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政道路施工的难度。基于软土地基稳定性较差,要想避免地基出现不规则沉降,就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固处理方案,增大地基强度,提高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技术
引言
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软基处理技术水平也在提升。在高速公路以及市政道路中,软基处理的方式千差万别。要想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提升道路的使用安全以及确保道路路基的稳定性,有必要提出合理有效的软基处理措施。
一、市政道路中软基加固的重要性
当前道路建设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关注度也有所加大。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就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完善运营维护水平,确保道路完工后的正常使用。同时在道路施工中,还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各环节施工的标准性、规范性。软基加固处理技术是目前道路施工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其在解决软基问题,增强地基稳定性上有着显著效果。基于此,在市政道路软基施工中,应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以强化软基处理效果,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二、我国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现状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因截然不同的地质在施工或设计上也不尽相同。在市政工程的勘测阶段对各地区的软土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区分,在承载力不高、含水量较为丰富、透水性不强的软弱土层应用加固处理的方式,其步骤如下:①分析软土地基;②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并进行设计;③采用相应的人工处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自然环境的差异或未对软土地质进行合理辨别等,都将导致实际的软基处理效果不尽理想,那么在后期道路的运营中便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应对影响因素、软土路基的特性、地基加固新技术以及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对不同地段或地区软土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最终对路基的承载力、沉降计算方法以及软土层的力学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选出合理的处理措施,确保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效果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
1、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属于最基础的施工材料,采用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则是解决软土地基问题的最有效措施。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被优化完善,并成为诸多施工建设企业追捧的技术手段,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振动沉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势,还能进一步凸显振动沉模壁防渗墙技术的优势,且施工工序简便,施工效果明显。现浇混凝土管桩的强度系数较高,结合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效果可知,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切实解决软土地基的不规则沉降问题。
2、强夯法
强夯法是直接将重锤由高处自由落下,这样土体结构便会因重锤下落时对软基产生的巨大震动以及冲击力而受到破坏,从而将土的压缩性以及土体中的空隙缩小,增加土体的密实度,使地基土的强度不断提升,路基的承载力也因此获得提升。其中重锤的重量一般在100~400kN不等,落距一般在6~40m之间,这种方式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可以较为方便地施工,但应依据渗透性以及土质结构来选取机械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表层处理技术
表层处理技术是软基加固处理中最常使用的一个技术类型,其主要是在软基浇筑施工作业前,利用砂砾等材质进行填充,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在砂砾垫层过程中,可供使用的材料相对较多,例如石灰石、石灰粉煤灰土等等,由于吸水性和隔水性较强,对于控制地基中水分的含量有着显著效果。不过在材料选择上,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免与其他材质的混入产生化学变化,破坏地基质量和稳定性。在应用表层处理技术实行软基排水时,可以在合适位置上开设相应沟渠,并根据现场环境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水沟的尺寸和规格,以确保水分引出的有效性,降低对路基施工的影响。
4、将粉煤灰等材料加工成复合垫层
纵观我国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发展现状可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备受业内人士的推崇,并逐步成为软土地基加固技术领域的典型代表。其根本原理如下:将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材料按照一定配合比例混杂,在搅拌均匀后注入适量的水分,再进行充分的搅拌。当搅拌作业完成后,利用专业器具将所得材料调整成具有高粘度特性的桩体结构,最后,将其作为软土地基中的复合垫层。总体来说,此类垫层的强度能够完全满足加固处理要求,并进一步提升其安全稳定性。此外,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具有流动性大,经济成本低等特征,故而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领域。
5、深层搅拌桩处理法
此种方法的固化剂是水泥,利用深层搅拌机械来拌和砂或软土、固化剂等,进一步使地基类型成为复合型,地基强度获得提升,搅拌后的桩体也有较高的强度,从而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作用。一般在处理粉土、淤泥质土、砂土等时采用深层搅拌桩技术,其施工方法也分为干法与湿法,成桩的质量受处理深度以及特殊地质的影响,所以,必须在施工时做好施工控制,为了使搅拌桩的处理效果达标,应进行单桩荷载以及地基承载力检验等。
6、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对于控制软基中的含水量、减少沉降问题的产生、维持市政道路施工稳定性有着显著效果。不过在使用预应力管桩进行软基加固处理时,需要对其施工技术予以严格把控,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强化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效果。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内容有:首先,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对软基的位置及其范围予以确定,为预应力管桩施工提供帮助。其次,在位置和范围确定后,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有数据对软基展开测量工作,并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管桩的用量以及架设位置,以确保该技术功效的正常发挥,提高软基质量。最后,应充分结合测算得到的桩基位置完成打桩施工。施工人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对打桩的环节加以控制和调整,在施工中严格依据预应力管桩施工的基本标准及要求,方可充分展现其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作用和优势。
7、加筋法
将网格片、成片的纤维织物等抗拉的材料加在软弱地基当中,形成复合体,在受到外力时,使筋材与周边的土发生位移,但是一定的咬合力以及摩擦阻力存在于两种材料的表面,也就是将侧压力增加到土体上,其在阻止土侧移时对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土的承载力以及强度。其中土工合成材料、锚定板、土钉等是最常见的加筋方式。
结束语
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重视,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此强化施工建设质量,避免出现路基不规则沉降,路面凹陷等问题,最终维系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转,为稳定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定宝.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16-18.
[2]陈更生.浅论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18(7):101-102.
论文作者:张雨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土地论文; 预应力论文; 管桩论文; 效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