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势之下,对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具备相应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团队的告诉志华建设效率,并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学基地,进而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并且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其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形势和需求相符,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
随着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深入部署,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也日益重视起来,我国各级政府、科研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从而提升社会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效力,打造高效而节能的社会环境。据科学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毕业生可以高达几万人,而当前专业的就业率仅仅在百分之45左右,这就说明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导致出现人才出现过剩的情况。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要求了学生不仅能够具备污染物控制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能够在相关单位以及企业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能力。虽然说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稍有差异,但是教学内容都包含了化学知识、工程知识以及环境工程的专业知识。这也就导致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学生的知识背景几乎千篇一律而缺少专业特色,在实际工作之中,更容易被思维定势所左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
高校的办学宗旨和对于专业的定位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在设计时,应该从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出发,根据服务对象对于人才的要求提出人才培养的规格。环境工程专业在进行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应该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原则,从而使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面对来自社会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所在。环境工程专业应该根据当前的专业知识体系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从而平衡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之间的比重。这里要注意的是,环境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应用性质较高的专业,除了必要的污染防治课程和环境管理课程,还应该开设相应的地质勘探课程,城市规划管理课程,从而做到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多种边缘性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从而能够为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2]。
(二)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教育
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之下,环境工程专业更应该相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大力开展高校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领导也应该对于环境工程的素质教育内容加以重视,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穿透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学生可以在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之中了解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之中最为先进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可以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大学生创业训练等多种灵活的训练方式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实践应用,从而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另外,环境工程专业也应该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高度重视,将选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选修课程的实际作用,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素质教学的全面落实。同时,环境工程专业的负责人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校企联合教育的推进,从而使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社会的根本需求相符。学校和企业应该立足于本身的资源优势之上,将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转换成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从而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模式转变到传授动手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该能够利用企业在技术与社会资源的多方面优势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让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产生更高的主观能动性[3]。
(三)高素质师资团队的构建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而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应该构建一支具备深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之中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然而,就目前的专业发展趋势来说,很多高校更加注重于国内外优秀博士生的引进,在师资队伍的构建过程之中,更加注重于学历而不是教师的实践经验,这也导致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战略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环境工程引进师资团队的过程之中,应该将实践经验作为考核师资力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将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派送到环保局或者其他生产单位进行锻炼,从而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建设。同时,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于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组成科研小组,并负责对于学生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的改善,定期的进行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并建立有效的质量评比机制,从而切实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将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实际之中,对于使用的教材进行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质量[4]。
(四)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随着新形势的到来,环境工程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应该发生根本的改变。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能够将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与高校在内的环境工程相关单位与部门产生必要联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而使高校人才的培养方案与评价指标得到全面优化与完善。同时,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该包含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管理模式的制定之中,应该征询一线教师的意见,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模式和相关制度的全面性,使其能够更好的执行。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导向为核心,以结果导向为基准,建立学生考评制度,综合训练制度以及课堂研讨制度,从而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手段更为丰富且具有针对性,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之下,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优化,积极的进行课外实践教育的发展,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师资团队的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使每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都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
参考文献:
[1]李威.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研究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247-248.
[2]陈正权,朱德全.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17,(2):23-29.
[3]谢春生,胥家桢,梁建华,等.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及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广东化工,2017,(11):313-314.
[4]纪学忠,赵国忱,米志强. 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及激励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2,(5):77-78.
论文作者:张学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环境工程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社会论文; 人才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