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示范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示范区论文,高质量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示范区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得到了许多地区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批典范。
1 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1.1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性效益
许多地方已把过去那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局面逐步引到了“双赢”的发展道路。许多试点单位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没有恶化,而且有所改善。比较典型的像磐安县,1998年与1983年相比,产值增长17.5倍,财政收入增长18.5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7倍,过去小造纸搞得山光水臭,现在变成了山青水秀。再如砀山县,1998年比1995年产值增长了57%,财政收入增长了113%,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35%, 过去是环境恶劣的黄泛区,现在不仅经济发展了,沙也治了,地也绿化了。池州、五莲、绍兴、宝应、丽水、临安、安吉、盘山等地区经济也都发展了,生态环境不仅没有退化,反而得到改善。和龙市过去一直比较贫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他们依靠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资金,落实了几个大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很好,并成为该市的新的支柱产业。现在不仅补发了拖欠职工的工资,市财政也走出了困境。
1.2 初步建立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
生态破坏从抽象意义上讲,都是人的不当行为的一种结果,具体讲这种不当的破坏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个人的破坏行为,比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捕乱猎、毁坏花草树木、乱扔垃圾等。如杭州西湖,虽然景色优美宜人,但人为污染严重,西湖水面上每天垃圾不绝,天天打捞天天有,平均每天都要打捞两船垃圾,这些都是无组织的个人破坏行为。
二是粗放型经济方式,比如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林产业的粗放经营,超载过牧,工业上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不仅经济效益不高,而且浪费了资源,污染破坏了环境。
三是政企不分的行政管理体制,比如一些政府部门既有政府管理社会的权力,又有发展产业的职责,由此导致内外勾结,乱砍乱伐、滥捕滥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使政府的管理部门失去了公正执法的基础。
四是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由于决策失误直接造成了许多环境的损害。山东有一个海湾,天然海产非常丰富,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的主要依托。但是每年一有大台风,这些鱼、虾、海带、贝类就被卷入大海。为了把这些丰富的海产资源保住,不让它们被海水卷走,当地政府决定在海湾口处打一个大坝。结果事与愿违,大坝建成之日就成为丰富水产资源消失之时。因为海洋生物对海水水质要求非常高,由于海湾与大海水体不断交换,确保了海湾水质的良好,流水不腐才在这里形成了有利海产资源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大坝却阻断了海湾与大海的水体交换,水质急剧恶化;大坝也阻断了海洋生物的产卵通道,使之失去了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破坏了天然的海湾生态系统。后来当地政府着急了,请了很多专家研究诊治,并且制定了一个规划,当初他们打坝花了几百万,现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制定规划,又花了几百万,预计将来拆掉这座坝则需要几个亿。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取得经济上的效益,反而造成生态破坏,经济也没有发展上去。这种例子太多了,如解放以来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大打麻雀、围湖造田等等。
但在生态示范区里,现在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建立起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生态示范区规划经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之后报政府办公会或人大常委会审议发布,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都大大得到加强,环保参与经济决策的力度明显增强。如绍兴市近几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拒绝了85个招商引资项目,而且对300多个有污染项目进行了限期治理, 他们在这一点上确实做得很坚决。
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健全完善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五莲县有一条经验:他们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采取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干部创业簿,把各级干部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所做的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
1.3 建立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对环境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大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的不良影响。许多示范区试点单位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战略的层次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龙市从实际出发,提出以基地保护资源,以资源促开发,以开发兴龙头,以龙头带基地,发挥长白山优势,提高资源的转化层次,增强产业功能,形成优势产业群,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思路很不错。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很多县市长在发言中都突出地谈到了建设生态产业的问题。如临安市过去的产业结构以化工、造纸、建材、丝绸为主体,污染很重,其中化工厂的规模在全国排在前三位。从利税角度讲,化工厂的效益非常好,但是从环保、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近年来,临安市从治理太湖污染的大局出发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关闭了包括这家化工厂在内的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业,目前形成了以电缆、电子机械、丝绸纺织、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为骨干的新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结构性的污染问题。
