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逆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利弊分析_翻转课堂论文

例析高中化学“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之利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利弊论文,传统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2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1],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的。“传统课堂”中,往往是老师在课中完成知识的讲授,学生课后通过练习、实践、反思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在“翻转课堂”中,课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视频、微课件等供学生观看,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中,通过师生答疑完成个别化辅导,实现个性化学习,并结合小组交流与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等主题学习活动[2]。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对比

      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接触了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由此,对“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利弊有了较为深切的体会,以“氢氧化铝的性质”为主要案例,对2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1.“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对比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新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的顺序上不同。见表1。

      2.“氢氧化铝的性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对比

      (1)“氢氧化铝的性质”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

      “传统课堂”分为课中教学和课后知识内化2部分,下面以流程图的形式简要说明“氢氧化铝的性质”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见下页图1。

      此教学流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从实验探究中理解氢氧化铝的性质、制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互相讨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分析总结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化解

与NaOH反应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学习难点。

      (2)“氢氧化铝的性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

      

      “氢氧化铝的性质”翻转课堂教学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和课中知识内化2部分,教学过程的简要流程如下页图2。图2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呈现的学习路径文件。学生能根据任务单和个人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3]。“氢氧化铝的性质”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单主要设置了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3个栏目。

      

      “氢氧化铝的性质”翻转课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将

性质和制取的探究实验分为2个阶段,在课前自主学习

性质后,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计制取氢氧化铝、验证氢氧化铝两性的实验方案”的学习任务,初步确定实验方案,课中学生分组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3.“氢氧化铝的性质”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利弊分析

      分析“氢氧化铝的性质”等案例的“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课堂教学,2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

      (1)“翻转课堂”教学的有利之处

      “氢氧化铝的性质”的“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有利之处主要有下面4个方面:

      第一,“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氢氧化铝的性质”的课堂教学中,书写

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是学习难点,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不同,掌握该知识需要反复的次数也不同。在“传统课堂”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已经掌握书写技巧的同学长时间等待学习困难的同学,因此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没能在课堂上掌握。“翻转课堂”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暂停、回看视频,反复理解教师在视频中的分析,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反馈,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掌握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此类问题在“理论知识课”的教学中尤为突出。例如,“化学平衡”是较为难理解的知识,特别是平衡的建立过程更是抽象,制作“翻转课堂”微视频时,以

为例,可采用2人对话的形式,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写板画图,画出平衡建立过程的速率—时间图。视频中的对话设计如表2。

      理解力不同的学生可通过不同次数的视频学习,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第二,“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制作的微课通常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选学内容。“氢氧化铝的性质”的翻转课堂中,将氢氧化铝的用途等素材,设计成选学内容,学有余力、学习时间充裕的学生可选择性学习。

      高中化学教材编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编写者以“拓展视野”的形式,将很多身边的化学、化学的新成果编入教材。例如:必修2中“不同晶体类型”中拓展了“液晶”的知识,“液晶”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传统课堂由于时间限制,无法过多展示。制作翻转课堂的微视频时,将“液晶”的应用、结构等知识以图片配解说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也可以选择有时间时再去学习。通过这样的课堂翻转,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解更多化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第三,“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即“为课堂中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时,所困惑的内容是不同的。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时,有学生对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理解困难,有的学生对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的选择觉得困难。翻转课堂中,教师巡视过程中根据情况分2组为学生答疑解惑。

      虽然经过了教师的分组辅导,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力不同,独自在作业平台上自主完成作业时,还是出现了错误率参差不齐的现象,此时教师再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理解。

      “翻转课堂”中,学生知识的内化是通过交流课前学习的困惑和独自在作业平台上自主完成作业来实现,教师有时间巡视课堂,与学生单独交流,进行分小组或一对一答疑解惑,进而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

