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宏观经济审计学新学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审计学论文,新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宏观经济审计学之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审计之对象及其特点
宏观经济审计的对象,是审核评价国民经济总体的协调发展对称关系,即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要素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对称关系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从这个对象看,开展宏观经济审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1)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2)审计的重点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对称关系
(3)宏观经济审计与微观经济审计的区别
2.宏观经济审计的概念及其含义
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主要区别是把审计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即宏观经济审计活动、中观经济审计活动和微观经济审计活动。由于宏观经济审计的范围、内容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称为国民经济审计。所谓国民经济审计,是指在一定体制和授权下,政府审计系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有关经济资料,独立监督、评价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目标(综合协调与对称)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一种活动。
以上对宏观经济审计定义的界定有5点含义:
(1)它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
(2)“在一定体制和授权下”,是指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审计法》和有关审计法规赋予审计的职权和职责。
(3)审计目标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际的一致性。
(4)宏观经济审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5)宏观经济审计与微观经济审计相结合。
3.宏观经济审计学之研究对象及其概念
宏观经济审计的实践活动及其规律构成了宏观经济审计学的研究对象。它包括宏观经济审计实践的描述和理论的阐明两个部分,目的是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探索方法和指导实践。因此,宏观经济审计学亦称为国民经济审计学,它是在宏观经济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及在经济学和审计学原理的指导下,研究如何审核评价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对称发展关系并形成审计决策分析的方法论。可见,它是一门研究审核评价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对称关系并形成审计成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的应用经济新学科新学问。
二、宏观经济审计的内容
宏观经济审计可归纳为两大审计内容:
1.宏观经济规划与决策审计
宏观经济规划与决策审计是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预测前景和规划未来服务的。它首先是充分利用政府发改委、国资委、能管委、银监会、财政、税务、海关、金融、商务、环保等专业经济监督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信息(如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统配规划、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信贷规划等),以及统计信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会计信息(如国民收入账户、现金流量账户、国民资产负债表等),对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对称关系专题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然后在这基础上,把通过科学决策程序所确定的目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加以综合汇总及协调,形成审计信息或产出审计成果,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及有关部门,使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充分发挥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提醒注意、协助解决问题的作用,即参政、议政、促政。
2.宏观经济控制与业绩评价审计
宏观经济控制与业绩评价审计是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分析过去和控制现在服务的。它首先运用审计专项调研和行业审计(在一定特定条件下也可理解为中观经济审计)的方法,取得大量的综合的中观和宏观经济信息及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并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和复算(验算),然后针对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宏观经济审计报告及决策分析来考核与评价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状况及其经济决策者的实绩和效果,并确定他们的经济责任。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立即反馈给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审计信息(成果)向政府决策意识的良性循环转化。
三、宏观经济审计学之科学研究方法与宏观经济审计的工作方法
(一)宏观经济审计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创建宏观经济审计学新学科的构想,拟对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经验层次、理论层次和哲学层次。
1.经验层次。
(1)回溯历史的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既要追溯审计工作之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又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审计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
(2)总结经验的方法。所谓经验就是人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研究宏观经济审计学也与研究其他学科一样,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不能仅停留在一般的感性经验总结上,还要从理论上解释其内涵揭示其规律,不断地提高该门学科的研究水平。
2.理论层次。
(1)科学抽象方法。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其本质,揭示该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宏观经济审计学的理论体系是由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关系(规律)所构成的;宏观经济审计学基本关系(规律)是对宏观经济监督、评价和协调活动中互为联系的各个方面的实践描述、理论阐明和规律揭示;而宏观经济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则是一种用压缩形式表现出大量知识的高度概括,它是经过反复的科学抽象而逐步形成的,是科学抽象的“直接产品”。
(2)逻辑方法。在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方法有:比较与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例如用类比方法从相关学科中引进宏观经济审计学理论框架的设想,也可以引进相似或相近的观点、概念和方法;宏观经济审计工作的规律可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概括,而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则常用于引进其他科学的原理来推导该门学科研究中的个别结论。
