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个人-环境契合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国外个人-环境契合研究文献综述

冯利伟,钱梦莹,马凤婷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 以Web of Science的核心子集为数据来源,利用SPSS、CiteSpace软件,通过对高被引文献、关键词热点与趋势的梳理与分析,对国外个人-环境契合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个人-环境契合;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个人-环境契合是工业与组织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Kristof-Brown等,2011),一般指 “个人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与互补性的程度”(Edwards,2007)。个人-环境契合的理论内核最早可追溯到职业选择理论。随后出现的场论(Lewin,1951)与需求压力理论(Murray,1951)则宣告了个人-环境契合理论的初步形成。学者们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在以下方面达成较高共识:契合方式方面发展出互补型、相似型、综合型等类型,契合层次方面发展出个体层面、组织层面、交叉层面等类型,契合层次方面发展出全球层面、产业(行业)层面、职业层面等类型,契合维度方面发展出个人职业契合、个人组织契合、个人-工作契合、个人群体契合、个人上级契合等类型,研究方法上则主要以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与交叉测量为主。近年来,工作中个人-环境契合研究文献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尝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子集为数据来源,综合利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现有的国外个人-环境契合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数据收集

本文使用title=“person environment fit” or “person team fit”等相关关键词为检索依据,对Web of Science的核心子集进行检索。检索截止时间为2017年底,文献类型仅保留“article or review”,最终获得与研究主题相关的350篇有效结果。

三、数据分析

(一)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排名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大部分高被引文献集中于10年之前。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三篇文献分别是《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s’ Fit At Work:A Meta-Analysis of Person-Job, Person-Organization,Person-Group, and Person-Supervisor Fit》、《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 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Organization Fit》,这三篇文献,第一篇是针对个人-环境契合类型的元分析文章,第二篇是个人组织契合的概念、测量和启示方面的综述文章,第三篇是有关文化对个人组织契合的影响,说明经典文献仍然是个人-环境契合现有知识源流的主要来源;追溯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发现,Kristof贡献了2篇文献、Cable贡献了4篇文献,表明了两位作者在该领域的权威学术地位;而只有平均被引有一篇近五年文献,显示近五年并未大规模出现该领域的引领性研究方向。其次,高被引文献的平均共同作者为2.3人,说明文献的集体贡献度较高。最后,从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对个人-环境契合的概念、量表、子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评价的元分析等综述类文献,二是从不同层面对个人-环境契合及其子类型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如组织文化、公共服务动机、工作家庭冲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雇员产出等,其中个人组织契合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子类型,说明个人组织契合在个人-环境契合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高被引文献的分布特征看,个人-环境契合的理论建构、实证研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基于关键词的内容、热点与趋势分析

图1是个人-环境契合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统计出1991-2017年间个人-环境契合文献的关键词614个。其中,工作、绩效、知觉、元分析和工作满意度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关键词,显示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分析方法、边界、结果变量和测量倾向是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绩效是个人-环境契合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工作域是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重要边界,知觉是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重要测量倾向,元分析是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重要方法。从关键词的中心性看,知觉、绩效、元分析的中心性最高,经常与其他关键词同时出现,表明这三个变量与其他变量联系最为紧密。

图 1个人 -环境契合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图 2个人 -环境契合文献关键词 TimeZone图

