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行为的创业能力研究:一个基本分析框架_创业论文

基于创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个基本分析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框架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正进入创业时代。2002年全球有4.6亿人参与创业活动,[1]创业并非是天赋使然的特殊行为,而已成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2002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机会丰富而创业能力欠缺,人们缺乏创办新公司的经验,没有能力组织创办公司所需的各种资源,也不知道如何管理新成立的小公司。[2]我国社会各界正在为提升国民创业能力而努力奋斗,教育部甚至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3]然而,现有研究却未能充分认识企业家能力(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也译为创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导致社会提升创业能力的努力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有人甚至怀疑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家能力的持续关注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研究方兴未艾,早期的创业研究试图挖掘创业者的人格特质,详细刻画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各种特质。Gartner(1985)率先抨击了创业特质论,认为创业者、新创企业之间的差异并不比创业者与非创业者之间、新创企业与非新创企业之间的差异小,强调关注创业过程的规律与特征,拉开了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解释创业行为过程的序幕。林强等(2001)[5]将这些研究归纳为风险、创新、认知、战略、管理和机会等八大理论学派。其中,创业管理学派强调创业不是一种随机的投机行为,是可以管理的理性行为过程,围绕创业行为过程提炼出一系列理论模型,如Gartner(1985)、Timmons(1999)和Christian(2000),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创业行为的认识,日益成为创业研究的主流。

然而,虽然创业管理学派已经从行为层面充分挖掘了创业活动的规律性,如从资源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是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机会驱动行为过程;[5]从逻辑进程出发认为创业是企业家理性决策与创新冒险精神的交织过程,表现为企业家在获取资源与应对不确定性方面的科学性,[6]但尚未充分识别创业行为背后的企业家特征,即未对“为什么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识别并开发能为市场带来新价值的创业机会”[7]做出充分的解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创企业是企业家特征的延伸。早期研究认为企业家是特殊人格特质集合体的片面观点,不但未能识别企业家特征与新创企业之间的关系,反而将企业家描绘成充满矛盾的超现实人物。事实上,企业家特征往往通过其能力嵌入创业行为,只有少部分是企业家的心理特征。[8]同时,大量的研究确实强调创业是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的合成,这里的创业能力就是蕴含在创业行为中的企业家能力。然而,现有研究仍未充分解释企业家能力构成及其与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本研究旨在从创业行为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出发,结合现有企业家能力研究文献,梳理企业家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尝试构建其与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

二、现有文献述评

Boyatzis(1982)[9]率先提出了能力理论(competency theory),认为个体胜任工作角色或完成任务的绩效是人格特征、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能力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强调能力必然蕴含于具体行为并能够经由行为得到观测。随后,许多学者着手规范能力的内涵。狭义的观点认为能力就是个体从事某项任务必需的能力;[10]而广义的观点则认为,能力是与个体完成某项任务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总和,能经由规范的标准来度量并能通过培训和开发得到提升。[11]事实上,无论狭义还是广义的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强调能力与具体的任务绩效相关,并能通过个体完成任务的行为来观察和度量。

20世纪90年代,创业研究人员逐步将能力理论引入对企业家的研究,试图识别在创业行为背景下的企业家能力需求,强调企业家是特殊能力而非人格特质集合体的观点,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家胜任创业工作角色所必需的能力总和,[12]与新创企业的诞生、生存和/或成长相关,并从能力视角挖掘企业家与创业活动的互动关系,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从研究现状看,有关企业家能力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类研究尝试从特质、知识和技能角度概括企业家能力的构成要素,旨在挖掘成功创业者必备的能力构成,但少有研究区分成功创业者与非成功创业者之间的能力差异,如Murray(1996)[13]对受风险投资基金资助的成功创业者的研究发现商业经验、创新经验、生产和营销经验、社会地位、创业经验、商业敏锐性(commercially astute)、应对挫折的能力(resilience to set-back)等构成创业必需的能力要素;Pendelaiu(1996)[14]发现创造性潜质、谈判技能、内部沟通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能力要素。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因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样本而导致研究结论之间相互融合,甚至相互矛盾,未能充分解释创业必需的能力。

