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近视的形成与“五劳所伤”的关系,提出近视防治措施。方法:查阅大量有关近视的文献,整理资料,分析近视形成的主要因素和“五劳所伤”之间的关系。结果:“五劳所伤”与近视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结论:减少“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从而减少近视发病的诱因。
【关键词】 近视;防治;五劳所伤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306-02
《素问·宣明五气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该段论述指出长期保持某种状态,可以致使五脏精气耗损,甚者引起“五萎”,重者则五脏劳伤。眼睛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等全身组织密切相连,眼之所以能辨颜色、视万物,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血滋养所成[1]。儿童与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迅速时期,脏腑精气未充,故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五脏精气耗损,从而诱发近视。结合现代眼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弘扬中医治未病思想,并将其切实应用到临床实践,是提高近视眼防治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1.近视的成因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观,人类的视觉功能是为适应环境特别是太阳光逐渐演化而成的。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近视眼等很多眼病都是由环境与自身的行为引起的。隋·巢元方认为近视是由“劳伤脏腑,肝气不足”所致。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七窍病》中将久处烟火、泣泪过多、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饮酒不已等视为重要的眼病病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眼暗》一诗中有:“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道出了早年苦读书是晚年眼病的重要原因[2]。
现代研究表明:遗传因素虽然对近视眼的形成很重要,但对于占学生近视眼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近视眼患者来讲,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人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特别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太少。长时间近距离作业造成的眼睛调节力低下或迟滞,导致成像落到视网膜后面,造成眼球相对远视,或长时间近距离读写时对于黄斑区以外的大片视网膜所造成的特殊形式的形觉剥夺,导致眼轴过度增长[3],从而形成近视。
2.“五劳所伤”与近视的形成
2.1 久视伤血
《辞海》解释:“久”指“时间上的绵延”。《墨子·经上》云:“久,弥异时也”,包括不同的时间,提示长久、永久之意;《说文解字》中“视,瞻也。”本意为看之意;“伤”有“伤害,妨碍之意”。《论语·先进》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4]。《说文》云:“血,祭所荐牲血也。”本义为牲血,供祭祀用,后泛指血液。《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久视伤血”即指长时间看某处会累及祖国医学所说的的“血”。血循脉而流于全身,若伤及血,则不能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不能更好为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血液的生化和运行是在多个脏腑共同作用下得以完成。“肝藏血,若腑藏气血调和,则目精彩明净”[5]。《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故与肝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提出“心生血”,《血证论》说:“火者,心之所著,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故与心相关;此外《灵枢·营卫生会》说:“次所受气者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故与肺相关;《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金匮要略编注·下血》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故与脾相关;《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张氏医通·诸血门》说:“精不泄,归精于肝儿化清血。”故与肾相关。长时间用眼易伤血,甚者累及肝、心、脾、肺、肾,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不畅,近而形神官窍失养造成眼睛的干涩和疲劳,为近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诱因。
2.2 久卧伤气
《孟子》曰:“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而言之则不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卧”本义为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气”指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各经络脏腑之气。“久卧伤气”即长时间伏案休息则会损伤一身之气。一身气的运行不畅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样也减慢着眼周肌肉、组织、血管的新陈代谢。
