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传达出一种深沉的黍离情结,寄寓了对故国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文本仅从表达亡国之痛、凝聚了遗民情结来探讨张岱的情感。我们可以讨论一个问题:这是先有作者一贯的性格和情怀,还是先有这篇文章?这比生物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好解决多了。按照文以载道的思想,本文应该是在作者的性格情怀的影响之下才有这样的文章。而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知人论世。更高大上的“名士风度”我们通俗成了孤傲,孤独之情,还有高大上的“黍离情节”我们就用通俗的故国之思表达了。
〔关键词〕 蜀离情结 名士风流
我们可以讨论一个问题:这是先有作者一贯的性格和情怀,还是先有这篇文章?这比生物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好解决多了。按照文以载道的思想,本文应该是在作者的性格情怀的影响之下才有这样的文章。而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知人论世。更高大上的“名士风度”我们通俗成了孤傲,孤独之情,还有高大上的“黍离情节”我们就用通俗的故国之思表达了。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传达出一种深沉的黍离情结,寄寓了对故国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文本仅从表达亡国之痛、凝聚了遗民情结来探讨张岱的情感。
一般而言,农历12月是隆冬季节,杭州一带大概下午5点前就天黑了,加上1632年的时候西湖一带应该没有什么灯火,晚上8点了还能看什么雪景?再则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下雪天你走夜路更危险,什么都看不清!所以“更定”一词语文书上解释为晚上8点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应理解为“入夜时分”或“天将黑时”较好!也就是通俗的:傍晚时分。张岱去看雪,不是去赏雪。看是字面上展现的是一个平常心,而赏是带着喜悦与期待而去。选择一个这么特殊的时间,最主要的是,这个时候应该是没有其他人,他就是要挑一个人迹罕至的时候去看雪,他不屑呼朋引伴看雪,这是因为他的名士风度所决定,孤傲,不随波逐流。选择一个在似乎看不到雪的时候去看雪,其实看得不是雪,是寂寞。所以不用担心他能不能真的看到雪。在这样视线不清的情况去看雪,从课文最后一句,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试想,天寒地冻、夜深人静,非“痴”者能去游湖吗?这样说来,解释为晚上八点左右也就有其道理了。其实,在他创作的《峨眉山》的文字中,一则言名山胜景被埋没之多,另一则言其被埋没之易。在反复回环的议论感叹之中,发泄了他不遇的憾恨和对世俗的鄙薄,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骚体之精髓。但宗子毕竟不同于宗元:“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他比柳宗元多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诙谐。
再者,与历史知识有关的。清朝建立于1644年,第一个清朝皇帝的年号是顺治,顺治元年是1638年,而1632年只能用明朝末代皇帝的年号纪年,崇祯五年,这也与表达怀国之思没有关系!用公元纪年法也是近代史的是,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前甚至现在的台湾还用民国多少年纪年!所以学科要有交流,学科老师有思维定式的习惯,老师也有钻牛角尖的思维习惯,而且越钻越深、越钻越有味,以至于会忘记其他!想一个问题时使劲的往那一方面想,有时候就难免牵强了。只有学科以外的人才看得出来!有时候学生更能看出来,所以我们上课一定要有学生提问、表达意见的时候。我现在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教辅资料提出来的,不是对我们语文组的高手们,我们讨论肯定讲不过他们!试问如果不用“崇祯五年“那用什么?没有答案。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对应的清朝年号!后面明朝还有个”永历“那个时候对应的就有清朝的年号了,如果是永历年间发生的事还说的过去。
我们都知道文章的解读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参照张岱生平的了解和这部作品集的特点就知道,故国之情是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情感。文章中除了崇祯五年,还有一处也指向了这一点,就是问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金陵即南京,明朝最初定都南京,后来迁都北京。他跟那两人应该交流了不少,可是除了记得人是金陵人,其他都不记得了。除了这部作品的主流情感的影响,本文这里就有两处隐笔,来展现他的故国之思。这里还可以探讨一个问题,张岱用了明朝纪年却还好好的活着,为什么?因为清初文字狱还没有兴起,如果放在文字狱盛行的时候,因为这种作品涉及到自唐宋以来流行的文人画赏析的知识,文人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一点需要高二的童鞋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思想文化专题历史之后才懂得。
至于张岱这个人物,如果老师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们有怎么知道他和课文最后提到的王夫之一样,是反清复明的斗士,《湖心亭看雪》的文章不过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寄情于山水的一种表现。文人画强调的就是将诗歌、绘画、书法和印章等文化熔于一炉,不刻意描绘景物的模样,只追求一种意境,所以也就能理解张岱笔下的雪景“痕”“点”“芥”和“粒”了。学生在理解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情怀难度稍高,成人也不一定能理解哦。对于历史的处理,语文和历史当然有不同,比如我们在这里强调是张岱是明末的人,这写于明亡之后、清初,可以试问学生,假如你是清朝皇帝,有人还在明朝纪年,皇帝会高兴吗?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自然就能得出结论。国学大师王国维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不明情,又怎能真正读懂景。这里的景有怎样的意境呢?就是将渺小的人置身于茫茫天地,类似苏轼的“渺沧海之一粟”。画面越空灵,人心越孤寂。本课对他故国之思的情感的探讨,对于学生来讲有难度,所以我们设置成了探究题,既然是探究,那就是有能力的人探究出结果,能力弱的学习探究的方法。
与前辈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届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地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他坦言自己“学节义不成”(《自为墓志铭》),“忠臣邪,怕痛。”(《自题小像》)只能“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正如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黍离之悲,是用以表达亡国之痛、凝聚了遗民情结的词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传达出一种深沉的黍离情结,寄寓了对故国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单位:长沙市北雅中学
论文作者:胡英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故国论文; 张岱论文; 的人论文; 湖心亭论文; 明朝论文; 看雪论文; 情怀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