同特点予以辨证论治。

2.2.1 发作期 多因脾虚兼夹风、湿、热邪所致,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剧烈,搔抓后糜烂、渗液;伴神倦,便溏;舌淡,苔薄腻,脉弦滑。辨证为风湿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脾虚为本,且本病患者常反复发病,“病久必留瘀”,故宜酌加健脾、活血之品。处方:荆防止痒膏烊化冲服,本膏方为杨师经多年潜心研究并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方,具有祛风止痒、清热燥湿之功效。方药:荆芥、防风、黄芩、苦参、白鲜皮、白花蛇舌草、生地黄、金银花、赤芍、山药、茯苓、甘草等。

2.2.2 缓解期 多因脾虚兼血虚风燥,肌肤失痒所致,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皲裂、脱屑,瘙痒,搔抓易结血痂;食后腹胀,便秘或溏;舌质淡胖,苔白,脉滑。辨证为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予地黄饮子加减。

3病案举例

刘某,男,12岁,全身反复起疹伴瘙痒7年,再发加重5天。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刻诊:双肘窝、腘窝,颈项部散在红色丘疹及浸润性斑块,瘙痒剧烈,搔抓后糜烂、少许渗液,全身皮肤干燥,局部可见少量鳞屑,苔癣样变,伴舌质暗红,食纳一般,大便溏,小便可,苔黄腻,脉滑数。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属风湿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予荆防止痒膏烊化,饭后冲服,早晚各1次。嘱其日常调护事宜。7日后复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疹色变淡,食纳可,二便可,继予荆防止痒膏,连服14日后复诊,原发皮疹基本消失,遗留少量色素沉着,瘙痒感轻微。嘱其继续加服7日巩固疗效。

按:特应性皮炎,中医又称“四弯风”、“奶癣”,其发作期多由先天不足,禀赋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蕴聚肌肤而成。本例患者素来脾胃虚弱,复感风湿热邪,故皮肤出现浸润性斑块、丘疹、糜烂、少许渗液,伴瘙痒剧烈,故治疗上宜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法,并酌加健脾之法。荆防止痒膏组方为荆芥、防风、黄芩、苦参、白鲜皮、白花蛇舌草、生地黄、金银花、赤芍、山药、茯苓、甘草等。其中,荆芥、防风祛风止痒,黄芩、苦参清热燥湿,佐白鲜皮、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加强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并予茯苓、山药健脾利湿。该患者病情反复发作7年余,久病留瘀,兼见皮肤干燥,苔癣样变,伴舌质暗红,为兼夹血瘀、血虚之象,“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加赤芍活血化瘀。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健脾活血之功。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9.

[2]康润芳,金浩然,杨恩品.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4):82-83.

[3]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08-111.

[4]赵漂萍,余红.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3):2014-2016.

[5]张静,李凌江,文海泉.精神应激与特应性皮炎[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83-384.

作者简介:潘意,女(1989-),硕士,医师. E-mail:1021685366@qq.com

通讯作者:王畅,副教授,E-mail:18874716001@yeah.net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6137)

论文作者:潘意,王畅,黄盼,杨志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杨志波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论文_潘意,王畅,黄盼,杨志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