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县明义卫生院 1544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饮食加运动的保守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治疗,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浓度下降显著,妊娠结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治疗妊振期糖尿病,能较好得控制孕产妇血糖浓度,妊振结局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疗效;妊娠结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effect on pregnancy outcome.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50 ca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2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et plus exercise,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nsuli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 was observ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an better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and also can get a great improvement.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insulin;therapeutic effect;pregnancy outcome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通常表现为妊娠期首次产生的糖代谢异常。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长,严重危害了母儿的身心健康,成为了公众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此,该研究选取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研究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临床产科门诊自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观察孕妇空腹血糖及口服50 g葡萄糖后1 h、2 h、3 h的血糖值,患者入选标准[1]:(1)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 mmol/L;(2)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1 h血糖≥11.1 mmol/L,以及空腹血糖≥5.18 mmol/L;(3)两次血糖值达到或超出标准。
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16例、9例,年龄20~38岁,平均29岁,孕期33~41周,首次就诊时间15~30周,平均24周;研究组初产妇与经产妇15例、10例,年龄21~30岁,平均31岁,孕期32~42周,首次就诊时间16~31周,平均25周。两组患者在产次、年龄、孕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加运动疗法,根据标准体质量及孕周[2],计算出患者每日进食所需热量,进行饮食控制及适当的运动量。患者所需食物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20%~30%。按照上述要求,同时结合患者的口服禁忌,设计出完善的食谱方案。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注射胰岛素发的治疗。孕期为24~31周内的患者每日注射为0.8 U/kg胰岛素,32~35周内的患者每日注射 0.9 U/kg胰岛素,36~42周内的患者每日注射1.1 U/kg胰岛素,根据患者的每日血糖变化,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也应该加以调整。每日注射剂量按照 4:2:3:1 的比例,分别在患者三餐前及睡前4个时间段进行皮下输注。每日对患者进行空腹、餐后2 h、睡前血糖的检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
1.3.1 治疗效果 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初诊(初次产检)时、分娩(分娩前1周)前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后血糖值。
1.3.2 妊娠结局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血压综合症、早产及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感染、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畸形、胎儿窒息等的发生率等情况,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治疗,血糖浓度得到控制,糖尿病逐渐好转,分娩之前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较初诊时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效果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孕产妇妊振结局的比较分析
两组各25例产妇妊娠结局中,对照组高血压综合症为13例,研究组为4例;对照组早产及剖宫产有8例,研究组为3例;对照组产后出血及感染有4例,研究组有1例;新生儿低血糖比例为24%,研究组为(8%);对照组胎儿畸形比例为20%,研究组为4%;对照组胎儿窒息占总数的12%,研究组无死产发生。研究组的高血压综合症、早产及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感染、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畸形、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越来越高[3]。妊娠过程中,孕妇体内的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降低了孕妇的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胰岛素分泌不充分,从而使糖耐量异常或血糖升高,此病症即为妊娠期糖尿病[3-4]。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并发症中最常见的病症,对孕产妇、胎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促使孕产妇血管病变,导致孕产妇体内组织供血不足,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等结果;降低孕产妇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率,使患者体内能量供应不足,出现产后出血及感染等严重后果[5];严重者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造成胎儿畸形、窒息及孕妇死亡的危险情况。因此尽早诊断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浓度值,降低因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6]。
李晓云[5]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产期母儿的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的保守治疗为饮食加运动疗法,注射适量胰岛素是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有效疗法[7-8]。因对胰岛素治疗的不了解及忧虑,大部分孕产妇及家属只接受饮食和运动疗法。该研究研究表明,饮食和运动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糖值,但不能为妊娠期妇女提供充足的营养,孕产妇也不宜过多、剧烈运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浓度,还能显著减少了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无不良影响,妊娠结局较好,值得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凤萍,童建明,李洁,等.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9):218-219.
[2] 王玉晶.妊娠期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3):25-26.
[3] 魏雯雯.妊娠期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的相关因素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13,9(21):75-76.
[4] 侯凌云,顾成敏,付玉,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22(24):3421-3423.
[5] 李晓云,庞念德,于寿伦,等.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2(14):3324-3326.
[6] 李晓云,庞念德.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2):3324-3326.
[7] 陈芸,方芳,周意,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胰岛素泵短期强化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23):45-49.
[8] 黄春荣.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5):348-350.
论文作者:何淑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胰岛素论文; 妊娠期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结局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