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加速发展小城镇的意义、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存在问题、小城镇发展的对策的方面来对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问题对策
一、加速发展小城镇的意义
小城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明显,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启动器和推进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1)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
它包括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生产、生活方式一体化,城乡居民价值观念一体化。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有利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很大,为使其变为现实,应提高农民的收入,创造合适的消费环境。为此,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外,根本措施是减少农民数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小城镇,增加居民人数,以便有效带动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3)有利于实现工业化
进入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从数量扩张转入提高质量的阶段,这一阶段,工业生产的增长应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协调。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居民相对集中,要求交通、通讯、基础生活设施得以改进。小城镇的发展恰能满足以上要求,有助于切实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4)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在现代社会、人才、信息向城镇集中,它们在知识经济创新、传播与应用方面更具优势。只有加速发展小城镇,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更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效益。
(5)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
加速发展小城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一个市民的消费水平比农民高3 倍多。全国城镇人口增加一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上升1.4个百分点,GDP 由此也可上升0.5个百分点。
(6)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转移。随着小城镇人口的增加,二、三产业会逐步发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有利于农业进行适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有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7)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的需求量
城镇居民不但对农产品总的需求水平高于农村居民,且对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对深加工农产品的需求也高于农村居民。小城镇发展之后,人口会向城镇集中,这就为农业商品化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有利于为现代化农业提供物质装备
农业的现代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来装备,只有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才能为农业生产一定的技术装备。
(9)只有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比率大幅下降之后,才能实现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二、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存在问题
在“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城市化以小城镇的发展作为载体,我国不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在我国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很多误区:一是过分追求西方化,只重视美观而忽视了实用性。二是一些小城镇的设计规划很大部分参考了大城市规划,没有自己的特点。认为“马路宽了,路灯亮了,垃圾没了,高楼建了”等等就实现了城镇化,这实际上是对小城镇的误解。三是规划缺乏特色。小城镇发展大多没有自身的特点,建设趋于雷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小城镇的规模过小
我国在进行小城镇规划过程中,没被纳入到大的城市群的体系中,从而使小城镇之间以及小城镇与周围大中城市的发展相脱节,不能形成统一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阻碍了小城镇和周边大中城市的相互发展,致使小城镇无法借助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迅速发展,导致小城镇建设规模过小,找不准小城镇的发展定位,集聚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3)小城镇发展中资金短缺
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相对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生活设施建设不健全,道路交通条件较为落后,通讯设施条件不发达等问题非常普遍,对小城镇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看,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过分依赖政府投资。
(4)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基本属于自然发展状态,职能分工模糊,中心镇功能作用不明显,产业带动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缺乏经济增长点。就当前来看,地方民营企业呈现出增速减缓,解决就业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缓慢反过来也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1)加强科学的管理与规划
针对小城镇发展目前存在的管理混乱,规划不够和滥占耕地等现象,应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整治,建立完善的管理规划体制,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同时加强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也是处理好城镇建设用地与占用耕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并且要把城镇建设的具体规划和管理与小城镇发展的宏观整体规划相结合,即把全面发展和重点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在小城镇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因势利导,有计划、有步骤的优先发展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城镇,并发挥中心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和城乡经济一体化,集中发展提高规模水平。
(2)小城镇发展由“外延型”转为“内涵型”
当今全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已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从而要求小城镇不仅以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为主的“量”的发展,更要求小城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进行“质”的提高,即由“外延型”转为“内涵型”发展。针对当前小城镇发展铺大摊子,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所以应在原有城镇规模基础上,进行改建,搞“内涵型”发展。我国小城镇内部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很可观,在现有城镇土地上,通过旧城改造等形式提高现有小城镇土地利用率和利用强度,走一条节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这也是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城镇面貌的主要途径。
(3)小城镇发展应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小城镇发展应改变以往的雷同现象,要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加以发展。小城镇分布面广,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经济基础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从各自实际出发,立足当地资源,选准符合自己的发展重点和路子,确保小城镇既快又好地发展。从经济实力与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区域的调查研究,搞清城镇形成的因素,并据域优势和现状基础等条件,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这样可以免原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城镇产业结构趋同,同类化竞争的状况,又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特长,充分发小城镇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城镇间的协作和经济效益,使小城镇日益发展,经济日益繁荣。
(4)建立完善的小城镇体系,充分发挥中心镇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它所容纳的劳动力将逐年减少,为了既要保持发展建设,又要维持城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唯一可选择的办法是在全国建立以中心镇为依托的多层次的小城镇体系网络。我国小城镇体系结构形状应呈宝塔型,而我国小城镇体系还不完善,小城镇之间横向联系薄弱,因此要完善小城镇体系,必须推进中心镇的建设与发展。
总结语:
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是“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它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国内外的各种城市发展经验也都表明,小城镇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拉动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对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 前进,2001(4)
[2] 王亚平.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研究参考,1999(38)
[3] 邓卫. 关于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 城市规划汇刊,2000(1)
[4] 刘爱玲. 浅析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 小城镇建设,2004(4)
论文作者:方永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小城镇论文; 城镇论文; 农业论文; 剩余劳动力论文; 我国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 城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