1.4 探索建立了多样化的现代生态经济模式
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积累了许多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的有益经验,流传至今仍然有许多实用的经济与科研价值,但原始的生态农业建筑在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生产力水平低,不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从经济角度来看,不成规模的生产和经营很难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迟早要被市场竞争所淘汰。现在许多生态示范地区在总结原始生态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如安吉县按照生态学原理大力开发竹产业,研制生产出了6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产品,他们不再是简单地销售初级农副产品,而是开展了系列的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初级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竹资源的合理开发对环境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宝应县的工作也很有特色,近20年来宝应湖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70年代,农业学大寨到处挖河泥肥田,把宝应湖挖成了黄水湖或浑水湖;80年代,农村开始土地承包,农民用化肥后,不再挖河泥了,湖中的水生生物死亡后腐烂在湖底,年复一年宝应湖变成了黑水湖;90年代以来,该县通过发展生态渔业,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湖水变清了。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是导致湖泊、河流、海洋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宝应县治理氮磷污染又发展经济的作法很有创意,他们靠种植和保护水生植物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水生植物可以养鱼,养鱼又注意不过分消耗水生植物,为保证水生植物、鱼和水中营养盐之间的合理比例,他们通过轮渔轮休使水生植物在开发之后能得到一个休养生息和自然恢复的机会,由此总结提出了一套轮渔、轮休的生态经营模式,他们正是利用了水生植物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平衡调控,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宝应县解决禽畜粪便污染的作法也很有借鉴意义。该县过去主要靠绿肥和农户养猪的有机肥来种地,现在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养殖承包,专业化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了许多种植和养殖专业大户。与此同时种植业需求大量肥料和养殖业产生大量禽畜粪便之间的联接通道被阻断了,出现了种地的不用粪便做肥料,产肥的不种地,粪便不能用于肥田,加之运输成本等客观问题,使禽畜粪便污染和大量使用化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了。后来该县按照市场规律,在规模养殖和规模种植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即采取工厂化加工的办法,按照收集粪便——集中除臭——烘干脱水——添加微量元素——将粪便加工成固体颗粒的程序,完成了粪便合成肥料的加工,这种合成肥料的优点很多,无臭味,肥效好,农作物质量高,价格也不算贵,而且没有化肥的副作用。通过工厂化的生产,这些原来污染环境的畜禽粪便在市场上流通起来了,变成了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宝贵资源,实现了有机肥的商品化生产,解决了养殖业粪便污染和种植业化肥污染的双重环境问题,这种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再如盘山县探索建立的物能多级利用的现代生态农业系统,在广大农村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他们在稻田中养蟹,蟹吃掉了田中的杂草,蟹的粪便肥了田,蟹在稻田中爬行又松了土;养蟹的农田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稻米质量提高了;他们养殖的蟹为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濒危物种,现在通过生态养殖,使濒临灭绝的蟹种大规模繁殖,而且发展成了一种商品。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地边种豆,河水中搞养殖,物能多级利用,经济效益出来了,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建立起了符合当地自然社会条件的现代生态经济模式。
1.5 增加投入,加强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许多生态示范区的试点单位大大增加了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的投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绍兴在城乡范围内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可概括为:“三化”——美化、绿化、净化;“三清”——清草、清淤、清障;“四改”——改水、改厕、改坟、改殡,加上治理污染,近年来共投入近30亿元,使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临安市大力发展小水电,将小水电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全市共建小水电76处,装机容量是8.34万千瓦,发电量是2亿多度,相当于节煤14.6万吨, 山林封育51万亩,每年经济效益为2.6亿元。通过开发能源, 解决了毁林开荒和农民烧柴问题。其他生态示范区的试点单位也加大了环保投入,据粗略统计,姜堰市近年来投入27亿,金州区投入23.7 亿元, 拜泉县投入18亿;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较大幅度地增加环保投入,如内乡县投入8300万元,敖汉旗投入8000多万元。
1.6 树立了一批面向21世纪的样板
