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 要】贵州地区灰岩、白云岩常有软弱的泥化夹层现象, 降水时常有岩质边坡失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岩质滑坡;泥化夹层;降水;超挖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29-02
1.概况
某道路工程在发生强降雨后K5+085-K5+280路段右幅边坡发生基岩顺层滑坡,正在施工结束的对该滑坡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完成1:10000环境地质调查0.2km2,地质点8个,实测剖面2条,总长370m。
2.滑坡区地质背景
2.1 地理位置
道路工程K5+085-K5+280路段滑坡位于贵阳市乌当区,地理坐标:东经106°46'59''~106°47'05'',北纬26°42'33''~26°42'38''。
2.2 地形、地貌
调查区为侵蚀—溶蚀河谷地貌,最高海拔1251.7m,最低海拔1115.2m。最大高差136.5m,地势东高西低。为河谷斜坡地带,滑坡处于山体中部,坡向300°;自然坡度30°~40°,平均坡度坡角32°。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滑坡西侧发育大断层,断层走向40°~50°,倾向SE,该滑坡位于断层上盘,岩层产状300°∠35°。受断层影响,岩体中主要发育30°∠75°、210°∠70°、290°∠75°三组裂隙,大多切穿岩层,滑坡体上岩体破碎,裂隙宽0.02~0.03m,均被粘土充填。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3.1 滑坡特征
该滑坡于长约75m,宽约90m,滑体厚8~20m,平均厚度约12m,估算方量约52500m3。滑体物质由块石及粘土组成,块石一般块度0.2m×0.5m×0.4m~1.6m×1.8m×0.8m。滑床岩石较完整,且具泥化夹层。滑坡主滑方向为300°,后缘形成高3~8m的错落坎,该滑坡为推移式基岩顺层滑坡。滑体方量小于10万m3,为小型滑坡。
3.2 滑坡成因分析
3.2.1 自然因素
(1)地层岩性条件:区域内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段(T1d2)薄至中厚层灰岩,其层间含泥化夹层,从而降低了岩石的抗剪强度,成为滑动面,具备了产生滑动的基本条件。与原勘察报告的认识基本一致。
(2)地质构造条件: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易风化。
(3)降雨的诱发作用:该区域发生强降雨,雨水沿岩体节理裂隙下渗,降雨的入渗既增加坡体的自重,又使岩层间的泥化夹层受到软化,降低了潜在滑动面的物理力学指标,成为滑坡产生的催化剂。
3.2.2 施工因素
(1)边坡施工时间
据实地走访调查,该边坡切坡工程已于5月底基本完成,按设计要求(边开挖边支护,禁止一次开挖到底或超挖)开挖角开挖至路基标高,在此过程中边坡上部的支护结构体系未施工,边坡支护结构于6月初才开始施工,即边坡开挖未遵循施工图设计中的施工顺序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支护结构已施工部分现场调查情况
①第三级平台以上支护结构
第三级平台以上支护结构为植草护坡。从现场调查情况看,框架梁实测宽度为31.0cm~32.5cm,梁高31.0cm,框架梁为2.0m×2.0m方格。随处可见蜂窝状孔隙,部分混凝土只有碎石骨料而基本无水泥浆液,振捣不密实。
②第二级平台支护结构
根据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介绍,边坡支护结构施工至第一级平台,第二级平台支护结构基本结束。第二级平台支护结构为预应力锚索框架,设计为三排锚索。据现场实测资料,框架梁宽78~80cm,梁高45~80cm,配筋为12φ25,箍筋不详。在跨塌现场可见两排锚索框架,锚头未完全封闭,有多束锚索未封锚,可见的锚头或锚具内有2~7束钢绞线,在老公路上坍塌的预应力锚索框架见拉出锚索长约3m/束,未见锚固段、导向帽和锚索端部新鲜面断口。
③截水沟工程
在滑坡体上实测截水沟断面:沟壁高75~80cm,沟底宽70cm,沟壁厚20~25cm,浆砌块石或片石,沟底厚度为20~25mm,为水泥砂浆抹面。迎坡向截水沟面高出坡面5~10cm,未起到截排坡面雨水的作用。
④挂网喷射砼层
网片钢筋为φ6.5,水平垂直间距实测值有23cm、27cm、29cm、33cm,喷射厚度28~40mm,钢筋与钢筋连接方式为绑扎。
(3)由于边坡土石方未按设计要求边开挖边防护,而是一次性开挖到位,从而使边坡沿倾斜临空高度为30m的临空面长时间受雨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等不良因素影响,边坡坡体长期临空,未能及时支护,加之岩体内部应力释放和应力重分布,岩体裂隙进一步扩张、破碎是引发边坡产生下滑的潜在原因。
(4)边坡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因爆破对岩体造成不良影响,爆破震动破坏造成岩体破碎现象严重。
(5)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局部不满足设计要求。框架砼块浇铸振捣不密实,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锚索灌浆的水泥砂浆不饱满,锚索钢绞线局部地段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跟数(设计要求为7×7φ5,现场实测为5×7φ5),张拉情况不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支护结构体系的效果。
(6)边坡支护施工单位未邀请勘察设计单位参加现场验槽和隐蔽工程签认,不符合动态法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原则。
4.结语
本文以典型实例探讨贵州地区岩质夹泥化夹层边坡产生滑坡的因素,主要结论:
(1)贵州地区灰岩、白云岩存在软弱的泥化夹层,向边坡外倾时则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地质条件基础。
(2)强降雨沿节理下渗,首先沿结构面产生渗透水压力,其次软化了泥化夹层,第三,岩土体自重增大。
(3)施工因素:施工方不按设计逆作法的要求施工,一次切坡到底,严重超挖;切坡后工程地质条件也改变,而不及时进行支护,使岩土体、结构面参数降低;施工中的爆破作业对岩体产生的破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岩体的强度参数;截排水措施施工错误,造成截排水措施失效;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的排水要求,影响支护结构体系的发挥。因为施工方的经验不足和水平不够,超挖、爆破、截排水施工方法错误在边坡支护结构施工中时常发生。
(4)未按国家信息化设计的要求,失去了把潜在危险提前常用消除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金艳丽,戴福初.灌溉诱发黄土滑坡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10).潘映兵,宁春明,廖红建.黄土塬滑坡实例分析及物理性质试验[J].土工基础.2007(03).
[2]龙建辉,李同录,雷晓锋,杨社强.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物理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02).
论文作者:周大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滑坡论文; 夹层论文; 结构论文; 贵州论文; 裂隙论文; 框架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