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熊燕

优质护理模式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熊燕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n=46,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n=46,传统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确切的效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

乙型肝炎又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1]。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肝硬化后,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蒂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晚期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为内分泌障碍、黄疸、肝脾肿大、肝掌、尿少、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2]。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现将两种护理效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52例、40例,年龄为30~80岁,中位年龄为(52.33±8.12)岁;出血量为560.12~860.32ml,平均出血量为(723.35±12.32)ml;所有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互相符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患者属于第一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将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精神障碍、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参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分组之前均询问患者的意愿,获得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出血量、诊断标准、肝功能分级、排除标准等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体现如下:(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2)头偏向一侧,以防呕血出现窒息;(3)大出血急性期禁食,少量出血时进微凉的流质;(4)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出血程度调节输液速度;(5)遵医嘱给予止血药;(6)给予精神安慰,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观察组传统护理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并联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临床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1)急救优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前,需要完善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严密观察,给予中心静脉置管,准确地監测中心静脉压,预防心衰与肺水肿的发生,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呕血的性状、颜色及量,仔细观察肠鸣音的次数及化验结果如血尿素氮、血常规等;(2)心理优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变进行密切观察,通过分析患者性格特征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使患者的情绪能够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内;(3)病房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安排病房后,应为患者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患者病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病房患者处于安静、整洁、干净的状态内,维持病房内合理的温湿度,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4)三腔二囊管的护理:使用前先检查胃囊及食道囊有无漏气,测试气囊容量及压力,每8~12h将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将三腔二囊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部粘膜分离,以免压迫时间过久引|起粘膜糜烂,30min后再将气囊充分加压,总压迫时间2~3d,置管期间随时抽胃内容物观察有无继续出血,出血停止24h后取下牵引沙袋,先放食管气囊再放胃气囊的空气,继续观察24h,如无再出血,可服液体石腊15~20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慢将三腔二囊管拔出,以防撕裂粘着于食物壁上的粘膜,引起再度出血,拔管后禁食1d,如无再出血可给流质饮食;(5)饮食优质护理。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未能获得理想的控制,则需要严格禁水禁食,等到能控制出血症状后,可以指导患者以清淡、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严禁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6)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合理的安排休息、生活,确保睡眠处于充足的状态内。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按时、按量用药对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的重要性,等到患者病情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身耐受情况合理的制定锻炼计划,防止由于过度劳累出现腹内压升高的情况;(7)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需要将疾病健康知识、注意要点等印成宣传册的方式发放给患者,并告知患者院外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同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作评估处理,获得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有着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3]。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30.0统计学软件完成观察组、对照组的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止血时间

对照组的止血时间为(35.21±5.21)h,观察组止血时间为(25.33±3.21)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与SAS评分改善情况

对照组护理前SDS评分为(56.32±6.11)分,SAS评分为(57.32±6.52)分;护理后SDS评分为(35.22±4.82)分,SAS评分为(36.32±4.99)分;观察组护理前SDS评分为(57.10±6.09)分,SAS评分为(57.19±6.41)分;护理后SDS评分为(21.23±2.01)分,SAS评分为(22.18±2.31)分;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因为各方面因素造成肝脏出现进行性、慢性的弥漫性改变,临床以长期损伤肝细胞、多种或者单种病因反复等特征为主,造成肝细胞坏死以及变性的情况。大部分肝硬化症状均是在甲肝、乙型肝炎等构成的,伴随着疾病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一旦发生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破裂等情况时,会造成胃黏膜发生弥漫性溃疡、糜烂以及出血等症状,造成患者便血、呕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等基本特征,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重视开展基础护理干预以及提升护理整体质量,经过急救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血容量补充速度,且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降低心衰、肺水肿等疾病的发生。采用心理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负面心理明显缓解,建立其战胜病魔的自信心。饮食护理干预能够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加快止血速度,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可以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能缩短出血时间、改善心理负面情绪,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玉仙,马荣梅.优质护理服务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04):589-593.

[2]刘艳霞.优质护理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74-275.

[3]吕桂芝.优质护理模式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4):114-115.

论文作者:熊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模式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熊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