对于人类来讲,20世纪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丰富,生产力水平空前发达。但20世纪并不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也给人类留下了许多严峻的挑战,环境退化就是其中的一个。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能在一个新的世纪内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这是一个跨世纪的挑战,也是我们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1998年温家宝副总理到国家环保总局视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就环保部门如何抓生态保护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调查生态问题,及时向政府反映有关信息;二是要加强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监督,严格执法,制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三是要树立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保护效果明显、面向21世纪的典型。生态示范区就是这样的典型。
2 生态示范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生态示范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目前的生态示范区距严格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差距很大
有关国际组织认为,严格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含义是:
——物种的消亡要小于物种的生长。地球自有生命以来,物种是不断变化的,物种消亡是一个客观趋势,无论哪一个物种都不可能永恒存在、一成不变,但从生态良性发展的要求上应该是物种产生速度要大于物种的消亡速度,以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水的利用与水的补给要平衡,水质要清洁稳定,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现在很多地方用水量大于补给量,地表水正在减少,地下水位还在下降,导致江河湖泊干涸断流,水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污染,水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土壤的生成速度要大于流失速度。水土流失是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这里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但从总体上讲,无论何种原因,都会对发展的可持续性构成不良影响,因此人类应特别注意解决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因为保护土壤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耕地中有机质的补充量要大于其消耗量。这里的消耗包括农作物种植的消耗,也包括水土流失的消耗。我国耕地中有机质下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不少地方急功近利,大量使用化肥,虽然粮食产量提高了,但耕地中有机质却在不断下降,粮食增产是以耕地有机质下降为代价的。在许多生态示范区中,如五莲、砀山等县市注重土壤保护,出现了耕地有机质不断上升的态势,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森林、草地的砍伐和使用量要小于其生长量,确保其生态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增强。在我国草原和森林生态功能下降的问题要比其面积减少更为突出,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鱼的捕获量要小于增长量。现在我国淡水野生鱼类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正在急剧减少,淡水鱼获物的成规模的商业性捕捞基本上没有了,淡水鱼的市场供应主要是靠人工的养殖。环境损坏和过度捕捞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人口得到有效的控制。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无节制人口增长更加大了这种压力,因此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2 很多环境问题的死角和落后面还普遍存在
生态示范区建设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如下:
——城镇建设与管理落后。一是城镇管理不到位,道路泥泞,自行车乱停乱放,马路上乱扔垃圾;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没有起码的排水管网;三是缺乏科学的生态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当地自然特色。
——不少县的地表水没有做到按功能区达标。这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地区没有划分水功能区;水环境管理没有环境质量标准依据;二是划定了水功能区后仍存在着不达标的问题。今后各地要加强这项工作,把按功能分区的统一要求对地表水实施分类管理的工作当作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禽畜养殖的粪便污染问题、农药化肥污染问题、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生态示范区内的主要污染不是工业污染,而是农业生产污染,解决这些污染问题难度很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生态示范区要早准备,早动手,采取有力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2.3 新的生态产业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市场规则是不断变化的。构筑新的生态产业,不仅要接受生态学原理的检验,同时也要接受市场的考验。生态学意义上的再好产业也要寻求市场的支持,得不到市场认可的产业是难于站得住脚的。如砀山梨现在很畅销,可谁能保证永远畅销。以砀山梨为支柱的产业也必须紧紧抓住市场,市场需求变化了,产业及产品也要调整。北方的苹果前些年市场销路较好,许多地方大量种植,结果后来市场不行了,又开始砍树,种柑桔等也发生过类似的现象。这就警示我们:一是即使是好的产业也不能盲目大量发展;二是市场的需求不可能静止不变,现在的生态产业销路很好,并不意味着将来永远好。生态示范区要从生态的和市场的两个角度审视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资源、技术优势不断地研制或储备一些新的生态产业技术,注意做到生态产业的多样化,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一劳永逸的生态产业是不存在的。
2.4 生态示范区法制建设薄弱, 许多工作还没有完全摆脱人治
法制建设是生态示范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重要措施,没有完善的法制建设,生态示范区的工作成果难以巩固。俗话讲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关键是要解决好从人治走向法制的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值得认真思考。
