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生产建设和居民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样加快了电网工程建设的步伐,电网规模逐渐扩大,电网结构也变得越发复杂。但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潜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予以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力设备运维管理风险问题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力设备;运维管理;风险问题;应用
1、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持续、优质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必须顺应此要求做好设备维护,提升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传统的电力设备维护中“一刀切”,“陪巡”、“陪检”情况大量存在,如何提高设备维护质量,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出识别设备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开展设备管理。
2、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分析
2.1差距对比
先进供电企业将状态监测和状态检修作为设备管理的两大支柱,以状态监测为基础制定设备运维策略,状态监测体系化运作,项目覆盖全面,已全部替代停电预防性试验。监测装备技术成熟,优质可靠,有效确保工作的开展,注重历史数据的积累,建立状态监测“知识库”,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丰富的历史数据,设备管理部对状态监测工作全过程监控,工作有效落实。应用此种设备运维方式的供电企业在设备管理方式已取得优异业绩,如某供电局自2012年以来共避免设备故障604起,户均停电时间从2分钟降低到0.7分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设备状态趋势、故障历史、维修历史及厂家建议,结合设备年限、绩效、状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状态监测周期指引及维修周期指引,有效指导日常运维及设备检修,实现设备状态检修。
而目前大部分供电企业电力设备运维策略基本采用“一刀切”的原则,没有针对电网基准风险、设备特点及状态进行差异化定制,基于风险的运维策略调整仅为临时措施,“陪巡”、“陪检”情况大量存在。近来年供电企业大力开展状态监测工作,但状态监测仅作为预防性试验补充,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设备开展了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工作,但覆盖面不全,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设备还未开展,设备运维策略仍较粗放,没有形成基于风险的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要求。
2.2差距分析
由于规程的约束,大部分供电企业的设备运维策略基本沿用传统模式,没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也缺乏数据支撑,因此仍未形成差异化的运维策略。目前仅针对气候、电网变化风险及缺陷等显性问题制定特殊运维措施,覆盖面不足。状态监测不受停电影响,易于操作,数据量充分,更能把握设备状态,因此受到先进电力企业的广泛采用,但于由于预防性试验规程刚性要求,大部分供电企业目前仍以停电试验为主,状态监测仅为补充手段,导致设备采用同样的运维、检修策略。
3、电力设备运维管理风险应用的基本对策
3.1积极推进状态监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①在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设备状态试验的硬性规程中,应对状态监测以及试验两者间的可替换性以及互补性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经历全面的风险管理的评价活动,以试点的方式在停电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关于周期延后同项目取代的研究活动,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传统的监督方式发展为状态监测的转换。②在对运作业务进行全面整合的过程中,应把状态监测的范围延伸至运作单位,把便携式的用于状态监测的设备仪器安装在运维部内,综合巡视工作共同开展状态监测活动,以全面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有效的掌握和控制。③构建起完善的工作系统机制:科学制定出用于状态监测工作专门的任务单,以对工作完成度加以控制和评价;设定具体的项目阀值,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确定专门的数据监测中心部门,将对全部状态监测所得的数据信息发送到电科院,以实现对全部数据的监测、控制、分析和评价,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以实际为出发点对设备状态加以评价
以状态监测所得数据信息为起点,进而综合出厂年限、状态以及绩效等所方面的内容对设备运行的发展状态、故障及维修史、出厂价说明建议等加以全面的评价,以将设备具体运行状态质量反映出来。此外,应以设备的实际状况建立相应的设备状态测评机制,按照资产数据的重要性和充分性,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模型。
3.3多角度、多途径对设备风险进行评估
电网设备存在的风险特点是间接性的损失远远大于直接性的损失,所以对设备风险进行评估应注重从多角度的因素加以考虑,进行多途径的风险评价。通过多种的活动方式对电力设备存在风险的进行全面的测评。对基准风险进行评估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及开展电力设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每年由电力设备管理部门所负责筹划和开展专项活动,并且在电力设备正常运作的基础以及电网正常供给的情况下,综合重要用户使用情况、设备运作状态良好环境等多种常见因素对设备存在的最基本风险进行评价和估测工作。
以问题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满足发生变化或故障的风险管理的要求。当设备出现异常或出现重大变化故障是由设备管理负责部门统一筹划,综合电网系统的运作状态的变化、运作环境的更改、电力设备运行发生障碍、事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设备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定时对设备风险进行评估,运行部门不仅在内部日常工作中开展相应的视察工作,而且也涉及对车间、管理部、设备部等多种部门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监督,以保障他们对设备风险开展的评估活动有效。
3.4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运维风险管理对策
按照风险评价所得的节骨以及形成要素,从而相应地制定出有效的处理对策,把设备风险产生的影响范围维持为合理的范围内,进而借助多样化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及时处理变化后的风险。对风险的合理控制需要不同种类的成本的参与,运维对策的全面制定需综合各项投入及产出间的比例,以防止资源出现大量浪费。按照基准风险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而制定出合理化的运维措施,以为后续开展各项运维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3.5以设备风险管理为核心制定合理、高效的设备运维策略
3.5.1工作思路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其构成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行策略,将设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通过有效的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及应对风险的变化。风险的控制需要各类成本的投入,运行策略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避免资源浪费。
3.5.2运维策略的制定
根据设备基准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差异化的设备运维策略,指导周期性、常态化的运维工作,是运维工作的最低标准;根据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特殊运维策略,应对异常及变化带来的风险;根据持续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临时的运维策略,应对即时发现的风险。
3.5.3检修策略的制定
建立设备检修基准时间表,根据到期前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检修的必要性,当期检修项目及下期检修项目、时间,有的放矢地开展检修工作。
3.5.4更新策略的制定
根据设备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设计年限,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确定采取继续使用、检修延寿还是资产更新的策略,避免仍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设备提前退役及使用价值较低的设备继续高风险运行。同时根据风险值的高低及运行年限进行设备大修技改项目排序,更客观地反映轻重缓急的程度。
4、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应以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问题为基础,进而提出更好促进运维管理风险更好地应用对策,进而构建基于管理风险的电力设备运维对策,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适应了电力设备风险系统管控的制度体系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了全面对设备管理风险加以系统化的监测和控制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皮林.电网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分析[J].通讯世界,2017(09):212-213.
[2]邓湘竹.刍议电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通讯世界,2014,(06):69-70.
论文作者:马建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设备论文; 风险论文; 状态论文; 策略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