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_杨艳萍

芷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芷江 419100

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5000份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并对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和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对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000份微生物标本中,60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其中240份为痰液,占40%;其次为血液和尿液,分别占21%、17%;影响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长时间放置标本、运用容器不当以及运输方式错误等。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根据检验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加强检验人员培训,可以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从而提高检验水平。

关键词:微生物培养;不合格原因;应对策略

微生物培养作为一种生物培养,培养的微生物类型较多,包括放线菌、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临床上在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时,微生物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但是,在微生物培养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比如培养操作、运送样本以及采集样本等,增加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影响临床治疗。因此,本文对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5000份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份为痰液,占40%;1500份为血液,占30%;1000份为尿液,占20%;800份为分泌物,占16%;700份为无菌体液(包括穿刺液、脑脊液、胆汁以及胸腹腔积液等),占14%。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5000份微生物培养标本的资料,将卫生部的微生物合格标本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对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和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对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

2.结果

2.1微生物培养标本的不合格数量及分布情况

5000份微生物标本中,60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其中240份为痰液,占40%;其次为血液和尿液,分别占21%、17%,见表1所示。

3.讨论

3.1微生物培养标本的不合格原因

临床微生物检验作为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检验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药敏试验结果和病原学检查的准确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关系着临床诊断和治疗。但是,对于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不仅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使医疗成本增加。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中,需要将微生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种类作为基本依据,对培养基进行配制,而无菌操作是成功培养微生物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在培养的过程中发生杂菌污染或者不能彻底杀灭培养基和培养器具的病原菌,则容易增加标本不合格率,所以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培养质量控制尤为重要[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00份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中,240份为痰液,占40%,在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中居于第一,其原因主要为痰液容易受到口咽部细菌的污染,使痰标本的真实性降低,或者在取样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没有告知患者取样的正确方法或者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操作失误,将唾液和痰液相混淆,从而导致标本不合格。同时,血液标本居于第二,占21%,其原因主要为采集标本前,检验人员没有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使血液标本污染。尿液标本居于第三,占17%,其原因主要为采集标本前,检验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或者检验人员在给患者讲解怎样对尿液进行收集时,患者没有真正理解,操作失误;采集尿液标本前,患者没有对外阴部进行清洗,从而使标本被污染;或者尿液采集完成后,患者没有及时将标本送至检验部门,使标本长时间放置,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严重影响[3]。

3.2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应对策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放置标本、运用容器不当以及运输方式错误等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将上述原因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检验人员培训。检验人员操作失误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检验人员的重要性,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强化,增强检验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态度,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坚持“三查七对”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同时,医院应该将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作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制定标准和准则,定期组织检验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刚入职的检验技术人员,在岗前培训中,应该让患者了解到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重要性,并且提高检验人员的防范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检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对不合格标本的分析和统计情况进行通报,能够避免出现运输方式不当、长时间放置标本等问题,并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减少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4];②医院的检验科室应该定期将不合格标本的统计情况上报给管理部门,并且将送检标本的正确率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上级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使日常的检验工作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实现微生物检验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5];③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前,应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给患者讲解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对于无法正确采集标本的患者,检验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完成标本采集。同时,还应该告知患者相应的收集容易,尤其是大便和尿液,避免患者混淆,使运用容器错误减少。

综上所述,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根据检验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加强检验人员培训,可以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从而提高检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建飞,郭超良,李刚. 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J]. 实用预防医学,2015,02:244-245.

[2]张常玉.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870-1871.

[3]兰海丽,欧阳能良,卢兰芬,孙各琴,冯雪琴,吴秀娟,王结珍,张秀明. 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05:361-363.

[4]苏真娟. 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 药物与人,2014,07:129.

[5]王淑媛.柯培锋.庄浩林.等.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738-2739.

论文作者:杨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_杨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