第二类研究从创业是可管理的行为出发,以职能管理理论为依托,结合中小企业创业的特殊背景,试图将企业家能力归纳为若干种能力。如Adam和Chell(1993)[12]认为,企业家必须具备在商业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领域的管理能力,并且每个领域内由个人特质、知识和技能所构成的能力各不相同;Thompson、Stuart和Lindsay(1996)[15]认为,销售与营销、控制、组织、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以及应变性等七方面的能力构成了中小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必备的能力或能力要素;Hunt(1998)[16]运用行为事件访谈和扎根理论,识别并归纳了家族企业创业者必需的六种行为能力,包括避免不公正财务待遇导致的认知冲突、超越金钱的企业定价与家族福利、企业内职业角色之间的清晰边界、面向家族和非家族雇员的授权、谈判和参与管理模式、避免强烈人事压力的分配能力。然而,这些研究成果更多地从职能管理角度来审视企业家能力,难以充分适应并解释创业活动与企业家能力的关系。

第三类研究试图解释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这类研究相对较少,难以谋求一致的研究结论。如Chandler和Hanks(1994)[17]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究其原因,这些研究未能在深入剖析企业家能力构成的基础上探索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最终导致了研究结论的片面性。但总的说来,这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企业家能力的确影响着新创企业的绩效。

综上所述,企业家能力是其完成创业工作并实现创业绩效所必需的能力要素集合。然而,大量的研究仅仅满足于识别企业家能力的构成,只有少量实证研究试图论证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关企业家能力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Bird(1995)[8]鲜明地指出,这些研究虽然能够开阔学术界认识企业家能力的视野,但因为缺乏一致的框架而导致结论相当凌乱,建议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围绕创业活动探讨创业能力的概念框架,再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测度这些能力的构成及其与创业活动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创业行为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企业家能力的研究文献,归纳企业家能力的构成范畴,识别创业行为与企业家能力的互动关系,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基本分析框架。

三、创业行为的关键任务与绩效

本研究采纳广义的观点:创业是指新企业的创立与成长过程,包括商业计划成为现实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事件。事实上,既然创业是高度综合的管理活动,详细罗列创业行为所包含的各种任务似乎毫无意义。因此,本研究从创业逻辑进程出发揭示了创业行为所包含的关键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创业实质上是企业家完成和衔接感知并评价创业机会,整合资源以创立新企业,以及谋求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三项关键任务的过程(参见图1)。

资料来源:改编自张玉利《企业家型企业的创业与快速成长》,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7页。

图1 基于逻辑进程的创业行为模型

(一)关键任务之一:感知并评价创业机会

感知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也是创业过程的开端,其目的是要识别能为市场创造或增加新价值的产品或服务。Shane(2001)[18]曾经指出,发现创业机会是信息在经济系统中不均衡分布的结果,即企业家感知机会实质上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这表明企业家在感知创业机会的过程中,一方面能通过有意识的周密调查或非正规的信息接纳来发现承载创业机会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没有开展调查的情况下通过迅速处理信息以识别潜在创业机会,即能够迅速分析、判断、理解所搜集信息的准确含义,表现为企业家对先前大量经验、隐性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创造性或发散性思维过程,使其看到看似无关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甚至是创造它们之间的联系。

企业家完成该任务的直接结果就是识别能够通过创立新企业转化为现实产品或服务的创业机会。同时,有研究表明,创业机会的质量(如潜在利润、市场容量和竞争状况等)对新创企业的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着新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成长潜力。[18]因此,本研究认为,企业家“感知并评价创业机会”的绩效就是创业机会的质量。

(二)关键任务之二:整合资源以创立新企业

企业家在感知到创业机会以后,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整合资源创立新企业,并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具体而言,企业家感知创业机会后的资源整合行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吸纳创业团队成员。研究表明,国外大量新创企业是由团队创立的,或在创立早期就组建了创业团队。张玉利和杨俊(2003)[6]针对我国创业行为的调查也发现,60.5%新创企业采用团队形式创业,而独自创业的比率为39.5%。二是筹措创业资金。在新企业创立之前,由于缺乏信用记录,企业家通常很难赢得风险投资家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大多数企业家在耗尽自己的经济资本以后,不得不求助于其家庭、朋友和熟人,社会资本成为其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这样可以跨越难以获得金融借贷与风险资本的障碍,而更为重要的是,简化了融资手续,缩短融资时间,降低了融资的交易费用,保证企业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筹集创建新企业所必需的资金。

完成这项任务的结果就是获得为创立新企业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并以吸纳创业团队成员和获取财务资源为重点;同时,机会的时效性与潜在竞争对手的存在决定了企业家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创立新企业,才能有效抓住机会和在与后来者的竞争中占据先入优势。从创业主意产生到创业行动实施之间相隔的时间越长,其间的不确定性对创业的影响就越大,企业家创业行为失败的风险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在创业行为背景下,企业家“整合资源以创立新企业”的绩效并不取决于获取创业所必需资源的数量,而在于其获取资源的速度以及企业家整合资源所花费的时间。

