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21世纪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主任论文,智慧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常谈常新的话题;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育人工程;教育是实现社会平等的伟大工具。面对21世纪的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把人类承载下来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如何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尤其是班主任如何提高教育管理的工作艺术,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先前的教育家、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为我们奠定了教育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但是实践性、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因此,就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摸索经验,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完成创造性的教育实践。而中国目前就缺少魏书生老师这样来自实践的教育家。结合几年来的教育实践,我认为今天我们应当这样做班主任:
一、做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型教师
今天,在教育领域中更多的是事务型教师,缺乏学者型教师,尤其是缺乏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型教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名著《政治学》《范畴篇》《解释篇》等之所以能跨越时空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关键是他的作品里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教师,决不能停留于过去的“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传统教育理念,而应升华为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是源源不断的大江大河,是浩瀚无垠的海洋。今天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我们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重要的还是受教育者,要时刻“充电”,时刻丰富自己的知识。古往今来,凡是在教坛上游刃有余、作出非凡贡献的教师,无不是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学海纵横的学者型教师。比如,魏书生,文史哲样样精通;孙维刚,除教数学之外,还兼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他们的工作艺术之所以有口皆碑,与他们是教育教学的“多面手”、知识的杂家是分不开的。他们已经把自己的身心融入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钱梦龙、于漪、刘京海等教坛中的佼佼者也不例外。所以,除了他们的人格魅力能够征服学生之外,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是他们驾轻就熟、创造教育奇迹的根基。也就是说,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特别是讲究科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应该具备丰厚的学识素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精通和知新。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还要深刻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教师应文理兼容,既要学好自然科学,又要学好社会科学知识,因为二者是互相渗透的。知新就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讲课有新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家,对未知充满渴望,要不断汲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现代班主任不应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苦干型班主任,而应做科研型的、学者型的班主任,因为它是驾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石和源泉。
二、用科学的哲学思想武装杰出的教育头脑
如果把人类所有的知识比作是一块大磨盘的话,那么哲学就是这个磨盘的盘心。培根说过,哲学使人深刻。魏书生、孙维刚都是很有哲学头脑的人,深刻的教育哲学思维孕育着他们的成功。一个国家拥有了什么样的教育哲学思想,便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教育体制;一个人拥有了什么样的教育哲学理念,便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说过去的应试教育是把学生看做是要被填满的容器,那么今天的素质教育则应把学生看作是一盏需要被点燃的明灯。一个教师只有树立从人出发又以人为落脚点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一个没有了科学哲学思想的人往往就是灵魂干瘪、精神萎缩的人。懂得了哲学,就能够深刻地认识人本身。因此,教师要学习哲学。哲学的魅力在于使人在迷醉之后获得清醒,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是非、矛盾、对立、统一、内因、外因、唯物论、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一分为二……等哲学概念能够使我们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魏书生为什么能够成为智慧扑面的人,关键是哲学的魅力。孙维刚为什么能够把全班55%的同学输送到北大、清华,关键是他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应该说,他们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最早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取得突出成就的教育者。所以,我们应学点哲学,学习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中国自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以来,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存在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特别是人们的心态、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光是未成年的中学生,就是生活阅历丰富的成年人也都发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要知道,现代的中学教育是以人文为基础,以培养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所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心理素质,15%取决于智力水平。”不管是对残疾人来说,还是对运动员来说,坚强的意志品质都是他们成功的必备要素。张海迪尽管身体残疾,张穆然尽管身患绝症,但他们都是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典范。一位奥林匹克运动会十项全能金牌得主在回答记者询问时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赛,80%是心理上的挑战。”正因为如此,近几年的奥运会上,大多数代表团都有心理学家同行。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中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正值豆寇年华的青少年朋友,生活中荡漾着欢歌笑语,也夹杂着莫名其妙的烦恼。一些同学成就感比较缺乏,受挫力差,易迁怒别人,报复心强,有的自暴自弃,意志脆弱,严重的导致“鸡蛋壳”病。因此,如何增进心理健康与人们息息相关。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弱点。其次,要注重实践,主动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只有先面对自己,冷静地分析自我之后,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一个人个别时期心理上出现某种问题是很正常的。假如自己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就不妨向知心朋友倾诉或走进心理咨询室,敞开自己的心扉,进行真诚的对话。即使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只要自己能真心地与自己配合,那么就一定会卸下心理包袱,最终人在征服忧虑和烦恼之中战胜自我。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心理都不健康,怎样培养塑造出心理健康的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需要即被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只有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教师经常要用爱心去融化学生心中久积的坚冰。同时,帮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进入心理医生的角色,自己要学好心理学,比如根据学生气质挖掘教育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使自己成为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班主任不仅要正确认识学生外在体貌特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青春期,既要做决策的参谋者,又要做苦恼的倾听者。
