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张庆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张庆

枣庄市薛城区建筑工程公司 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与项目的整体使用功能存在紧密的联系,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增强建筑结构的刚度与强度,可以保障建筑物后期投入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讨如何提高这一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1混凝土浇筑的基本概述

混凝土材料主要有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成分组成,属于混合型建筑材料。其中,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水泥主要充当胶凝材料,需对水泥进行拌和,才可以实现混凝土材料的混合凝聚,形成最基本的建筑施工材料。而混凝土浇筑主要是在建筑结构模板中采用搅拌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让混凝土塑化固定成型。这一施工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比如其结构强度比较高,施工材料的获取方法比较快捷,同时施工操作也具有便利性的特点,成本支出也比较少。因此,在国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运用比较广泛。

2混凝土常见浇筑施工技术

2.1面分层浇筑

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多应用于技术含量低、建筑结构小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其在实际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基本是遵循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浇筑。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当在完成第一层浇筑工作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若第一层混凝土初凝情况不够完好,则需要进行连续性的混凝土浇筑。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方式进行浇筑时,建筑结构平面尺寸不能超过规定范围,且浇筑应当遵循从短到长的方向进行浇筑。若浇筑距离比较长,则可以将其拆分为两端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中央浇筑,这种方式利于提升混凝土浇筑的结构稳定性。

1.2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浇筑与全面分层浇筑不同,其多用于面积大、长度小的混凝土浇筑结构中。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实际进行浇筑时,首先是从底部进行浇筑工作的,在对底部混凝土浇筑到2~3m后,才能进行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然后在对各个段层进行分层浇筑。若分段分层浇筑应用的建筑工程层数比较少,其在对顶层浇筑完成后,第一层的混凝土若处于没有初凝的状态,则需要从第二层的部位进行分层浇筑,以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可以有效保障。

2.3斜面分层浇筑

一般情况下,斜面分层浇筑方式多用于斜坡度为1/3的建筑工程中,且这种建筑工程结构长度若在厚度的3倍以上,斜面分层浇筑的质量会更加良好。斜面分层浇筑方式进行运用时,应当先从混凝土浇筑层斜面端进行振捣,振捣工作完成后,再逐渐上移进行振捣,以使得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从斜面分层浇筑方式而言,斜面分层浇筑方式其实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的一种升级技术。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材料组成成分配比构成

要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成功率,在选择材料组成成分时必须要严谨,并且要控制好各种成分的配比构成,让混凝土浇筑技术得以完美实现。在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清水,水泥,粉煤灰、添加剂等掺和物。水看似简单,但是要注意在选用时要使用清水,杜绝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否则混凝土的搅拌机维护保养将会受到影响。水泥类型多样,选择性也强。对于不同的建筑项目,根据性能要求、强度等级选用不同的水泥品种,这样不仅会提高水泥的使用效率,还会发挥水泥的特有效果。掺和物是多种物料进行组合的,要注意各种物料的配比构成,粉煤灰应该小于总体掺和物的25%,从而保证掺和物的流动性和保水性,增加混凝土的整体粘合性。混凝土物料准备过程是进行浇筑技术施工的前提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混凝土搅拌制成及运输维护

混凝土的制成程度决定浇筑技术质量高低,混凝土制成瑕疵越小,浇筑技术效果便会愈加优善。在混凝土形成过程中,搅拌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施工之前,根据所需混凝土数量的多少,选用不同规格的搅拌机器设备。同时配备专业工作人员监督混凝土完成制作过程,确保混凝土在搅拌完成之前确保工艺流畅度。混凝土物料配比的不同决定搅拌时间的差异,严格按照搅拌操作工艺说明进行时间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混凝土制成以后,要及时供应到现场进行使用,稍有不慎,制成的混凝土就会出现干枯现象,前期准备工作功亏一篑。在运输前,要选用合适的运输装置进行装纳,计算好运输时间和距离,控制混凝土的蒸发度。同时,要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保证运送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3.3浇筑和捣实

3.3.1浇筑

在实际操作中,技术水平对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整体施工中,必须有效预防裂缝问题,还应保证较好的匀称性。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联系项目实际情况明确浇筑形式,若采取分层方法,则应确保其厚度符合要求。在分层实施中,若间隔时间明显超过初凝时间,则容易出现裂缝,且降低了结构强度、抗剪能力等,必将威胁项目质量。因此,操作人员必须采取合理方法对间隔时间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出现裂缝的几率。一定程度强化操作薄弱环节,获得更加理想的匀称性。不但如此,在实施浇筑时,还要注意操作的连贯性。若由于外部因素不能有效确保其连贯性,或者是停止时间明显超过初凝时间,则需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缝,并通过科学手段预防。开展操作时,若遭遇下雨天气,则应结合操作要求与工地情况选择震动设备,对于面积相对较大或较深的混凝土操作来讲,应借助表面振捣设备完成操作。

3.3.2捣实

是否可以顺利捣实一定程度影响了操作质量。由于不同工地产生不同的操作要求,操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操作采取合理的设备。比如在面积相对较大的区域存在较深的深度,操作人员可以采取插入式振动棒;面积相对较小,深浅不一的区域,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平板式振动器。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采取人工和机械振捣方法,人工必将消耗大量人力,只有在设备严重缺少,以及捣实工作面积相对不大的情况下才选择人工操作。

3.4混凝土浇筑的养护

要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养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在养护过程中,需根据规范流程做好基础地梁与承台混凝土施工,即插筋上套PVC管→测量放线→把关入场检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在对顶板与框架柱等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做好模板清理工作,并开展测量工作,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予以合理的养护。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时,需从标高控制点一直延伸至作业面,以200cm间距把顶板50cm标高线引到钢筋上。在养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好养护时间。在混凝土表面养护工作中,一般是在塑性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的12h内实施洒水养护。若是低塑性混凝土,则应该在浇筑结束后采用喷雾养护方式。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应该保持连续性,即是在养护期间要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4结语

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建筑领域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应用广泛。要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并保障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还需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施工要点,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津伟,孔令,储潇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建设,2016(12):144-145.

[2]王宏宇.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6(21):115+121.

[3]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08):154-155.

论文作者:张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张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