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炉法则”在煤矿企业制度建设中的应用和思考论文_郑宗晴

“热炉法则”在煤矿企业制度建设中的应用和思考论文_郑宗晴

华亭煤业公司山寨煤矿 744112

制度就是规程,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和标准,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章、条例、规则、办法等的总称。“热炉法则”作为西方著名的管理理论,对进一步加强矿井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促进工作落实,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热炉法则”概述

“热炉法则”是源自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性原则,意思是说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就如同一个烧红的火炉,如果有人去碰触,一定会让他受到“烫”的处罚。“热炉法则”具有警告性、必惩性、即时性、公平性等四个特征,我们也可以从中形象地阐述出以下四大原则:

1、警告性原则。 “热炉”外观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炉子是热的,是足以灼伤人的,让人一看便知道只要触摸便要烫人,有事先警告的作用。

2、必惩性原则。“热炉”决不会留情面,只要你一碰到火红的热炉,毫无疑问肯定会被火灼伤, 是真的烫人,不是吓唬人的摆设,非常坚决和严肃,说一不二。

3、即时性原则。当你碰到火红的“热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没有时间差,也不会拖泥带水,它能够让你及时、快速地感受到自己被灼伤。

4、公平性原则。“热炉”不管贵贱尊卑,不分男女老少,不论任何时候,谁碰到火红的“热炉”,都会被灼伤,谁碰就会烫谁,“热炉”面前人人平等。

二、山寨煤矿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山寨煤矿结合工作实际,先后组织修订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436章,内容涵盖了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机电技术、人力资源、行政事务、党群工作、节能环保等方方面面,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同时,为进一步规范职工操作行为、确保岗位工种作业人员安全,还制定了77个岗位的《手指口述操作法》和8个专业123个岗位的《操作规程》及《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从理论程度上来讲,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但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力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体系不完善。笔者认为,一项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应当由“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达不到标准要求该“如何考核追究”、“由谁追究”等部分组成。但事实上,现行的管理制度大多在考核人与考核标准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程序性规定。只有评价标准,没有量化规定,即使有量化规定的,在实际执行中多存在“三令五申要考核、重复强调缺追究”的现象,致使很多制度无人监督、无人过问,成为了“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摆设,导致工作人员在心理上的麻木和行动上的我行我素,进而造成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切实有效的执行力。

2.制度学习不深入。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结果。要求职工干好本职工作,首先应当让职工在认知层次上明确所从事岗位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确保安全生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制度的学习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干起工作来不知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标准,从而产生了盲目蛮干、马虎凑合等行为。“执行力=知道+做到”,要切实提高执行力,知道是前提,做到是保障,日常工作中正是由于“不知道”才导致很多工作开展“不给力”、落实不到位。

3、责任追究不严厉。制度本身就是一个“热炉”,它具有“违者必惩”的严肃性和及时性,每个人都应当按规矩办事,一旦有人违反,就必须由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做出处理,使违反制度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单位或个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跟踪不到位,“老好人”思想严重,缺乏抓落实的勇气和魄力,不敢对违反制度者动真碰硬,存在不敢追究、不愿追究或者避重就轻等问题,造成很多制度失之于宽、失之与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坚持用“热炉法则”加强我矿制度建设的途径

1、整章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不仅是规范自身管理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更是确保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政治安全和形象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矿井的不断改革发展,制度建设也需要不断加强和跟进,不适宜的要废止,不完善的要修订,不健全的要制定,并确保各项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同时,制定制度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定制度既要注重操作性,也要注重前瞻性。每一项制度不仅要切合矿井实际,能被绝大多数员工接受,还要管今后一段时间,防止制度的频繁更改,不仅容易增加制度成本,也会影响制度的效力。

(2)制定制度既要注重管事,也要注重管人。每一项制度的设计,不仅要明确到具体的事务,还要覆盖到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

(3)制定制度既要有罚,也要有奖。对违反制度者要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对遵规守纪者也要有相应的奖励条款,通过奖罚对等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自律意识。

2、加强学习,营造人人知晓的制度环境。

制度学习是我们规范管理行为、加强认知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和保证。只有通过学习,让每一位员工对制度了如指掌,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违反后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才能使员工将各项制度铭记心间,才能警钟长鸣,发挥制度的警示作用。

首先,要坚持制度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而制度的执行力首先体现在对制度学习理解的能力。只有深入地学、 系统地学、持久地学、反复地学,才能真正地融会贯通,才能把矿井各项规章制度、 业务流程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不断增强规范运作的意识,严格程序运作规则,提高制度执行力。

其次,要坚持制度学习的硬性约束。为确保学习制度的落实,要求职能部门按规定严格考核,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参加人员、学习效果等方面均做出了要求及考评规定,切实解决意识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学习上不认真的问题。

第三,坚持制度学习 “四个突出”。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性、 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全矿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是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者,也是制度的践行者,要围绕矿井的实际需求提出学习要求, 使学习更具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吸引力。

3、强化执行,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

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力,离开执行力谈制度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系统论原理认为:全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每个环节的连乘积,假设某系统有10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准确率是99%(看似很高的准确率),然而全系统的稳定性只有91%(10个环节准确率99%的连乘积);如果该系统有100环节,则全系统的稳定性只有36%,也就是说酿成风险的可能性会高达64%。

执行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特别是煤矿生产这个高危行业,更不允许有1%的折扣,只有100%的执行,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就像“热炉”一样碰到即伤,没有例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坚持将处理事和处理人相结合,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追究部门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及时通报处理结果,坚持做到“以案说法”,以此强化制度的说服力、约束力和执行力,推进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4、公平公正,构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有效机制。

在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刚性上,每一位职工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谁都没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就像“热炉”一样“六亲不认”。我们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引导,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牢固树立按制度、按规矩办事的观念,坚决消除权高于制度、情大于制度等特权思想,养成自觉遵守、严格执行的良好习惯,真正把制度转化为每一位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制度,就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才能真正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郑宗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热炉法则”在煤矿企业制度建设中的应用和思考论文_郑宗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