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论文_池婷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论文_池婷

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土地整治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让土地整治的目标不仅要关注耕地的增加,也要发挥在促进农村建设土地整治的综合功能,从而,达到健康、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为此,笔者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优化土地整治功能,促进土地整治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项目

土地是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基本资源,因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都离不开土地。然而,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人地关系十分紧张。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小,质量差。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点分布分散,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这种状况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诸多矛盾,优化土地整治功能、创新土地整治模式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土地整治项目又称土地整治类型,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阶段土地整治目标、整治程序、整治技术及其组织实施的相同、相似或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土地整治模式的主要影响和制约因素是,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新农村建设要求创新土地整治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目标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农业生产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持;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巩固和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为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问题。为了改善农田和森林网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小气候,还可以塑造新农村景观,为农村提供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为此,必须提高土地整治效益,创新土地整治项目的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创新土地整治项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节约集约用地是土地整治的本质特征,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而,应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二是有利于生产原则。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为基础,土地整治应为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有效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它是新农村建设战略的起点,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区域城乡体系框架的前提和目标。要创新和选择土地整治项目,必须综合考虑城乡发展的区域布局,实现城乡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景观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四是因地制宜。创新土地修复模型时,适当的土地修复模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当前发展水平的地区,根据当前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类型,当前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资源的优势和劣势。第五,区分主次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目标是全面的,但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才能有效地带动问题的其他方面去解决,从而提高全面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在土地整治模式的选择上,有必要分析和找出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和进程的主要因素,确定适用的土地整治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模式分类

基于上述分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的土地整治项目模式和其创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作者认为,土地整治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可分为六大类,如下:

1. 发展现代农业

这一土地整治模式旨在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基础。因此,这种土地整治模式应该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提供支持,提高农业用地的综合经济效益。该模型主要适用于农业生产基础好、土地条件好、农业发展潜力特殊的村庄。这些村庄大多位于平原、郊区和丘陵地带,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例如,在平原地区,主要是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质量,提高粮食和农作物产量;如,丘陵和山区,可以同时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生态环境治理

该土地整治模式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村庄和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配套设施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这片土地治理模式中,关键影响因素应该首先确定生态环境修复领域,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措施应提高农田,森林网络、护坡、森林和草地带的占比,深化培养有条件的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创造条件,实现农民的收入。该项目适用于矿山、矿山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的丘陵地区。

3.改善基础设施

这一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为扩大农村发展空间提供支持。在实现的过程中,这种模式主要是改善交通、水利和其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供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条件,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农村生产力。这种土地整治模式更适用于地理位置偏、交通条件差、水利设施不足的土地整治区域。

4. 工矿发展配套类型

在农村土地整治区域受到工矿企业的发展扩张,占领和污染的土地,为了尽可能地控制土地的占领和减少耕地的污染,这种补救模式应该采用。低效用地,该模型通过监管发展储备土地资源,工矿废弃土地矿山土地复垦和土地污染控制等措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新的工业发展的需求,从而提供工矿业开发与合理使用,并且可以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程度急剧增加,减少工矿业的开发利用,减少失地农民的数量,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5. 和谐人与土地的关系

这种土地整治模式主要针对三种类型的土地整治区域:一是土地分散、土地权属复杂、村庄无序;二是城市建设职业或工矿开发职业,压力大,污染严重,需要补充农村耕地;第三,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通过这种土地整治模式,可以调整土地所有权,有效改善土地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在这种土地整治模式中,关键是协调整合人地之间的复杂矛盾,为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如前所述,土地整治包括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市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生态整治、未利用土地开发等活动。同时,基于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收紧资源约束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的客观现状,为了突出不同地区的特点,土地整治活动开展的治理方向“分区、分类”和“分化”的治理对策。同时,根据规定,土地整治项目的审批必须基于土地整治规划、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管理和统筹规划,来确定各种土地整治活动和年度在该地区的安排。

四、总结

土地整治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是国家实施扶贫开发和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通过发展之间的联系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减少,回收利用废弃的工矿用地,以及城市和农村的重建效率低下的土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土地综合承载力提高。清理农村分散、闲置、低效建设用地,促进农村投资和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率,促进农村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扶贫与农村振兴,国土资源部已明确表示,在“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将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和链接的试点改革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将进一步深化。

因此,土地管理的补充耕地,实现供求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重要途径提高土地生产力,并实现国家摆脱贫困引擎和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具有多功能的综合特征更多的利益,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斌. 包头市农村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建议[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2(01).

[2] 王大威,邓荣华. 浅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关系[J]. 甘肃农业. 2012(03).

[3] 安济文,宋真真.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1(01).

论文作者:池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论文_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