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江西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江西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 研究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邓燕平

摘 要: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践形式。江西特色小镇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暴露了特色小镇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产业与小镇融合度低等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产城融合视角,提出加快推进江西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城融合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培育是党和政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出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即各省纷纷推出本省的特色小镇培育方案,全国掀起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产城融合”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践形式;特色小镇建设要树立“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实现特色产业与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

1 “产城融合”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理

1.1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持续动力

2015年浙江省提出:“未来三年里将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在产业上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1]。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特色产业不是某个具体的产业,任何一个产业,都可能成为某个小镇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提升小城镇人口与综合竞争力,推动特色小镇城镇化水平提高。

1.2 特色小镇是特色产业集群空间拓展的载体

特色产业集群是特色小镇的根本与核心。产业集群主要指在特定地理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企业、供应商、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相关产业厂商及机构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提供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民间团体等。产业集群发展成长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特殊空间上聚集,企业间没有更多的联系。

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强调将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校成员当中“人”的能力和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能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使其能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3]。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正是在时代和教育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人”的背景下提上议事日程,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和新亮点,其具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江西特色小镇主要沿着二条路径发展特色产业。一是依托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文港镇的毛笔产业、李渡镇的烟花产业、金溪镇的香料香精产业、南康区的家居产业、分宜县麻纺产业等;如文港镇毛笔制作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拥有各类制笔生产企业和作坊3100多家,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占文港镇总劳动力的70%,全国市场占有量分别是金属笔为30%、毛笔为75%。201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的特色小镇。二是勇于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如共青城市南湖基金小镇、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数字经济小镇、景德镇航空小镇、余江县中童眼镜小镇、经开组团儒乐湖新城产业小镇等。

因此,基于移动App的大数据可视化应用为影视从业人员和广大观众了解电影产业相关数据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直观、有效的方式。现如今Hybrid App开发模式作为一个兼具跨平台、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小、性能好等特性的新兴模式正受到着广大开发者的喜爱,采用该种开发模式进行电影产业大数据可视化移动App的开发更加快速、高效。

1.3 特色产业与特色小镇的互动必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特殊地块”,需要强有力的产业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宜人的居住环境。而不是将产业区和生活区简单地叠加,但目前江西特色产业的聚集度不强,文化与本地根植性产业结合不紧密,完整的社区生态还没有形成,产业、文化、社区功能融合程度偏低。

2 江西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

A:用心、努力、自信、坚持,就是这八个字。我认为做企业,没有笨和聪明之分,只要用心去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另外,思维别乱,要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想法不要太多。再有就是,不要轻易地被社会的快节奏所“诱惑”,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成熟阶段:企业数目稳定增长,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网状结构,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的竞争力。特色小镇是特色产业集群的特殊空间形态,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依托和载体。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成就的肯定和回应,又是对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精准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政治和实践意义。

2.1 特色产业发展是核心

(2)发展阶段:企业间的协作增强,具有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企业不断加入,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出现,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2 文化休闲旅游是抓手

优质的文化与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资源。有旅游资源非常突出的小镇,如明月山温汤镇、婺源县江湾镇、庐山市海会镇等;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镇,如吉安县永和陶艺小镇、浮梁县瑶里瓷茶小镇、广昌县驿前白莲文化旅游小镇等。以温汤镇为例,拥有国家5A级景区——明月山和日出水量达13000吨的“华夏第一硒泉”;近年来,该镇以明月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充分依托温泉文化、农耕文化、月亮文化特色,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养生、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201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

2.3 宜居环境建设是载体

近年来,江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新突破,将乡村景观带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等相结合加速小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居住功能,为打造特色小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上清镇,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近4亿元完成了古街、卫生院、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客运站等项目改造和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小镇的宜居功能。

2.4 产城融合发展是目标

连锁零售业的出现,无形当中,实现了新的销售模式与规模的创新。例如:连锁性超市、连锁性专卖店、连锁性购物中心等都属于连锁性零售行业的范畴。随着电子商务“爆炸式”的增长,在潜移默化中就为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降低了销售额,还有不少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纷纷加入了“关店潮”。例如:2012年底的时候家乐福就关闭了六家店面。还有很多实例,数不胜数,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实体连锁零售行业的发展困境已经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实现有效的转型,来改变连锁零售业实体企业销售规模不断下滑的局面[3]。