(三)关键任务之三:谋求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

企业家在感知到创业机会、整合创业所必需的资源以后,会把重心转向谋求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Gartner和Star(1993)[19]认为,获取人力、财务、信息和原材料资源,塑造组织结构和流程以生产产品和服务,保证产品和服务的持续交易,以及保证未来能持续获得资源,是企业家为谋求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必须做出的三个基本行为。这表明谋求新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在于谋求新企业市场份额与管理有序、协调和平衡,最终表现为新创企业的绩效水平。以往的研究已经深入探讨了衡量新企业绩效的方法,销售额和利润是两项常用的指标。本研究运用销售额和利润来衡量新企业现状,运用预期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来评价新企业的成长,试图从企业现状和成长两个方面来度量企业家完成“谋求新企业生存和成长”这一任务的绩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创业行为由三个关键任务组成,企业家完成这三项任务的绩效决定着新创企业的成败。同时,本研究承认,这三项关键任务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但并不强调它们必然存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因为在现实的创业活动中,这三项任务可能相互交叉,甚至相互融合,这也印证了动态性和复杂性是创业行为的本质内涵(参见表1)的观点。

表1 创业行为的关键任务与绩效

关键任务产出绩效

维度

感知并评价创业机会创业机会 创业机会质量机会的市场、竞争、经济特征

(Chandler和Hanks,1994)

整合资源以创立新企业 创业资源 资源整合速度整合资源的时间

谋求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新企业成长新企业绩效 销售额、利润、预期销售额和利

润增长率

抽象地概括创业行为的关键任务仍大有裨益。首先,创业行为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了难以从过程角度充分挖掘创业行为细枝末节的特征,并决定了抽象创业行为是研究人员深入认识创业活动的基础。其次,识别创业行为的关键任务似乎是抽象创业活动的恰当选择,因为它有利于概括动态复杂的创业活动的行为重点和难点,进而归纳出导致创业行为发生甚至决定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最后,以往的研究直接把企业家能力和新创企业的绩效联系在一起的缺陷致使无法充分认识企业家能力在创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从识别创业行为的关键任务出发,构建企业家能力与这些关键任务绩效的关系,能够更细致地刻画企业家能力与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更有效地实现本研究的目标。

四、企业家能力的内涵

由于企业家往往在新创企业中充当多面手,包括管理者、所有者甚至是技术专家,可以想像创业者所必需的能力内涵必然比管理者更为丰富。本研究借鉴Thomas等(2002)[20]对企业家能力的概括来归纳企业家能力的内涵。

(一)机会相关能力(opportunity-related competency)

企业家最独特的能力之一就是与机会有关的能力。奥地利经济学家Kirzner(1979)[21]认为,企业家的独特功能在于能通过识别并开发机会来恢复市场均衡,而这种功能依赖于企业家在特定市场上发现价格低于价值的产品或未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的营利机会的能力。Kirzner甚至还认为,企业家是机会识别者,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创建者。近期有研究认为,机会是经济系统内各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市场力量变化导致的非均衡状态引发的未满足需求、未解决问题或低效率过程等现象的产物,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发现客观存在的市场机会并转化为能为市场创造新价值的新组织,因此,感知创业机会是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22]Bartlett等(1997)[23]将机会相关能力概括为企业家通过各种手段捕捉和孕育市场机会的能力,蕴含于企业家识别、利用并开发机会的行为之中。

(二)组织相关能力(organization-related competency)

新创企业资源匮乏的事实不仅要求企业家能够充分调动组织外部资源,而且还要求企业家能够有效配置与利用现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新创企业管理的非规范性要求企业家能够有效规划并协调各个职能管理领域的活动。McClelland(1987)[24]认为,效率导向、关注高质量工作和监管是企业家管理不同职能领域以保证新创企业有效运营所必需的能力,Baum(1994)[25]进一步验证了组织相关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的正向关系,认为这些能力由不同职能管理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构成。此外,企业家必须能够有效管理新创企业员工以协调内部行为的事实要求企业家具备诸如授权、培训和指导以及与他人共事的能力。[26]总的说来,新创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体制,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必须能够替代规范的管理体制所蕴含的组织协调功能,要求创业者具备领导、控制、监管、组织以及调动组织内外部资源的能力,表现为创业者对新创企业各个职能领域的有效组织和规划,企业家的组织相关能力是与调动新创企业内外部资源、组建创业团队、领导下属、进行培训和监控等活动相关的能力。[17]

(三)战略相关能力(strategy-related competency)

