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断并接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按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吸痰、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结果: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2.50%,相比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00%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疗效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在机械通气(MV)48h后或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是临床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类型之一[1]。VAP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该病发病率在9~27%,而死亡率就为20~50%,在多重耐菌感染或抗生素药物治疗不当情况下的病例死亡率可高达70%左右[2]。因此,VAP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学中相当重视的病症。笔者就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尽早脱机、降低死亡率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现将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断并接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按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2.71±12.43)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3.38±12.76)岁;其中实施气管切开通气患者14例,气管插管通气患者26例。所有患者在进入ICU时经痰培养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确定未出现无肺部感染相关证据。两组患者在常规资料数据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定时吸痰及雾化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在术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血压、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在呼吸机环路与气管导管之间连接一个Y型的接头,再将纯氧利用纤维支气管镜通过Y型气管导管进镜,将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吸净后,采用50mL的生理盐水反复灌洗病变部位,在灌洗完成后,向纤维支气管镜内注入生理盐水和抗生素药物进行回吸,灌洗量控制在100mL,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1周2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
临床疗效评定:将疗效评判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标准:(1)显效:患者痰量、肺部啰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或完全消失,中性粒细胞与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在气道内的分泌物中没有新病原菌滋生,已经可以撤离呼吸机;(2)有效:患者痰量、肺部啰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中性粒细胞与血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正常,基本可以撤离呼吸机;(3)无效:患者痰量、肺部啰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中性粒细胞与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仍有异常。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7.O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计量单位用t检验,组间计数单位用x²,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2.50%,相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00%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3.讨论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每增加1天,VAP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3%[3]。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将呼吸道黏膜直接暴露出来,在没有鼻咽部保护的情况下,院内的细菌和病菌可以直接进入到患者的肺部,造成院内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造成VAP的主要因素(1)组织包裹、血-支气管屏障以及脓液理化性质等因素对患者支气管分泌物的浓度和抗生素药物的渗透的阻碍[4-5];(2)支气管引流不顺畅导致支气管内的痰和分泌物难以清除;(3)患者体内细菌、耐药菌株等的存在;(4)由于吸痰一般只能将上呼吸道内吸出,而下呼吸道在引流时容易被阻塞而出现肺不张。在此情况下如果长期的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增加二重感染、病菌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2.50%,且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
综上所述,对VAP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惠伦,游世伦.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25-2026,2028.
[2]钟燕,周锦钢,刘大鹰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6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3,33(2):109.
[3]李蕾,刘勇,闫登峰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5):71,73.
[4]闫卫彬,卢立国,胡小艳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5):114-115.
[5]贾民,朱晓琼,于水福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8-260.
论文作者:易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纤维论文; 性肺炎论文; 时间论文; 支气管镜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