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_课程设置论文

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中国论文,课程设置论文,课程目标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大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教育改革,因而出现新一轮的世界性学校教育改革的潮流。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体育课程也展开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的状况与发展动态,从与世界的横向联系中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历史研究、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等社会调查研究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1.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及其特点。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师是作为必修课单独设置,呈直线式排列。回顾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体育课设置方面的规定,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演进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56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该《大纲》明确了中小学体育的地位和任务,即:“体育课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规定了体育课程是中小学教学的必修课。这一既定方针一直延续到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教学时数的安排与以往的历次《教学大纲》相比,有了显著的增加。

(2)我国的体育课程结构的发展呈现出由“单一化”的必修课向“多样化”的课程类型方向转变。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单一的必修课,造成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使其对体育课程教学失去了兴趣。进入20世纪90年代,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学校的课程结构不再只局限于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等多样化体育课程。吴刚平(2002)指出:“作为学校课程的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提出和开设,对于打破固有课程的单一性、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及其特点。1988年前的体育课在有些中学是必修课,在部分中学是选修课,体育课的开设情况由学校自主选择。1988年以后,英国政府实施国家统一课程改革,提出了5~16岁义务教育期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10门必修课程。体育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在英国公立中小学开设体育课。在英国公立小学和中学4~16岁的学生每周上两次体育课,每次时间通常为30~45min。2000年的体育课程标准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规定了四个年龄段。第一、第二阶段,体育选修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必修课程中开设“必修选择教材”,而第四阶段,则是让学生任意选修。

由此可见,英国体育课程选修是从12岁开始,教学的第三、第四阶段实施的,而课程形式主要是必修和任意选修。“选择性必修”是规定若干项目让学生从中选择四个项目,任意选修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至两个项目。虽然,英国于1988年开始实施国家统一课程,但是在教学时数以及学校的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同时,英国各地中小学课程还是保留原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本研究以奈德豪(Netherhall Comprehensive School)中学为例就英国公立普通中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特点加以简单的说明和解释。该校每学年分为春、夏、秋三个学期,其教学计划主要分为3个教学学段,即关键阶段3(11~14岁)和关键阶段4(14~16岁),以及“第六级中学课程”(Six Form Course)。下面以在关键阶段3(11~14岁),该校每周所开设的课程安排为例对英国综合中学课程设置情况加以简要的说明(表1)。

表1 关键阶段3(11~14岁)7~9年学段每周课程安排

资料来源:Netherhall Comprehensive College,Cambridge,2002,UK

从英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改革与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英国的学校体育课程的结构既有必修课,又包括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英国体育课程改革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一是,在“儿童中心论”的指导下,体育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从儿童的活动和经验出发来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如英国国家课程(2000)指出:“学校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的基础上。”二是,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强调通过游戏或竞技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国教师往往通过游戏和竞技项目,“对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特殊的关注”(吴洪成,1997),从客观上,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均有着积极的作用。选修制在英国公立中小学校的广泛应用,正是这种“儿童活动和经验”课程的综合表现。

(2)英国体育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运动能力和需求相适应的选修制。英国中学的学制分为三个阶段,课程设置也与之相对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一、二、三年,基本上全为必修课;第二个阶段,第四、五年,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选修课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个阶段,第六学级,课程全为自选,因而完全个人化了。总之,这三个阶段的课程基本上也是“全为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全为选修课”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小学阶段以学会以基本动作为目标,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舞蹈、游戏、体操等运动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必修课;初中高年级以掌握各种运动项为特征,这一阶段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为特征;进行“第六级学级”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运动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1~2项运动进行学习,这一阶段全为选修课。

(二)中国、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1.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及其特点。建国50余年以来我国共颁布了六套教学大纲。回顾我国建国后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体育课程目标已经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向。从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体制,以及过于强调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不仅体育的多样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且体育课程目标的单一特征也较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自身需要的有了全新的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正在打破固有的单一化格局,呈现出多元性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以及促进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目标。