作为新创企业的唯一决策者,企业家必须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并制定规划。因此,企业家必须比其他人看得更多、看得更远,充当新创企业的带路人。以往的研究表明,战略相关能力要求企业家具备总揽全局的视野,制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并且为实现既定目标有效地实施战略。[16]Gasse等(1997)[27]还将建立必要的战略联盟纳入战略能力的范畴。从本质上看,战略相关能力就是企业家根据战略导向来应对不同职能领域事务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12]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才能获得。

(四)关系相关能力(relationship-related competency)

创业是资源匮乏前提下识别、利用和开发机会的过程。企业家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交往和联络来为创业铺平道路,并塑造新创企业的优势。同时,创业也是企业家维持和建立新关系的过程,这具体表现为新创企业的社会化。Bird(1995)[8]将建立关系描述为缔结创业型契约(entrepreneurial bonding),并且认为不仅包括关系的建立还包括关系重建。此外,企业家并非孤军奋战,还需要有效处理与合伙人和雇员等的关系,化解组织内的认知冲突,并且避免情感冲突。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建立关系的能力、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总而言之,关系相关能力就是企业家推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组织互动的能力。

(五)概念相关能力(conceptual-related competency)

创业领域的概念相关能力与管理学所强调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概念性技能相类似,在认知和分析思维、学习、决策制定和解决问题、创新以及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方面的能力都包含在概念能力的范畴中。虽然概念能力因与个人特质强烈相关而难以直接观测到,但企业家分析、学习、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其概念能力,可能会影响其目前或未来完成任务的效能。例如,学习能力可能使企业家在未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13]创业常常面临复杂问题的事实决定了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总的说来,概念相关能力是反映企业家行为的概念化能力,包括决策技能、借鉴和掌握复杂信息、承担风险和创新等内容。[27]

(六)承诺相关能力(commitment-related competency)

创业并非易事,有研究表明美国只有10%的小企业能够续存10年。[1]因此,成功的企业家往往被描述成坚韧不拔的智者。换句话说,企业家往往在承担责任、奉献以及预先采取行动等方面具备卓越的能力,具有完成新创企业从诞生到结束整个过程的强烈动力。[27]有时候企业家甚至被要求在环境驱使之前预先行动,以避免新创企业遭受外部冲击,因有强烈的使命感而具有抵抗外界干扰的惊人忍耐力。总的说来,承诺相关能力就是驱使企业家永续经营的能力。[24]

与以往围绕职能管理领域挖掘企业家能力的研究不同,本研究归纳的企业家能力内涵更符合创业活动背景和创业行为特征。因为在现实的创业活动中,尽管企业家往往充当多面手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必须精通掌握各个职能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创业初期的重点在于为新创企业开拓市场,而不是谋求基于职能管理的规范化运作;另一方面,企业家往往可以通过吸纳合伙人、招募人才的方式来充实新创企业所必需的职能管理,这一点在以技术专家为核心创业者的高科技企业中尤为明显。

五、基本分析框架与结论

能力理论认为个体能力蕴含于行为之中,并决定行为绩效。本研究认为在创业行为背景下,企业家完成“感知并评价创业机会”、“整合资源以创立新企业”、“谋求新企业生存和成长”这三项关键任务的产出分别为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新企业成长;创业机会质量、整合资源时间和新企业绩效是衡量关键任务完成绩效的标准;企业家能力正是通过作用于这三项关键任务的产出绩效来影响创业行为的特征,甚至决定创业行为的成败的(参见图2)。企业家能力与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基本分析框架的核心,而创业的三项关键任务是衔接企业家能力与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新企业绩效互动关系的纽带,这与能力理论所强调的能力蕴含于个体从事某项任务的行为之中,并通过行为来影响任务完成绩效的观点一致。换言之,在现实世界里,企业家完成创业关键任务的形式或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出发点却是相同的,即企业家能力向创业关键任务的渗透,并与之交融,最终决定了其产出特征,外化为新企业往往是企业家特征延续的事实。

图2 企业家能力与创业行为互动关系的基本分析框架

本研究从识别创业行为的关键任务出发,挖掘了企业家能力的内涵,识别了企业家能力与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企业家能力与创业行为互动关系的基本分析框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出了方向,有利于为当前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热潮提供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脱离职能管理框架来梳理企业家能力内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家能力对创业行为背景的高度适应性。同时,从过程角度挖掘企业家能力与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识别企业家能力影响创业行为的发生方式和发生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的研究直接将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相联系的局限性,有助于理论界丰富对企业家能力内涵的认识,形成更为丰富翔实的创业行为框架。

标签:;  ;  ;  ;  ;  ;  ;  ;  ;  ;  ;  ;  ;  

基于创业行为的创业能力研究:一个基本分析框架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