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模式下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制定初探
王 鑫
(广东开放大学,广州 510091)
【摘 要】 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容。作者主持了“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及本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针对学分认证与转换细则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提供经验指导。
【关键词】 学分银行;学分认定;学分转化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引领未来的主导理念,[1]学分银行实现了教育领域的相互融合,[2]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各类教育成果的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3—4]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学分认定与转换都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容。[5]
然而,我国学分银行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国家多次发文,强调建立学分银行的紧迫性及构建学分互认与转换制度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6]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7]
一、广东省学分银行的建设概况
2014年12月,为“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广东省教育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8]2015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落实了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建设步骤等,方案同时指出学分银行的管理与执行机构为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为“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学分银行的建设、管理与运行,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挂靠广东开放大学。[9]同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再次发文宣布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成立,同时任命广东开放大学副校长为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2016年,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以广东开放大学为试点,正式启动了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试点工作。[10]
广东开放大学自2014年起,已开始筹备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及学分银行的前期工作,并分别于2015年4月和2015年10月两次组织申报“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学分认证与转换工作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2016年开始,广东开放大学在4个本科专业和15个专科专业,近1万名学生中开展“专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试点工作,相应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于2017年春季学期正式启用,目前已试行两个学期。此外,为支撑学分认证与转换工作的顺利开展,广东开放大学自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总则(试行)》、《本科(专升本)专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试行)》、《专科专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试行)》等文件,并成立了相应的学分认定委员会。2018年6月,广东开放大学再次组织申报“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并准备进一步扩大试点专业范围。
除以上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试点工作外,关于“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2016年6月,在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广东开放大学牵头,多家单位共同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起草与研制工作。该标准是行业能力的母标准,是制定专业标准、制定院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的重要依据,可以实现院校间学习成果互认,避免重复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对改革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于2016年12月通过广东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并与2017年3月被批准发布,2017年6月开始实施,成为全国首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教育领域标准的空白,相关内容已写入《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奠定了广东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制度基础。
2) 对标《办法》中船长尺度情况,统计至2016年底,在京杭运河航行且船长>45 m的江苏、浙江、山东籍船舶共计18 130艘(见图1,根据各省交通部门提供数据整理),可知各地已全面突破《办法》中三级航段单船总长≤45 m的要求。此外,船舶大型化态势明显,三省船长>65 m的船舶保有量共计2 184艘,也已然难以满足《办法》中二级航段单船总长≤67.6 m的要求。[2]
笔者有幸主持了“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及本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对学分认证与转换工作有自己的一些见解,而且针对学分认证与转换细则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
二、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
(2)在制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时,应尽量避免设置“部分认定”规则。例如,不应出现“可认定转换为对应课程三分之一的学分”或“可认定并转换为本专业对应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学分”类的描述,因为如何让学生补全该课程剩下的学分是非常难以实际操作和界定的。虽然可以规定“让学生学习剩下的课程内容以补全课程学分”,但因为涉及学习情况、到课情况、课程考核、资料存储等各种问题,实际操作难度较高且不利于教学管理。因此,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认定”的课程改为全部认定或完全不认。
1.前期准备阶段