3 江西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形态不够鲜明、“同质化”较严重

江西大部分特色小镇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健全。虽然有部分小镇产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特色小仍镇选择旅游业为特色产业;但由于发展定位不够精准,导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另外,产业选择与资源禀赋结合不够紧,如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以红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江西省已公布了66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工业发展型的特色小镇共计17个占比25.8%;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8个占比12.1%;商贸物流型特色小镇3个占比4.5%;农业及休闲旅游型特色小镇38个占比57.6%。纵观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主要有以下特征。

3.2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滞后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以休闲旅游为产业的特色小镇,小镇的道路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酒店、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等存在差距。二是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如赣州宁都小布茶乡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的电信网络未实现全面覆盖,不仅影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而且降低了对投资商的吸引力,成为制约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因素。

3.3 资金和用地缺口较大,项目进展缓慢

由于金融服务跟进相对滞后,江西特色小镇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如“赣州市18个特色小镇,金融对其支持金额为74.63亿元,占比不足15%,全部以信贷资金的形式支持”[2]。在土地方面,由于大部分土地属于村组集体所有或承包到农户,征地困难,难于进行统筹调剂,制约用地规划。如温汤镇的特色小镇建设续建和新建项目共有30多个,总投资额近50多亿元。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存在较大的缺口。

江西特色小镇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协调发展。如李渡镇有高空礼花、医疗器械、白酒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该小镇建设将重新规划老街500亩地,总投资近10亿元,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着力打造礼花特色街、医疗器械产业特色街、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文化旅游特色街;并以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和全国最大烟花生产基地为支撑,以李渡地域文化资源为特色,以美丽环境为依托,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目标。

3.4 特色产业与小镇融合度较低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小镇产业集聚会促进人口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则要求小镇生活功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小镇的公共设施又将降低特色产业的分摊成本,吸引更多企业落户特色小镇。这种产业的扩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对产业的层次和城镇的能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产城互动的良性循环,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小镇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发挥了产业集聚、高新技术集聚和高端人才集聚的功能。如美国的硅谷就是一连串小镇聚集而成的;美国的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聚集了500多家对冲基金等。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式。同一文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 生成各不相同,便会形成同课异构中“异构”的不同特点。

4 推进江西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4.1 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立镇之本。首先要树立产业立镇意识。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本,要形成“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的发展理念。其次要准确产业定位。特色小镇与传统小镇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聚焦某个优势产业,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因此,特色小镇一般要求选择具有较高关联效应、市场需求强劲、未来需求潜力巨大等作为产业选择的重要标准。最后要找准小镇的特色。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在“特色”。应从立足历史优势、分析现实状况、展望未来发展以及从对方需要等方面去找特色,决不能“千镇一面”。

4.2 科学规划、规范操作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产业和小镇有机融合的保障。一旦找准并确定了小镇的特色产业,就特别要强调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产城互动。特色小镇规划是融合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管理等复合型规划,要清晰划分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地布局,并将具有特色的产业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从而在顶层设计上保证特色小镇内部产业与城镇的有机融合。更要强调的是,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规范操作,长时期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可能实现。

4.3 增强产业引力,形成人口聚集

人口聚集是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的重要纽带。而人口的集聚离不开产业集群。一是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江西要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本地人口的充分就业。二是要提升工业产业集群。要发挥一些国家、省市级工业园区的独特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实现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发展。三是提高旅游产业集群。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特色小镇的区域形象、基础设施、都可以通过旅游来率先带动起来。

4.4 完善配套、打造宜居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美丽的宜居环境不仅是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同时还是特色小镇吸引人口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强小镇的公路、邮政、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完善卫生院、养老院、商业服务场所、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学校、幼儿园、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的配套;二是推动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信息惠民工程,加速实现有线电视、宽带入户,提高小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4.5 建立市场主体、政府服务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特色小镇建成的内在动力。要让企业凭借自己的产业特色,开发适应自身产业定位的特色小镇。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与特色小镇配套的相关政策,要在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土地、融资、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小镇更多自主权,扶持特色小镇发展。政府还要建立协调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R].2015-04-27.

[2] 杨晖.赣州市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8(2).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09(b)-204-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8.204

①基金项目: 江西社会科学“十三五”(2017)规划课题《“产城融合”视域下特色小镇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阶段性成果(17YJ03)。

作者简介: 邓燕平(1963-),女,汉族,江西新干人,教授,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及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江西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