气的生成、运动、气化与脏腑有着紧密的联系。《难经·三十六难》曰:“命门者,原气之所系。”《景岳全书·传忠录下》曰:“命门为元气值根。”故一身之气中元气的生成与肾相关;《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灵枢·邪克》曰“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故宗气的生成与脾、肺密切相关;另外《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营气和卫气的生成也与脾相关。长时间的伏案作业易伤一身之气,久之则累及肺、脾、肾,使得一身之气生成不做或是运行不畅,无法上注于头目,从而为近视提供了又一诱因。
2.3 久坐伤肉
“坐”解释为“守定”,引申为“不动”;“肉”解释为“肌肉”。“久坐伤肉”可以解释为长期不动或少动,损伤了肌肉的结构和功能[4]。《兰室密藏》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享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目矣。”长时间久坐不动则会导致脾虚,精微物质就不能通过脾的运化作用濡养全身乃至眼周的肌肉,使得眼周肌收缩舒张的弹性范围降低,更易诱发痉挛,从而加速近视的形成。
2.4 久立伤骨
“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骨”,肉之覆也。《素问·萎论》说:“肾主身之骨髓。”故骨与肾密切相关。“久立伤骨”即长时间驻立会累及一身之骨。“久立”会使得肾精不足,骨骼生化无源,不能营养骨骼。虽与骨骼密切相关,然而“久立”所导致的肾精不足,不仅会对骨骼的发育有影响,更会对一身的精气生化有影响,间接波及到视力。
2.5 久行伤筋
“行”,伉也,伉足而前也。“筋”,力也。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无之多筋者。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久立伤筋”即长时间伉足前行会伤及筋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为“肝生筋”,《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七八干起衰,筋不能动。”故筋与肝有密切关系。肝血充足,则肌肉灵活,能耐受疲劳,并且能够很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倘若因久行伤及肝,则肝血不足以濡养筋脉,进而使得眼周肌恢复疲劳的能力降低,成为近视的再一诱因。
3.讨论
禀赋不足,阳不生阴,阴精不足,阳气有余,阴精不能收敛,目失濡养则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6],而儿童与青少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的形和气较成人相对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最为明显,故易出现气血未充、脾胃薄弱,清代冯兆张《锦囊秘录》认为儿科“纯阳”,即指小儿肾气不足,天癸未至,肝肾同源、气血同源,肝肾不足亦易出现气血亏虚,不能上濡以目,目失所养,阴精不能收敛出现近视[7]。所以,近视的形成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伤及脏腑,而“五伤所劳”的不良习惯久之也会伤及脏腑。由此,笔者认为“五劳所伤”可致近视的形成。
在中医治疗中针刺、推拿治疗近视手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可追溯到宋代。它通过刺激眼部明睛、四白、鱼腰、攒竹等穴位,舒畅眼部经络,调节眼睛睫状肌,打通肝肾经络,让主目的肝部和主瞳的肾部为眼睛输送营养。滋养肝肾,疏经活血,通过全身整体调整以使气血充盈,从而使改善视力,使视力水平逐渐提高。可见精气血筋骨等对视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近年来不断上升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提示我们从中医“治未病”角度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8]。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接触手机、电视的年龄向着低龄化发展。然而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以及姿势不良“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会对原本娇嫩的脏腑造成影响,最常见累及肺、脾、肾三藏,使得脏腑精、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不畅,不能上注于目,而至目失濡养且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变长,新陈代谢减慢,眼周肌肉容易疲劳,长此以往导致近视。
因此,当儿童与青少年长时间“久视、久坐、久卧、久立、久行”的时候,家长应予以提醒,并且给儿童与青少年以深刻的教育,让其明白适度做事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从本质上做到预防近视的发生。做到“五适”适视养血,戒久视伤血;适卧养气,戒久卧伤气;适坐养神,戒久坐伤肉;适立养骨,戒久立伤骨;适行养筋,戒久行伤筋。
【参考文献】
[1] 方淑兰.近视眼诊断与防治[M].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15~16.
[2] 江鸿,林忠嗣.以治未病思想立论谈青少年近视的防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6(2):71~74.
[3] 郑荣领,雷士光,学生近视的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93~95.
[4] 张靓,刘小园,唐朝枢.肥胖与骨骼肌重塑.生理科学进展,2012,43(6):405.
[5] 沈谢农.中医古籍僻词僻义[J].僻书研究,1995(4):143.
[6] 江育仁,朱锦善.现代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54~55.
[7]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3:246~247.
[8] 王琦.体质辨识与治未病[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6.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完成,获得学校2015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5044
论文作者:张玉1,徐琬梨2(指导老师),刘宁2,徐晓涵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近视论文; 长时间论文; 素问论文; 脏腑论文; 精气论文; 近视眼论文; 所伤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