(2)相同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及技能竞赛的学分不得重复转换,以最高级所认定的学分进行转换。
全面发展,根据创新教学体系需求,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综合性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以教书育人为本,将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就知识体系而言,其专业化就是个体与团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形成彼此的独立性。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会削弱高职院校组织整体化进程过程中呈现出的一致性,与此同时,也会对整个组织内部元素之间的联系起到一定的弱化作用,继而降低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使高职院校逐渐向“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方向发展。这种状况不利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不能更好地契合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需要。
近些年,人们护理意识的增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完全局限手术治疗,同时也上升到科学的护理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实施优质护理其效果最为显著。
同时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国内外资历框架概况和学分认定与转换情况文献的整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同时前后赴多地进行调研,对于总结经验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的验证。
2.中期研制阶段
本团队首先确立了本专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制定的技术路线(如图1),并结合本专业学习和工作的特色,制订符合本专业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基本框架。其次,按照技术路线收集本专业的国内外学历教育情况,统计与本专业所开设专业课程名称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课程信息,并与本专业课程建立衔接或认证的初步关系。同时,通过向相关行业企业发放《非学历成果采集表》的形式搜集与本专业相关的培训证书、研究成果、获奖证书、科研项目、相关工作等非学历教育成果。之后结合初步制定的基本框架要素,对以上所收集的非学历教育成果的种类、级别、认可程度、难易级别等要素进行分析,进行去伪存真的筛选,保留有含金量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细化评分要素。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收集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与本专业课程建立初步对应关系。并与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反复商讨并修改资历框架要素、学历和非学历成果认证评定办法。
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形成细则阶段
基于中期研制阶段形成的资历框架要素和学历及非学历成果认证评定办法细化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首先,在学历成果认定方面,本团队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制定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具体如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由学校相关部门统一制定转换规则;针对本专业已开设的20门专业课,罗列整理出国内外课程名称相近课程,凡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已参加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学习的学习者,原所学课程名称相同或相近,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度情况,可认定转换为本专业对应课程的学分。其次,在非学历成果方面,本团队聘请了行业内部的顶级专家,对非学历教育成果的各项指标进行论证分析,针对现状和特色制定适合本专业的非学历成果与学历教育沟通的方案,探索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规则,分别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经历经验等方面制定了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
地质类分析模型主要是确定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范围,研究发现,断层两侧的影响距离Lf主要与断层类型、断层两盘及断层落差有关,并且满足关系式(2):
4.应用推广阶段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内容,体现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的一体化设计。此外,在学校的招生工作、专业介绍、课程介绍中增加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宣传和推广。本专业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对学生提交材料的审核和认定,及对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修订。
三、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设计的考量
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设计内容时需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
1.简易性
(1)设置认定与转换细则时,应尽量避免需要大量人工判定或学生难以提供佐证材料的认证方式,而应尽量采取可以转换成计算机能自动判别的规则。如,不应在细则中对原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或学分进行规定,因为以上内容从学生角度出发难以提供佐证材料,且根据教学规律,以上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即使同一学校的同一课程,也可能出现更改教材、变动教学大纲等情况,人工判定与现有课程相似度的工作量巨大且不可重复,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本专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3)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应尽量依托信息管理平台,避免传统纸质文件递交及人工传送等流程,增加工作效率。此外,信息管理平台应尽可能与学校教务管理平台和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对接,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于2017年1月启动建设,2017年12月通过项目验收。目前正处于测试和完善阶段,计划于2018年6月试运行,该信息管理平台可完成个人信息维护、资历成果添加、审核、转换等步骤。