      第四,“翻转课堂”在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有突出优势,即“学生可以重复地观看老师的实验操作示范和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基本操作,需要学生掌握操作技巧,例如: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在“传统课堂”中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继而学生练习操作。学生操作中会出现各种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只通过观看教师的一遍示范就掌握操作要点非常困难,而且离讲台较远的学生往往观察不到教师的操作示范。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时,将教师的实验操作示范录像,对容易出现错误的操作(如:转移溶液时玻璃棒引流操作等),配上提示性说明,然后制成视频,课前学习时学生可仔细观看多遍,课中自主实验时操作错误就大大减少,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许多演示实验都可以通过类似的“翻转课堂”的方法,使学生能近距离仔细观察到实验现象。

      (2)“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利之处

      “氢氧化铝的性质”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比较,有利之处主要有下面2个方面:

      第一,“传统课堂”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上比“翻转课堂”有优势,即“让学生体会真实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进行“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教学时,将氢氧化铝的制备、两性实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实施方案,进而提炼出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同时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对比不同物质的性质,自己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过程,更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氢氧化铝的性质”翻转课堂中,尽管在学习任务单中设计了“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制取氢氧化铝、验证氢氧化铝两性的实验方案”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前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后设计了实验方案,但是,由于课中还要进行问题的交流、解答、自测等,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协作探究,多数学生按照原有的实验设计照方抓药,达不到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如果要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应该将翻转课堂结构作更多的调整和改变。

      第二,“传统课堂”在隐性知识的传授上比“翻转课堂”有优势。

      采用“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教学时,教师陪伴学生走过对氢氧化铝的制备、性质的探究过程,介绍了氢氧化铝的应用,在活泼的氛围中,教师将自己对科学的态度、情感传递给学生。而“翻转课堂”中,氢氧化铝性质知识是通过学生课前观看短小的教学视频获得的,相关氢氧化铝应用的知识设计成资料形式供学生选择性阅读,课中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分组答疑和一对一辅导,反而对态度、情感等方面的传递有所忽略。

      课堂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显性知识,往往还有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附着其中,这些隐性知识大到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对科学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小至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翻转教学中,这些隐性知识的传输渠道被剪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参与缺失了载体,课堂教学在这一方面的功能弱化了。

      三、教学反思和建议

      对比“氢氧化铝的性质”等案例的传统教学和翻转教学,可以看出,“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2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也各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合理运用2种教学模式,将2种模式互相渗透、取长补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不同的课型,合理运用2种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分为绪言课、物质性质课、理论知识课、实验课、复习课等[4]。每种课型均有其固有的特性,可根据其特点,确定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绪言课,是在化学课开始或某个专题开始时开设,主要是提出学习目的要求、介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课,次数很少,但对学生的影响很深。一般需要运用典型事例,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目的、了解内容和方法、产生学习动力。因此,绪言课更适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精彩的讲解,甚至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和动力。

      理论知识课是研究物质属性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严格的科学性,且抽象概括。例如化学平衡、电解池、盐类水解等,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经验、图表、模型等进行分析论证,学生需要仔细分析、斟酌信息。“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决定怎么学、反复学多少次,不明白的问题可在课中与同学、教师充分讨论,因此更适合于这类课的教学。

      2.整合2种教学模式,形成更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上有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如果能将“传统课堂”的优势渗透到“翻转课堂”中,就能形成更完美的“翻转课堂”。

      例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时,课前先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看“锌—铜—硫酸”原电池实验视频和工作原理的微观模型,学习书写电极反应式,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反复地观看视频,尽量理解。在课中,首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动,然后,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如水果电池等),再进行师生共同讨论、学生练习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困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因学生对原电池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而出现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不耐烦的现象,也能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实现一对一辅导,是一种较为完善的“翻转课堂”。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类似案例,新教材的各模块中,为了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将实验课以“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的形式同物质性质课结合在一起,以性质为主线,以实验为载体,将物质的结构、制法、用途、存在等知识串联起来。这类课的关键是讲授与实验探究的配合,实验观察和推理分析的协调。如果采用上述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不妨将它们灵活组合,形成更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和愉快,或许“翻转课堂”只是教学变革的开始。

标签:;  ;  ;  ;  ;  

高中化学“逆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利弊分析_翻转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