2.5 有关生态示范区的验收指标和技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衡量生态示范区成功与否,应当有可量化的指标,这些指标应当重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社会指标,二是生态保护指标,制定可量化的指标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国从南到北气候条件不一样,从东到西地理位置不一样,有干旱地区,有多雨地区,有草原,有森林,有平原,有湖泊湿地和沿海滩涂。各地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有地处偏远、贫穷落后的地区。生态保护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矿产资源开发等,加之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情况就更复杂了,很难以几项指标把全国都覆盖住。1995年以来生态示范区的验收指标和技术规范已多次修改,虽大体合理,但仍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因此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尽早提出符合国情的、可量化的生态示范区的指标体系。
生态保护形势发展很快,前几年生态示范区主要以县为基本单位,因此生态示范区规划技术导则也是以县为单位制定的。现在生态示范区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地级城市甚至一些省也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要求,生态市和生态省的规划应该更宏观,更原则,更具理论性与指导性,因此原有的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有必要专门编制一份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技术导则或是对原有的技术规范进一步扩充完善。
3 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3.1 从更高层次上重新审视生态示范区的已有工作
虽然生态示范区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甚至成绩斐然,但从整体上看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还仅限于治理污染,防治水土流失,减轻超载放牧和森林砍伐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距严格意义的可持续发展还有相当的差距,即使是上述的许多工作也没有全部完成。我们讲从更高层次上重新审视生态示范区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即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布置检查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二是对已有的工作进行一次再认识、再思考,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3.2 生态示范区要有一流的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示范区要有一流的工作,这是指国家对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在生态示范区内部都要有上佳的表现,包括退耕还林、还水、还草,禽畜粪便的处理,秸秆的禁烧和综合利用,化肥农药的减量与合理使用,以及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严格控制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建设永久性建筑物,因为这些建筑物会破坏区内天然和谐的自然景观。美国的一般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特别是中小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原则上不准建设永久性的各类建筑设施,包括宾馆、饭店、商店等商业性服务设施。游人参观游览的时候,食品饮料都是从外面带进去的,食用以后的废物自行带走,区内无垃圾堆放的场地和设施,吃饭时赶上了下雨,也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只能就坐在汽车里避雨午餐。在保护区内严格限制搞各种人文景观,为的是让人们尽情地欣赏自然景观和大自然的美。国外的长处正是我们的短处,国外的经验也正是我们的教训,国内许多旅游胜地,不仅盖起了宾馆、饭店、庙宇,还建成了什么商业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人们去了以后看不到云海、瀑布、奇山、异石和当地特有的植被,看到的全是楼堂馆所和庙宇亭台等,景区完全城市化了。在这一点上,生态示范区一定要有高标准,要有一点世界的眼光和世界的标准,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不能走先乱建、后拆迁的路子。
3.3 加强理论研讨
进行深层次的研讨,是推动生态示范区工作的必要环节,深层次的研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理论研讨,如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理论等;二是政策研讨,国家应如何制定有利于生态示范区的经济政策以及在生态示范区内应采取哪些政策性措施;三是经验交流,各示范区都总结出了许多很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作法,适时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研讨会将是非常必要的。
3.4 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人们的素质
生态示范区建设不仅应该抓物质文明建设、机制与体制文明建设,还应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不仅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更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因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都需要有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人来建立和运作。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人不能只是少数几个“先知先觉”的人,而应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一个领导干部、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公众的有机结合体。因此生态示范区建设应当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生态保护科学知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农业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