(4)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字数不宜过多,尽量简单明了、避免重复性描述的内容,能用图表表达就不用文字描述。因为,细则面对的阅读对象主要为学生或社会人员,其面对冗长的说明内容不一定有耐心看完,很可能导致错过重要信息。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根据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和各项管理制度搭建起的框架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建全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保障。财务信息标准化的实施,使从事汇总工作的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即可完成数据摘取和汇总,从而不用再对非标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调整,这样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信息得以最快捷的反映,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2.适应性
(1)原所学名称相同或相近的课程需通过原课程的考核要求方可进行学分认定,如应在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中规定“原课程成绩需在60分以上方可认定”等要求,并要求学生提供成绩单以作为佐证参考,具体成绩分值可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有所调整。
CRD法即交叉中隔壁法,在隧道施工中,先掘开隧道的一侧作为施工部分,作中隔壁和横隔壁,再挖开隧道的另一侧,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方法。简单说,就是把大的隧道分为上下左右若干个断面,在每个单面进行单独的施工,随后将所有断面施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隧道[1]。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土层结构本身的暂时稳定性,加以进行网状支护形式,围岩或者土层表面形成一个密贴性薄壁支持结构,并采用横隔板和中隔板承担部分压力[2],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保证了隧道施工效率。
(3)可替换课程学分的非学历教育成果应能充分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学习。如果非学历教育成果仅能体现课程中某些章节的学习内容,而不能覆盖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则建议不转换或只部分转换(如上所述,部分转换涉及具体操作问题,实际转换难度较大,不建议采用)。
(4)如今社会上各种证书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在设置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时,可以替换成课程学分的证书(如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大赛获奖证书等)应尽量只采用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证书,且数量宜少不宜多。
(3)为避免已获得其他学校毕业证书的学习者拿已修课程反复申请其他学校相同专业的毕业证书,或极易拿到毕业证书的情况出现,应规定最高转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如,应在细则中注明“学习者已认定的学历教育课程学分或非学历教育成果转换为本专业学历教育课程学分,最高转换学分不得超过毕业总学分的40%”。
(2)基于目前教育现状考虑,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两者应做明确区分。在设置学生已修课程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时,应注意设置“(现有)专业核心课程不能用已修的选修课程进行替换”,或“原选修课程不能进行课程替换”等规定。
(5)设置经历经验认定规则时,门槛不应过低,而应主要为资历老但学历低的人群考虑,本着吸引高层次、高水平的优秀行业工作者为目标设置认定规则,为这部分人群建立学历的上升通道。
3.时效性
(1)学历成果的时效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设置转换的有效期。一般而言,被转换学分的课程有效期为从学习者获得课程成绩或证书之日起5到8年内有效。但涉及时事政治、经济、法规等时效性较强的课程或内容更新换代较快的前沿课程应缩短认证的有效期。
(2)非学历成果的时效性。应根据非学历成果的性质设置不同的认定期限,被转换学分的证书有效期通常为从学习者获得证书之日起8年内有效,部分有效期限可根据证书和课程的性质酌情缩短。但在设置经历经验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时,可能出现认证有效期比经历经验有效期长的情况。例如,本专业细则对参与编写标准的经历制定了相应的转换条件,并规定“标准认定的有效期自标准正式发布之日起8年内有效”,但标准的有效期平均仅为5年,超出5年的标准一般被更新或废止,此处认定的有效期超出了标准的有效期,是考虑到标准的研制与编制变动较小,且不能因为标准有效期短就不认可学生具有标准编写的能力。
4.全面性
(1)制定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时应结合其他认证规则全盘、系统性考虑,防止出现循环反复认证的漏洞发生。尤其是当一个资格证书可以选择性兑换几门课程,或行业中有文件规定课程可以兑换相应资格证书的情况下应格外注意。
团队成员的组建:在项目组基本成员的基础上,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组成本专业的学分银行科研团队和学分认定委员会。基于团队的顶层设计,分别从科研和应用两方面展开工作,同时基层应用齐头并进进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科研与现实脱节的情况。
综上可见,氧传感器只能针对理论空燃比检测出混合汽稀或浓,空燃比传感器有着与空燃比成比例的特性,可以更详细地检测空燃比,而且在控制速度上,空燃比传感器在检测到理论空燃比发生偏差时可及时给予修正,氧传感器只可以针对理论空燃比检测出浓或稀,与空燃比传感器相比补偿时间过长。所以目前随着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几乎所有车型的空燃比传感器都被作为主氧传感器使用。
四、学分认证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第一,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专业间,存在课程名称相同学分不同的现象,学分设置较为混乱。课程学分多以学时为参考,但由于没有规范的衡量标准,学分不能体现学习成果,因此,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认定和转换细则中,不建议将学分列入评价指标。
3.1 组培苗炼苗 苗高2.0 cm,叶片数2叶1心,根数2~3条时,组培苗达到出瓶移栽标准。将组培瓶移入大棚炼苗3~5 d,适当遮阴,将光照强度控制在6 000~10 000 lx。
第二,主观意识对非学历成果的认定与转换规则的影响较大。在细则制定过程中,因专家个人经历喜好等主观原因会造成认知和判断偏颇,因此应广泛征求意见,取平均建议。
第三,鉴于不同学科具有不同属性,如文理科差别、新旧专业差别、理论实践差别,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有效地制定符合各专业特色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因此,学校的总体框架规范不应固化,设立通适要求即可,应允许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灵活把握,进行多元化的尝试,才能尽快摸索出适合各专业操作与运行的学分转换之路。
脚下的稳定性是对拉丁舞者最基本的要求,脚下也是最能体现舞者基本功的,不管是在表演中还是在比赛中这都是舞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脚下的稳定性反映了脚下与地板的关系也决定了动作的力度。