(3)数学方法。如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宏观经济审计的基础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应用数学公理公方法建立该学科理论体系;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这个模型的“投入”,是指社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物的消耗,“产出”则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其分配去向。如运用价值形态反映的产品投入产出模型所提供的数据,重点分析和评价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互为依存的协调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协调关系,社会总产品和各部门产品的物质消耗c、劳动报酬v和社会纯收入m之间的协调关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协调关系,以及投入与产出各种综合协调对称关系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运用耗散结构的分析方法,定量反映国民经济价值运动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宏观经济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型。
(4)移植原理方法。例如审计学与诸多学科互相交叉和浸透,应用移植法又可以综合成许多分支学科:环境审计学、审计未来学、审计决策学、审计环境学、审计法学、审计心理学、审计行为学和审计协调学等等。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人才的生产过程直到结束(退休或死亡),可以用价值来核算其支出成本及其收益;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或读到博士,从学校走向社会为国家创造多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支出多少国家成本、集体成本和个人成本,而所有支付的成本及其收益回报是否合理和科学?这项工作就得由审计部门来监督、检查和评价,因此,也可以建立一门分支学科———人才审计学。
3.哲学层次。开展宏观经济审计学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才能推动该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哲学既教人聪明,又是各门具体学科之“母亲”。
(二)宏观经济审计的具体工作方法
开展宏观经济审计工作应首先考虑以下7项具体工作方法:
1.宏观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它是对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宏观或中观)的经济运行、发展状况进行总体地系统地评价、监督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重点主要是:生产力布局情况,国民经济两大部类比例情况,积累与消费的协调对称情况,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协调发展等。
2.宏观经济增长水平审计的方法。它是审查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宏观或中观)经济增长速度的质量是否适当的一种审计方法。重点考核国民收入增长率、积累率和积累效益系数三大指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过审计找出经济增长比例失调、造成经济效益明升暗降的主要原因及领导责任,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3.宏观经济运行水平审计的方法。它是从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宏观或中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和非均衡状态出发,找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配方,审查经济运行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审计的方法。这是从全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宏观或中观)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各种资源(包括生态资源和人力、人力资源)组合方式出发,审核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审计方法。重点是查实造成经济负效应的经济责任。
5.宏观经济政策审计的方法。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导宏观经济运行的依据,也是政府审计机关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主要内容包括财政税收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货币外汇政策、产业政策、会计政策、“三农”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股市政策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等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揭露制订与执行各项经济政策的优劣好差,以建立、充实和完善我国政策法规体系,达到依法治国之目的。
6.宏观会计审计的方法。宏观会计亦称为社会会计或国民经济会计,它是对国民经济总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与管理的现代会计发展之重要标志。此项审计工作要借助国民收入账户、资金流量账户、投入产出表、国民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五个宏观会计报表(账户),主要审核与评价社会总资金运动核算体系和监控体系,以及社会咨询服务体系的合法、合理性及其效益。通过审计找出社会总资金收支计划与执行效果的偏差原因,特别对资金流失问题要重点审计。
7.综合评价宏观经济效益的方法。以下九项指标,其中①为核心指标,其余均为从属指标:
①综合经济效益系数,现行的算式是:
综合经济效益系数(%)=成本净值率×资产净值率
关于“资产平均总额”指标的确定,我认为“期初数”应当适当调整,期初数与期末数不能直接相加。因为两者不在同一时点上,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因此“资产平均总额”应调整为:
资产平均总额=犤期初资产总额(1+当年市场综合物价变动率)+期末资产总额犦/2
故上式可以改进为:
综合经济效益系数(%)=成本净值率×资产净值率
由上式可推导为:
资金占用费=资本成本率×(1-筹集费率)=资金成本率×(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其中:筹集费率即为资金筹集费占筹集资金总额的比率。此外,还有另一种计算方法是:
资金占用费=资金占用额×折算系数
如何确定折算系数?有的学者主张折算系数一般应与国际平均贷款利息率相接近。
采用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总成本同资金占用费可以直接相加,系数可用绝对数表示;缺点是综合经济效益系数的高低要受资金成本率或者国际贷款利息率变动的影响。
②成本净值率,算式是:
这个指标实际就是调整后算式①的前部分。它反映一定时期各物质生产部门每支出百元成本可以获得多少元国民收入,即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率。
③资产净值率,算式是: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算式是:
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物质生产部门平均每个劳动者能创造多少国民收入。
⑤能源利用系数,算式是:
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物质生产部门消费每吨标准能源提供多少元国民收入。
⑥资产纳税率,其算式是:
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物质生产部门每百元资产占用提供的入库纳税总额,它能反映各物质生产部门资产占用对国家财政收入所做的贡献。
⑦资本保值增值率,现行的算式是:
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各物质生产部门投入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
⑧社会贡献率,现行的算式是:
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各物质生产部门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综合能力。
⑨社会积累率,算式是:
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各物质生产部门在“社会贡献总额”中属于“上交国家财政”的比重。
以上9个指标构成了综合评价宏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同时,这9个指标也是评价中观或微观经济效益最基本的指标。根据中观或微观(单位)的具体经营特点和评价内容要求,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考核指标,例如评价偿债能力可采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速动比率等指标;分析营运能力可采用营运资本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等指标;考核盈利能力可使用资本金周转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这样,就可以把评价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分别与评价中观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标签:审计学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