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艳 李艳
玉溪市华宁县中医医院 652899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展开研究,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均采取常规护理,B组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B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有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影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多发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正常生活等均带来严重的影响[1]。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以恢复其脑功能为主,这一环节的治疗需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进行,有相关研究提示,对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恢复阶段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早日恢复[2]。为了对比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临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治疗的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并行常规护理的4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A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早期康复护理的43例同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A组中有20例男性,有23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4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2.5±4.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h-8d平均为(3.4±1.0)d。B组有23例男性,有2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76岁,最小4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6.8±2.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h-8d平均为(3.5±1.0)d,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时间等资料,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了病情评估、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B组在A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卧床体位:脑卒中患者卧床体位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与之合适的卧床体位。
被动功能训练:等到患者的各项体征稳定之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首先对瘫痪肢体行被动运动,逐步到各关节活动,并指导患者积极翻身或者移动等活动,然后合理运动躯干屈曲、旋转矫正坐姿,一次持续15min-30min,一天2-3次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主动功能训练:待患者肌力得到显著恢复,患者能站立或者行走之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将他人辅助与机能训练有机结合,且活动量由小到大,活动的时间由短到长,活动量与活动的时间均根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来定,一天进行3次锻炼。步行训练有平衡杆内训练开始,然后慢慢进入到辅助步行手杖训练,最后再到独立步行、上下台阶训练[3]。
日常生活与平衡反应锻炼:护理人员要诱发患者的平衡反应,指导患者躯干尽量移向患侧,并进行上下楼梯、行走等训练,同时练习自主进食、刷牙、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动。
1.3效果判定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分作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痊愈为:患者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行动恢复正常,病残程度降至0级。显著进步为:患者的肢体功能显著恢复,病残程度为1-3;无效为: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无显著恢复的变化;恶化为:患肢感染且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4]。
1.4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9.0软件来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为(±s),计量资料为t,百分比为(%),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是(26.05±9.0)分、(15.88±3.02)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是(26.25±9.01)分、(10.08±4.0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更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A组43例患者,治愈20例,显著进步5例,无变化10例,恶化8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58.13%;B组治愈18例,显著进步20例,无变化5例,恶化0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8.37%,B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极为突然,发病机制多为脑动脉因多种原因引发的动脉闭塞或者狭窄,严重者甚至破裂,造成了脑血液循出现障碍。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常规的临床护理与药物治疗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较小。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脑血管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患者会遗留不通程度的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有相关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在其发病3个月内可达到最佳的状态,因此在此期间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有积极作用,此外,早期行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的可能性,可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等[5]。
综上,对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进而提升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值得。
【参考文献】
[1]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01):163-164.
[2]黄云兰,杨恒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15):21-22.
[3]黄亚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5):116-117+120.
[4]宋沛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29):77-78.
[5]罗晓春.中医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6,24(04):214-216.
作者简介高银艳,1978年9月出生,云南省大理市鹤庆县,白族,主管护师,学历,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高银艳 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