第四,“学分银行”制度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教育改革,可能对未来教育的发展产生方向性影响,故意图谋求短时间内设计出一步到位、完善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试推行之初,应给予各专业充分的权限,根据自身实际运行情况发生经常性地调整,甚至允许犯错和走弯路,才能用最短的时间积累经验,形成切实有效的学分认定规则,推进学分银行的构建。
五、学分银行的推广困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分银行的构建起步较晚,当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将国外较为成熟的学分银行制度直接拿来套用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皆因我国缺乏相应的教育标准体系和配套的教育模式。因此,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分银行制度,或如何调整我国现有教育模式以适应学分银行的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在推广应用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教育缺乏统一的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导致教育水平差异较大,而各高校间又缺乏相互信任和认同,造成制定学分互认规则时,往往对非本校学习的已修课程规定了针对学分、教材和知识点重合度的认定过程。这些认定过程需要的工作量大且操作不便,不利于学分互认工作的开展。因此,尽快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才是确保学分银行能顺利开展的前提。
第二,当前中国高校多采用班级制对学生进行管理,该方式与“学分银行”及终身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教育改革。因此,打破班级、年级束缚,改用更为灵活、多变的学分制管理才是高校顺应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学分银行的落实,还需改变我国选修课的角色。当前,我国选修课已成为易过、凑分课程的代名词,即使同一学校的同一课程,在同时作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开出时,在考勤、知识掌握、作业量、考试要求等方面均存在云泥之别。开放必修课,将必修课选修化,一方面能避免学生选修一些容易过关的课程凑数而出现“短路”现象,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落实学分银行制度。
为此,如何构建更为灵活开放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已成为与构建学分银行制度同等重要的大事。
【参考文献】
[1]余燕芳,葛正鹏.基于国际比较的学分银行学分内涵及学习成果转换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2):66—73.
[2]吴南中.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4):72—78.
[3]徐锋.从构建学分银行的视角分析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3):31—32.
[4]包华影,王法新,刘远霞,钟秉林.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规则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6(9):48—52+80.
[5]王海东,韩民.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相关概念及问题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61—67.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29.
[7]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Z].2016-11-29.
[8]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192号)[Z].2014-12-15.
[9]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教高函〔2015〕125号)[Z].2015-07-03.
[10]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通知(粤教高〔2015〕7号)[Z]2015-08-1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ormulation of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Conversion Rules under the Credit Bank Model
WANG Xin
(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91, China)
【Abstract 】The credit bank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and it is also the effective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cert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rul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redit bank, and it is also a key system of rules, which determines whether the credit bank can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What kind of credit bank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how to formulate the rules of credit cert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Credit Bank, and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the rules of credit recognition and conversion. In addition, from the micro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of credit cert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the solution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macro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model which hinders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bank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redit bank; credit recognition; credit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94(2019)07-0085-05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9.07.016
【收稿日期】 2019- 02- 24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成人教育国家标准的应用可行性研究——以云浮地区为例”,项目编号为GD17XJY29
【作者简介】 王鑫(1983—),女,河北涿鹿人,博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标准化、学分转换。
(编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