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邓安伟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邓安伟

(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130315)

摘要: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至关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之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本文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策略

青少年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因而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愈加被重视。小学正是青少年的启蒙阶段,是为学生未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学习习惯等奠定基石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言。由于小学生还未形成完整的道德价值观念,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使小学生能够轻易接受,同时还需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本文阐述了关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系列方法策略,希望能够使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所增益。

一、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作用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意义非比寻常,可以说家庭是学生纯天然的学校,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极大,因而,学校应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是家长能够端正自身,调整教育方式,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出贡献。

(一)开展家长座谈会或者家访工作,发挥家长教育作用

毋庸置疑,家长座谈会作为学校与家长近距离沟通的有效方式,学校应该及时与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并获取家长对校方管理的建议与意见等。一旦忽视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法的作用,并在座谈会与家长会中缺少这一环节的讨论,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基于学生父母综合素养不同、原生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方法存在差异等因素,所产生的思政教学效果也大为不同。例如,孝敬长辈、邻里和睦、夫妻关系、生活状态、个人喜好、交流话题以及劳动态度等都能够体现个人的综合素养。这些方面既是孩子效仿的动态教材,又会自然的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故此,座谈会中应重点宣传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校方及时沟通联系,形成共识,强化家长对潜在性教育的重视,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向孩子渗透积极地思想理念,给予孩子更多的正能量。

(二)加大家庭教育法宣传力度,发挥家庭教育效用

家庭教育是每位家长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有些家长却对子女成才过于急迫,导致其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致使孩子出现性格不健全且逃避学习的现象。为此,学校当对此重视起来,加强调研力度,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和指导。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能够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这是关于小学生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主导作用

在小学教学当中,思想道德教育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且由于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程度,小学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方式都需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要求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对教学方案等作出调整。以下是一些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的一些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提高教师素养有益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领路人,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是其学习及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其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充当着启蒙者的角色,对还未完全形成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学生来讲影响极大。班主任老师担负着领导,组织班级的职责,还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小学生看来,班主任老师是他们除了家长以外最依赖信任的人,班主任老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水平、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学校当对班主任老师团队的组成重视起来,建议通过一系列考核将职业素养教学水平较高且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教师划入班主任的行列当中,这将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学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优化工作。注重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以及定期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思想上与时代同步,在工作上毫不懈怠,在教学上更进一步,成为小学生良好的榜样。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

实际上,学校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只是有些学校只注重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而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课程中的各个学科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点,是否能够挖掘出这些思想内涵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所以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灵活运用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入教学当中。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道德教育。例如,教师可按照新课标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国学的相关内容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等,使学生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继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可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正面效应。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先进实例引进课堂,例如在小学生之中自强不息,勇敢坚毅,或者拾金不昧等事实。为学生提供这些身边的榜样,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并向其学习。

(三)强化校园环境,增强学校人文环境的德育功能

《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种各样的社会实例也揭示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刻不容缓。可以说学校的文化环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隐形课堂,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健全道德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文化环境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接受能力了,合理利用学校的各种设施例如校园内的广播、画廊、公示板等地,或者学校可举办各类大赛促进学生主动了解国学教育,革命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等。例如传统国学文化中的《三字经》《弟子规》等,爱国教育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等。学校可通过各类先进实例进行宣传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和探讨。学校的文化环境应做到通过正确的言论引导学生,通过良好的环境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爱护校园环境,真爱校园文化,传承校园文化的道德风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应对“育人”足够重视起来。需要组建优秀的班主任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校园文化环境,并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使其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应做到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使道德教育工作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想法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使学生心中真正形成健全的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姚莉.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5.

[2]张德莲. 怒江州傈僳族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大理大学,2017.

[3]阚言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对策——以绵阳市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203-204.

[4]钟东林,陈丽花,邓文平.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58-159.

[5]王婷婷.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论文作者:邓安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邓安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