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现实针对性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现实针对性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现实针对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针对性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展现了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步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良好前景。这一历史转折事关全局,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必然对社会各行各业及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收到实效,必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以帮助人们划清重大是非界限,澄清思想误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总是以纯粹务虚的姿态出现,而应当积极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具体思想问题及实际问题的方法措施。为此,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个人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关键应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时代主题,分别从思想领域本身的精神支柱、经济领域的利益分配、生活领域的社会规范三个方面的思想问题及其引导着手,进行探讨。

一、精神支柱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旗帜鲜明、长抓不懈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们的社会财富增加,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在此过程中,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意识空前增强,建设热情高涨。总体看来,在思想基调上呈现出的是积极进取和奋发昂扬的时代特征,对此应当予以正确的基本估价和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潮之中泥沙俱下的事实。不能否认,近年来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客观存在着种种复杂的矛盾,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精神滑坡现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际形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一度受到严重挫折,传统落后观念未及更新,外来腐朽思想又无孔不入。对此,党内外都有不少人感到彷徨迷惘,有的人精神王国倾斜、理想信仰坍塌,这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层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在这一定范围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经济犯罪、腐败堕落频频发生,至于精神空虚、情绪颓废则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所蔓延,传播封建迷信、散布腐朽思想、渲染色情暴力等也在扩大“市场”。然而一段时间内,现实中的这种精神滑坡现象未能得到足够的遏制,有人甚至认为这些状况的出现是发展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其实这是善恶不分、逃避现实的遁辞,尽管这些现象有其产生的一定的外在原因和某种环境,但显然不能荒唐地将物质建设与这些精神垃圾的产生简单地理解成一种交换。相反,正是这些精神垃圾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激化了社会矛盾,从而延误了经济建设进程。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这是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家昌盛的基础。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历史的正确结论。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责任将这一精神支柱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来,理直气壮地坚决地制止精神滑坡,这是民族、社会、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无可回避,不容懈怠。社会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是非界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与堕落颓废生活方式的是非界限是泾渭分明的。根据社会现实状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特别重视加强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通过教育,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对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需要继承和借鉴,但其糟粕则必须坚决剔除。对诸多大是大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现实,旗帜鲜明地予以引导,通过长期努力和各种有效的形式,将我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扎下根来,使之深入人心,这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二、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协同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改革,意味着已有的平衡系统将被打破,并将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入竞争机制、遵循价值规律,这也必然要触及和 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经济利益关系。尽管改革开放十余年来,人们已经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整体上对改革和前途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改革终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不可能一下子就趋于合理平衡,这就势必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的摩擦和矛盾。尤其是当改革发生某些失误甚至出现风险时,当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和确立而旧体制尚未完全打破和被取代时,这些摩擦和矛盾往往表现得更为激化和尖锐,以至产生出种种前所未见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对于这种复杂的且带有广泛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予以密切的关注,并寻求解决办法。

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国情特点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过程中,原有的局部失衡有的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分配收入上和生活水平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同一地区也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享乐不均和不同经济形式从业人员在分配上的收益悬殊,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同时,失业者、贫困人口也有所增多;加之,社会分配不公、物价居高不下;以及,少数党政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侵吞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陷于失落和无望。利益矛盾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而且还会表现在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观念上,并在思想、心理、情绪上产生种种自觉和不自觉的抵触和不满,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出现消极后果和破坏性行为,已有不少实例表明,当前社会的许多不稳定因素,是由利益矛盾处理不好所引起的。这方面的问题,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不能忽视的影响。

如果简单地认为这是属于经济领域里的问题,只能通过经济手段加以解决,那是不全面的。由于此问题涉及到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和改革积极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其间发挥重要的疏导作用。当然这必须首先依靠和借助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利益分配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一是要促使全社会对此敏感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使人们认识到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才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二是要促进合理的政策导向的形成,利益调整要维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只有绝大多数人拥护,才能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三是要减少和制约社会分配不公中的人为因素,特别是要坚决揭露和打击那些以权谋私者的腐败行为;四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提高人们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及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和消除人们的思想疑虑、压力和障碍,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虽说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但由于不平衡和差别的客观存在而有一个先后过程是必然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利益得失问题,加深对改革的理解,增强信心,使人们具有更为充分的心理准备而能够与改革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要求相适应。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健全完善社会规范方面充分发挥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得以顺利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完善的社会规范。由道德、法律以及各种制度共同构筑起来的社会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因而可以说这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社会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鉴于其重要性,作为我党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应在社会规范特别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抓好道德教育,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强社会成员个体的自我约束意识,而且更有助于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社会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这在当前来说非常必要。有人误认为市场经济主体是“经济人”而非“道德人”,自由竞争、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是调动主体积极性主动性的内在动因。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看法,事实上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各种模式,都有坚实的社会道德秩序作基础。运行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信誉第一”,即是为了依靠道德的力量以维护长远的经济利益。市场经济中主体若没有道德观念的自我约束,则用不法手段发不义之财的行为必然泛化,现实中假冒伪劣商品、行业不正之风的存在便是实例。显然这是对市场经济发育的严重破坏,结果将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因而,强化道德教育绝非小事,它不仅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将有效地防止正在发育成长的市场经济走入邪路。

法律与其他社会行为规范相比,具有明确的强制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依靠的坚强保障。若无法律的有效制约,市场经济将乱作一团,难免使权、钱、情的交易泛滥。近年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了立法步伐,已初步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但是问题在于,我国公民的整体法律素质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说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干部和群众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的事情屡有发生,一些部门和单位凭长官意志办事,“人治”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法制教育作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法律作为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只有在让人们知晓的前提下才谈得上遵守。当人们认识了法律的重要性,熟悉了法律的内容和精神,才能真正提高守法和执法自觉性,保证法律的实施。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战略需要,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必须长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标签:;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现实针对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