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探究
武志怡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借助汉语国际教育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教学课堂,走进世界中心,是新时代发展中文化传播重点,也是未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核心内容。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如今传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理论支持与方法创新都需要更进一步突破。本文结合当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汉语国际教育角度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随着国际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中华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能够增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是本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在近几年的发展研究中,汉语国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一、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遇到的困境
(一)与学生结合不够紧密
汉语国际教育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要是通过中国汉字教学穿插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不断的中华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中,丰富学生知识面。但是这种情况下缺乏系统性的弊病就会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是对于学生学习需求没有明确的认知,教师只按照自己想法进行拓展和丰富课堂内容,而不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比如在京剧的宣传中,很多学生对于京剧曲调、唱词根本没有兴趣,更多关注的是脸谱或服饰,偏差教学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再者教师没有对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准确判断,很多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汉语学习,所以教师更多教学内容应该放在汉语之类简单内容上,过多引经据典会使学生更加迷茫而无法顺利接受学习内容[1]。
(二)传播内容固式化,流于表面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其实对于中华文化有很多认识,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还存在教师思维观念的故步自封,对于世界形势没有认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经常性讲解自以为学生不知道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针灸、京剧、功夫之类,但其实很多学生对此已经有一定了解,教师浅显的讲述不仅无法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基础的表面,没有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
(三)不注重文化差异在解读中的严重影响
中华文化与国外很多文化在问题认知角度以及价值评断标准上都有很多差异,对于同一事件同样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文化传播中通常只是进行输入,却没有让学生进行输出,互相探讨和理解的机会并不多,并不清楚学生真正的解读方向,很容易出现对中华文化的错误认知,再加上不少国家本就以本国观念评价中华文化,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民族偏见问题[2]。
下面是程小青《罪数》译本中的一些异化翻译的称谓用语:1) 密司忒淘搿拉司[1]13,原文为:Mr.Douglas[8];2) 达克透华生[1]68,原文为:Dr.Watson[8];3)密昔斯淘搿拉司[1]69,原文为Mrs.Douglas[8];4) 密斯爱丹歇富忒[1]106,原文为 Miss Ettie[8];5) 甲必丹麦文[1]128,原文为:Captain Marvin[8]。
二、汉语国际教育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措施
(一)注重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
交流互动是实现思想转换的重要方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不同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甚至文化立场相悖的教师与学生,更需要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比如可以借助提问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对中华文化中的思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下体验不同的生活感受,对于增进学生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吸收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学生类型有选择地设计课堂
(1)如何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螺旋组合?平行四边形内容的知识点在3个学段有一定重复,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点的个数逐渐增加,即体现了广度的“上升”.那么,在一个知识主题中,哪几个知识点组成一个螺旋较为合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课堂参与需求,对于青少年、工作者、存粹爱好者等不同类型的学生,按照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的特点,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设计。比如对于为了工作而进行汉语学习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多结合中华文化中的语言应用内容进行拓展知识,对于纯粹爱好者则可以结合多种传统历史故事、中华民俗技艺等,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教学内容安排,确保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文化知识。
(三)文化传播要理论系统化
以往的中华文化传播单纯借助汉语国际教育在课堂上的逐渐渗透,毕竟只能在早期进行简单的文化知识内容传播工作,面对世界文化传播竞争的日渐激烈,形成系统化的中华文化传播理论已经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必行之路。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重视外籍文化传播者作用发挥,并制定规范化的文化传播效果评价机制,将国内国外、官方民间各类文化传播资源整合起来,不仅做到资源的共享,更促进文化传播手段、传播途径的创新与拓宽,积极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顺利进行[3]。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推动者,汉语国际教育虽然出现种种问题,但依然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在未来文化传播中,需要我们在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各类资源的整合推进,并结合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更加积极地进行文化传播工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一直在男性的想像和审视下生存着,于是美貌便成为女性和男性周旋的最有效武器,她们一笑倾城,让无数男性放下江山,通过自己的美貌来获取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但无论历史怎么改变,无论女性旗帜怎么高扬,女性还是走不出一个事实,就是男性对女性美色的垂涎。现代的女性相较于过去女性的女性而言,更是化被动为主动,以美貌换取成功,这深深的折射出女性当今依然弱势的地位。
参考文献 :
[1]曲凤荣,张衡.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中华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3):58-59.
[2]张凌菡.浅析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J].纳税,2017(18):170-170.
[3]景高娃.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综述[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7(01):86-94.
作者简介 :武志怡(1999-),女,河南省鹤壁市人,大学本科,本科在校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标签: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国际传播论文;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