(2)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由强调学生的“共性”发展到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从此进入了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向发展市场经济,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具有“单一性”“规定性”和“强制性”,而市场经济具有多元性、横向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同质性向异质性的转变,即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全方位的同质向异质的调整和转变。经济基础的变革必将带来政治、文化和教育等上层建筑的变化(李强,2001)。由此,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学校课程体系也发生了变革。学校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改革与学校课程改革具有同步性。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经济体制的这一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由强调学生发展的“同性”或“共性”转变为在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演进体现了从“注重学科教育功能”向在重视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长久以来,我国体育教育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较为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在客观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应把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人当作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我们注意到,我国1987年的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创造精神”等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动意恰恰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上述观念在新课程中已有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目标直接反映着英国政府对于国家课程发展的要求。英国体育课程标准(2000)强调,体育课程要在精神、道德、社会、文化、技能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体育课程应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①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态度,促进他们的精神发展;②通过帮助学生在遵守规则和裁判的基础上,获得公平竞争意识、形成积极运动行为、接受判罚等,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③通过帮助学生发展活动中的社会技能,如合作、责任感、积极参与、诚实和团队精神等,促进他们社会的发展;④通过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他们自己和在其他文化中活动的意义,认识个人活动和公共活动如何体现文化特征,思考运动怎样传承文化等,促进学生文化的发展。

(2)体育课程应促进关键技能的发展。①学生通过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技能,如解释他们试图做什么,给他人反馈信息,计划和组织团队的工作,在游戏和比赛中给予指示和信号,在舞蹈中使用身体语言,以及对舞蹈中音乐和其他声音做出反应等,发展交流技能;②学生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计算运动成绩等,发展数字应用技能;③学生通过搜集、分析和解释资料,以便对活动做出评价和改进,例如,使用录像机分析运动技术的过程和正误,从而发展IT技能;④学生通过在合作性的集体或运动队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在游戏或比赛时与他人合作等,发展交往技能;⑤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正确的动作,形成做任何新动作时的自信,发展改进自己活动的能力;⑥学生通过认识任务和挑战的性质,思考完成任务的不同途径,理解和应用运动的原理、策略等,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

3.体育课程的其他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①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适合于不同活动的信息和概念,对活动做出批判性的评价,表达和概括有关战术和策略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②通过帮助学生组织和管理运动和跳舞比赛以及体育节,学生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管理所用的器材和设备,在锻炼、运动和跳舞俱乐部中协助教师工作等,发展与工作有关的学习能力;③通过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不同的挑战性情景的知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

(1)从英国体育课程目标改革的演进,本文研究发现,英国的体育课程目标改革由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转变为寻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的中小学教育以“儿童中心课程”为主。这种课程强调重视儿童背景、能力、兴趣以及身体状况方面的差异。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的社会和思想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社会各界纷纷指责教育的不利,普遍认为教师自主权极端发挥为标志的儿童中心课程不再适宜。政府开始着手进行关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方面的课程改革。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普瑞(Pring)认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正规课程来进行,并为此构建了课程目标框架,其课程思想对1988年课程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他认为体育作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个人和社会价值有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他指出:“体育能够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公平竞赛、团队精神、遵守规则、勇气、毅力等品质都可以在体育中得到很好的培养。”普瑞(Pring)的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当前我国从个人与社会发展角度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我们的学校课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英国体育课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劳顿(Lawton)的文化课程论的基础上,英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应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舞蹈学习为例,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舞蹈表演和编创过程中,“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他们自己和在其他文化中活动的意义,认识个人活动和公共活动如何体现文化特征,思考运动怎样传承文化等”。同时,课程标准还要求在学生参与各项集体竞技活动或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发展活动中的社会技能,如合作、责任感、积极参与、诚实和团队精神等,促进他们社会的发展。

(3)英国政府强调学校体育课程应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操作层次积极开发和推广“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个别差异课程”。英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通过游戏、竞赛、舞蹈等体育项目的学习,有意识地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信心,让学习成为鼓励和刺激每一个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和达到最高水平的手段;体育课程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自己所具有的独立或合作学习及工作能力的信心。在强调向学生提供平等学习机会的同时,英国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体育课程文件,都强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英国政府出资于1998年、1999年相继实施了TOPII计划和Nike/YST女童体育发展计划,其中TOPII计划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帮助体质较差的学生发展其体育能力,而Nike/YST女童体育发展计划则旨在提高15~16岁女童参与体育锻炼的水平。这两项计划的实施表明了英国国家课程改革十分注重面向所有学生,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体育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比较研究对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①英国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的类型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②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原则,这对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③英国的体育课程目标改革正在由注重“学生本位”转变为寻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这一变化趋势对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④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操作层次积极开发和实施“个性化课程”,这一改革理念对于我国体育课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结论

①我国的中学体育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必修课为主,而英国的体育课程既有必修课,又包括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原则”。而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课程所开设的必修课仍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英国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的类型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②在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即如何在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和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之间寻求平衡。而我国当前体育课程目标改革呈现出由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向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转变。英国在课程目标改革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③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操作层次积极开发和实施“个性化课程”,这一改革理念对于我国体育课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  ;  ;  ;  ;  ;  

中英两国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与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_课程设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