四、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什么?这如同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既要有干粮,更要有猎枪。干粮好比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而猎枪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对于21世纪的未来建设者来说,今天的在校学生他们更需要猎枪,也就是说更需要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我觉得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培养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人说,播种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例如经验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等。孔子关于学与思结合的观点早已为人们熟知。“心之官则思。”思维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在认知发展中得到锤炼与发展。把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是成功的学习方法的重要特征。思维可以向横的方面伸展,也可以向纵的方面开掘,可以由一点向四周辐射,也可以由四周向一点集中。从纵、横、分、聚等不同方面去发展思维,既能培养思维品质,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而,班主任应对学生的上述差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差异给以不同的指导,帮助他们采取并逐步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比如,对外向型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就要给以不同的指导。前者属于行动型,性格开朗,争强好胜,易于组织集体学习,但往往缺乏计划性;后者属于思考型,情绪稳定,慎重细致,但过于拘泥,不大喜欢集体活动,有时有自卑感。这些都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以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去怎样发现真理。所以,今天的教师,很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求知。
五、做基础教育的播火者,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永不磨灭的人格丰碑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是戏台上的面具或脸谱。人们发现,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反映出一种身心相一致的“这一个”的稳定的品格,正如戏台上不同角色的不同面具,向观众显露出这一角色的部分本质。于是面具一词又被借喻为“人格”。班主任人格作为职业人格,不仅反映了“这一个”的品质特征和社会化水平,而且是作为一种自觉的非权力性的教育影响力而存在的。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一文中介绍了吕志范老师的一席话。吕老师说,“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这是一段感人至深而又富有教育智慧的话,体现出一种崇高的教师人格。那么,在世纪之交,作为班主任应树立什么样的人格形象,体现出什么样的价值内涵?首先要有着像吕老师所说的“心灵”、“眼睛”、“语言”,要体现出班主任的职业要求。其次,要体现出时代要求,体现出跨世纪的时代精神,反映出代表着跨世纪进步方面的价值信念;再次,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人格内涵的优秀成分。作为跨世纪班主任人格形象的核心,应是职业要求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鉴于以上思考,我认为班主任人格形象价值内涵的主要特征要素是:爱心、民主、求真、践履。
爱心 班主任是爱的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夏丐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博爱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每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个人都有获得爱的平等权利,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性。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民主 虽然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在魏书生那里,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班主任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求真 它可具体为探究精神。班主任的探究精神是班主任习惯探索、追根刨底的执着态度,在班主任的广阔工作空间中,在和学生包括学习指导在内的广泛交往中,以及课程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不解和未知的问题,班主任应以坦诚和自觉探究的姿态显现在学生面前,把自己探究的过程袒露给学生。唯理精神就是坚持科学、坚持正义。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势,只唯理。
践履 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是一个貌似容易,却难以真正做到的自我要求。践履精神其实是中国传统人格的一个重要内涵,勿以善小而不为,先扫一屋而后安天下,知行合一等,都强调了:做的精神。践履的人格内涵的另一层是强健、自强不息、耐挫,是百折不挠的意志精神。
博爱、民主、求真、践履四方面构成了班主任人格的主要特征。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举了一个例子:英国皮尔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这只狗恰好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麦以惩罚: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麦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解剖学家,并获192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看到这位校长的人格中既有博大的期望之爱、宽容之爱,又有对科学的尊重和虔诚,两者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的有意的“惩罚”无意间成为麦面前一座高耸的人格丰碑。人格的自我修养是班主任的毕生追求,是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自我监督中进步的。跨世纪的班主任应该使自己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格境界。
六、教育工作是植根于科学土壤之上的艺术之花
我深深地记得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上海教育名师讲坛上的报告《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的最后一段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财富的显现。说起来两者迥乎不同,各行其是。而人们谈起教育工作时,往往总是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扎根于教育科学土壤之上的艺术之花。也就是说班主任工作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出神入化。班主任工作对象一般都是未成年人,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呈现出扑朔迷离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即通过教育的魅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这种震撼力就是教育艺术的充分体现。这种震撼力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道路。班主任工作只有实现艺术化,才能使工作炉火纯青,才能充分捕捉学生身心变化的信息,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去圆满完成培育“四有”新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而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正如托尔斯泰曾描述过的那样:在自己心里唤起自身感受过的一种情感,然后运用动作、线条、颜色或语言表达的形式,把那种情感传达出去,以使旁人也可以感受到那种情感——这就是艺术的活动。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通过有创造性的各种组织活动,有针对性地个体交流,从而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师生个性上的交流和共鸣,塑造美的心灵,使学生形成内心的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使之获取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教育无止境。教育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方法的重复,是文化的积淀、方法的创新,即人类文明的不断充实和扩大,如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与此相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因为教育的智慧是有灵魂的教育。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以育人为中心来进行,而育人之要,又在育“魂”。育人者,教师也;育魂者,灵魂工程师也。
最后,我用“四要”、“四不要”与教育界同仁共勉:
教师要做导师,不要做教书匠;
教师要做导演,不要做演员;
教师要塑造学生,不要“克隆”学生;
教师要追求高层次,不要自甘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