图2表明,每个阶段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有所不同。第一阶段(1991-1995)处于研究的初始期,文献数量较少,关注的热点主要是个人-环境契合的结果研究,特别是以工作满意度为结果变量的研究,研究主要切入点是契合模型、组织承诺。第二阶段(1996-2000)是初始发展期,文献数量增长仍然缓慢,研究关注的热点开始由结果变量的满意度转向绩效与离职,工作氛围、工作场所的决策力与工作价值观开始受到关注。第三阶段(2001-2005)处于研究的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增幅加大,学者们更加注重通过元分析等实证研究检验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组织价值观一致性契合问题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知觉到的契合度成为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测量方式,工作与社会化研究成为这一阶段的热点。第四阶段(2006-2010)处于研究的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大幅度增加,结果变量仍然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离职倾向问题,互补性契合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引力及职业选择亦广受关注。第五阶段(2011-2017)处于研究的高速发展期,契合的产出问题仍然受到较高关注,组织公民行为成为新的结果变量热点,大量的探寻中介变量的研究开始出现,员工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结合以上聚类表及战略坐标图分析:第一象限中的聚类是目前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热点领域。“个人-工作契合”类团主要建立在与工作压力关联的工作调适理论基础之上,是指在个人与雇主及工作要求完成的任务间的契合度(Kristof, 1996),通常用需要-供给、需求-能力契合来测量。一直以来,个人-工作契合研究主要聚焦在工作要求、工作量、工作不安全感、晋升机会缺失、角色模糊、上级支持缺失、自治权等工作特质上,个人-工作契合对提升工作绩效、减缓工作压力有正向影响(Chilton等,2010)。近年来,个人-工作契合研究开始向个人特质、幸福感等工作特质以外的因素扩展。第二象限中的聚类是目前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次热点领域。“个人-组织契合”类团依托于吸引-选择-摩擦理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个人特征与组织特性的相似性、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相容性、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Kristof-Brown等,2005)。个人组织契合显著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道德行为、压力、工作绩效等(Jansen等2006)。第三象限中的聚类是目前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相对冷门领域。1.“职业契合与幸福感”类团的研究显示,职业兴趣不仅与工作场域内的个人职业契合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工作场域外的员工态度与行为有关系。2.“服务动机与自我效能”类团的研究显示,个人-环境契合会为员工带来更多的满意度及更低的离职率;随着个人团队与个人角色契合度的逐渐提升,个人的成长满意度与绩效也逐渐提升,两部分的关系被个人的总体自我效能中介;而提升个人组织契合度、家庭支持组织知觉、自我效能感能促进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3.“离职倾向与价值观”类团的研究发现,离职倾向是个人-环境契合较为关注的结果变量,价值观契合则是个人组织契合主要的测量维度。4.“核心自我评估与工作特性”类团的研究是近年来在个人-环境契合领域出现的新议题,核心自我评价由控制点、神经质、总体自我效能、自尊四个个性维度构成(Judge等,2001),职业价值、职业契合与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显著预测员工的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状态焦虑与职业满意度扮演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四象限中的聚类是个人-环境契合研究的次热点区域。第一,“组织文化与工作适应”类团是个人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切入点,通过组织文化的定量评价帮助个人组织契合预测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这一经典观点成为诸多后续相关研究的理论源头。第二,“心理授权与绩效”类团的研究显示,心理授权是个人-环境契合与工作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一般在个人-环境契合与工作满意度、角色内绩效间、组织承诺间发挥传导作用。

表1的聚类分析显示个人-环境契合文献关键词的分布情况。

表 1 个人 -环境契合文献关键词聚类列表

依据战略坐标方法,以密度为横轴、向心度为纵轴,绘制战略坐标图(图3)。

图 3个人 -环境契合文献关键词战略坐标图

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农机监理人员,一定要以提升农机整体水平为基准,以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为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农机设备的发展。要积极听取广大农户的农机使用意见,农机使用者是直接与农机接触的人,他们最清楚农机设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四、研究启示

近年来,个人-环境契合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证体系,未来的研究在以下方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一是理论建构与检验应基于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文化背景、国民特质的本土化研究,构建新的理论流派;二是在学科架构上应加强多元学科的交叉融合,从以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学科为主的研究视角向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方向深度扩展,开拓新的理论增长点与知识发展聚落。

很快,一连打到了洞底,消灭了洞内的日本鬼子。马国平指挥战士清理战场。战斗结束后的大别山,被战火摧残得满目疮痍,空气里弥漫着火药与血腥交织的味儿;不远处的山林传来鸟鸣,悲啼婉转。

十多年前,第一次在老宅荒颓的门楼上看见瓦松,就被其嶙峋之态所慑。灰色的,瘦枯的,又有一种倔强,仿佛不是草本植物,而是几百年光阴留下的一把骨头。

[参考文献]

[1] Edwards.The Study of Congruence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Critique and a Proposed Alternative[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7,58(1):51-100.

[2] Lewin.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J].American Catholic Sociological Review,1951,12(2):103.

[3] Murray.Uses of 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51,107(8):577-581.

[4] Kristof.Person-organization fit: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measurement,and implications[J].Personnel Psychology,1996, 49(1):1-49.

[5] Michael A.Chilton,Hardgrave,Armstrong.Performance and strain levels of IT workers engaged in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s:a person-job fit perspective[J].Acm Sigmis Database,2010,41(1):8-35.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erson -Environment Fit in Foreign Countries

FENG Li-wei, QIAN Meng-ying, MA Feng-ting

(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ohhot 01007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core subset of Web of Science as the data source, the author uses software such as SPSS and CiteSpace, and studies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foreign countries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main keywords and tren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research related fields in China.

Key words: person-environment fit;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收稿日期] 2019-05-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1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C630017);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B20160010)

[作者简介] 冯利伟(1979-),男,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871( 2019) 03-0010-03

[责任编辑:高平亮]

标签:;  ;  ;  ;  

国外个人-环境契合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