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论文_刘宇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论文_刘宇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问题,这个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损失以及生命危险。现如今城市硬化设施不断增多,这对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有直接影响,由于硬化路面建设降低了雨水的渗透能力,使得地表径流量持续增多,如果遇到较强降水,就会导致严重内涝情况出现。基于此,应该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将该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坚持海绵城市的方针以及原则,控制并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从而确保雨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城市道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城市道路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现在对于环保绿色城市的要求。而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道路建设与海绵城市理念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城市内涝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巨大,此外,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文将从海绵城市的相关内涵出发,探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作出详细分析,详见如下。

1 海绵城市理念内涵

所谓的海绵城市指的是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推动城市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合理应对雨水灾害,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城市像海绵一样既能吸水也能排水。简言之,海绵城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城市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能够及时吸水,而遇到干旱天气时可以及时排水。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需要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要把人工措施有机融合到自然情景中,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雨水的积存渗透以及净化等,这样就使得雨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建设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在原有的排水系统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对自然降水、地表水等进行协调,防止城市内涝。

2 市政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属于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如今,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道路硬化面积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导致城市道路无法收集更多的雨水,若是梅雨季节到来,雨水无法得到及时排放或者吸收,就会导致城市内涝。在很多城市治理中内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问题。想要确保城市健康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解决内涝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生态设计收集道路径流,一方面能够丰富地下水,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而且通过建设海绵道路,既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年限,同时还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 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在进行道路横断面布置时涉及内容众多,主要包括:道路类别、行车速度计算、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设施、地下管线以及绿化面积等。可以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在绿化带的道路上布置雨水口,要保证绿化带低于道路高程,通常高度差在10-15厘米之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下凹式绿地,与此同时,雨水口高程应该高出绿地5厘米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车道上的雨水径流会先流入绿地,当绿地雨水蓄满,进而流入到雨水口,之后与雨水管网相连接,这样一来,道路雨水会直接流入到绿化带中。

3.2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系统属于一种具有透水性的路面结构层体系,对于径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清理功能。透水铺装系统金属表面上积累的污染物,不会发生结构迁移。但是在其底部不难发现有高浓度锌、铜等重金属存在。这种现象比较矛盾,但是也表明了在pps渗透过程中污染物是不会进行迁移的。对于能够去除不同污染物的分层结构进行合理组合,从而达到不同区域中径流水质最大程度上的净化。除此之外,铺装系统中的分解过程,对于研究径流污染物的去除起到推进作用,可以以此作为基础,指导多种多样的透水路面层结合工程。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例如分光光度法等,研究径流污染物在不断通过透水铺装系统后产生的浓度变化,进而对物质形态以及转化过程进行明确。

通过一些物理表征进行科学分析,确保该系统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地区不同,其土壤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净流比例存在差异,因此,透水路面系统应该坚持从保护地下水的基本原则出发。在透水路面系统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参考智慧城市发展状况,通过对暴雨以及地表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对河流等水体中污染负荷的检测,实现对雨水的智慧控制,保证城市雨水能够循环再利用。

3.3 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1)路缘石。路缘石属于一种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根据其形态主要划分为平缘石以及立缘石。顾名思义,平缘石的标高与其周围地表之间相齐平,这样能够确保径流雨水可以有效流入绿化带。而立缘石高于周围地表,这种情况下,雨水与立缘石齐高时就会溢流到雨水口。以往的立缘石导致路面雨水不能及时流入绿化带,一般通过在立缘石上进行打孔或者豁口来解决上述问题。

(2)雨水口。雨水口属于一项雨水径流的收集设施。一般情况下雨水口会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位置。但是由于雨水径流冲刷或者道路清扫等情况造成部分垃圾进入雨水口,使得雨水口产生堵塞,雨水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在强降雨发生时就会使得城市发生内涝,除此之外还会造成道路面发生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雨水口上加设截污装置,例如可以使用截污铁篦,而为了确保清污便捷,可以将铁篦一侧打开,通过截污挂篮对径流中的细小污染物进行拦截。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雨水口设置下沉式绿地,此处不做详细叙述。

3.4 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在对路面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或者透水砖。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满足道路功能需要,还能够确保道路的透水性,而且有效提高了城市我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往往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全透水式以及半透水式混凝土材料为主)进行车行道路面铺设。往往使用透水砖进行人行道铺设。这种透水人行道可以使降水得到快速渗透,补充地下水,而且能够对城市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有效调节。除此之外,由于上述多孔结构表面相对比较粗糙,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而且路面不会容易产生积水,对于行人而言,这种透水性较好的多孔结构,对于人们的安全来说更具保障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建设而言,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就是确保城市能够发挥海绵功能进行吸水以及排水。优化道路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型的排水手段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在降雨阶段有效进行蓄水、渗水以及净水、排水等,与此同时,通过合理管理水资源,使得水资源能够重复再利用,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仍旧需要不断努力,进行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岚岚. 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产业,2016,04:246.

[2] 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3] 邹宇,许乙青,邱灿红. 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 经济地理,2015(9):65~71+78

论文作者:刘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论文_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