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唐凯英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唐凯英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100)

【摘要】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12.5mg的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10.0mg米非司酮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子宫肌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绝经率、月经复潮发生率以及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经率,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08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fepristone i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uterine leiomyoma. Methods Eighty-six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hysteromyoma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12.5 mg of mifepriston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10.0 mg of mifepristone. Three months later,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mprove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P<0.05). The incidence of menopause, menstruation and hemorrh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doses of mifepristone have certain effects on perimenopausal women with uterine leiomyoma. However, higher doses of mifepriston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menopause rate and have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Mifepristone; Perimenopausal uterine fibroids; Clinical effect

前言

子宫肌瘤也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发病原因主要是子宫平滑肌细胞组织增生,在年龄为40~50岁之间的围绝经期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绝经1年之内的阶段,是每一位女性必须经历的正常生理阶段,此时生理状态以及激素水平的变化很可能造成各种生殖系统疾病,据相关资料报道,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子宫肌瘤的可能性高达70%以上[1],可能伴随有月经异常、下腹部包块以及排尿障碍等,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药物,本文将其应用于围绝经期女性中,采用不同剂量进行治疗,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月经量上升、下腹部胀痛后包块等临床表现,通过超声与病理检查确诊。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均通过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未发生恶性病变;近六个月以来没有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存在米非司酮药物禁忌的患者。

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39~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7±6.35)岁;病程在5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4±0.51)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8~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5±6.95)岁;病程在6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8±0.49)年。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12.5mg的米非司酮(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10950202)治疗,从患者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每天晚餐之后1h口服药物治疗,连续使用3个月;研究组患者给予10.0mg米非司酮干预,用药方法和剂量研究组患者相同。如果出现月经量过多或不规则现象,及时前往医院接受病理检查与诊断性刮宫,排除恶性肿瘤之后服药,用药前后接受完整的肝肾功能检测[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指标

1.3.1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 使用医院现有的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子宫、肌瘤的位置、三维径线等指标进行测定,按照相关公式计算得到体积。

1.3.2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治疗后子宫肌瘤的体积缩小40%以上;有效: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20%~40%之间;无效: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不到20%。

1.3.3其他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诱导绝经的成功率、月经复潮发生率以及阴道出血的发生结果进行观察对比。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以t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43例患者通过治疗被评价为显效的有25例、评价为有效的患者13例、评价为无效的患者5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43例患者在治疗后被评价为显效的有20例、有效患者10例、无效患者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69.7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对比

研究组4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分别为(197.46±32.52)mm3和(103.92±17.63)mm3、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41.08±19.72)mm3和(25.33±4.69)mm3;对照组4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分别为(198.08±33.16)mm3和(122.75±19.05)mm3、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41.32±17.95)mm3和(27.86±5.14)mm3。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其中研究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其他治疗结果对比

研究组43例患者治疗之后,成功诱导绝经的有39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0.70%;随访6个月发生月经复潮的有3例,发生率为6.98%;发生阴道出血的患者仅有1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43例患者中诱导绝经成功的有31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72.09%;发生月经复潮的有11例,发生率为25.58%;阴道出血的患者有8例,发生率为18.60%。研究组43例患者治疗后的绝经率高于对照组、月经复潮与阴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

2.4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对比

研究组43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轻微的潮热和烦躁现象,发生率为11.63%;7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恶心、食欲下降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占16.27%;另外有3例患者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占6.98%;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轻微的潮热和烦躁现象,发生率为9.30%;8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恶心、食欲下降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占18.60%;另外有1例患者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占2.33%。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种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症状较轻,未通过药物干预,患者能够自行缓解,不对治疗造成影响,且组间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病变,大量的临床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患者大多呈现肿瘤多发、肿瘤体积较大的特征,以往的治疗中大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干预,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非常大,还可能引发术后阴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与患者生活质量[3]。此外,子宫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影响到多种激素的分泌。子宫切除手术可能增加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子宫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微创治疗技术的推广似的质量安全性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这一类手术方式的操作难度较大、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费用高昂,在基层医院中也难以推广。因此,探讨更为安全、简单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其必要性。

到目前为止,子宫肌瘤的临床发病机制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既往的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病变组织中的雌二醇等激素水平上升,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着较大的联系[4]。孕激素也是子宫肌瘤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该物质能够刺激子宫肌瘤,细胞核分裂从而使其迅速增长与增生,随着子宫肌瘤体积的增大继而产生下腹坠胀、排尿障碍、月经量增加、近期时间延长以及贫血等表现。通过药物治疗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增加了保留子宫的机会,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种,能够竞争性的孕酮受体结合、降低孕激素活性、促使黄体发生溶解,从而显著改善激素水平。同时用户还能够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转录,还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排卵产生抑制进而诱发闭经。米非司酮还能够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减少肌瘤的血流量、使肌瘤体积缩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该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认可,但是关于是否能够诱导绝经以及最佳的使用剂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主要观察12.5mg与10.0mg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的疗效,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也更高、治疗后诱导绝经的成功率更高,而发生月经复潮与阴道出血的比例更低,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不同剂量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用过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较好,尤其是选择12.5mg口服治疗能够提高诱导绝经的成功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晓蓉.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66例观察[J].右江医学,2013,41(5):656-658,661.

[2]胡利辉,陈梅莲,顾立芳等.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3):30-31.

[3]向群.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3):1878-1880.

[4]沙余丽,朱玉莲.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0例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1):31-33.

[5]胡小兰.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81-82.

论文作者:唐凯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唐凯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