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活动对话,和生活共舞论文_王爱珍

与活动对话,和生活共舞论文_王爱珍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田庄小学 266721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把握《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以活动为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得到自我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面向学生,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不断提高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健康地成长。

一、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灵魂

1.在“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动”中获得快乐成长。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由于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由此而带来的是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或肤浅和表面化。在认识与行为兴趣上,指向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远高于指向活动结果的间接兴趣。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品德教育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手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做人处世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2.增强学生活动体验,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教学中我让动手做些小实验、小制作,通过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劳动和操作技能。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学生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可以调动学生投入情感,使学习者身临其境,主动地探求知识,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学生不仅喜欢看,而且乐于表演。教学案例《努力才会有收获》,在听完《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后,学生们总结出:努力才会有收获。教师随即提出:想不想验证这个结论?那下面我们来做夹豆比赛,看谁在一分钟之内,夹的豆子数量最多,我们要评出奖来。学生在教师的指示下做夹豆子比赛。比赛完成,每组有一位获奖者,教师采访他们:你们为什么能得奖呢?然后讨论:对没得奖的同学来说,他们有没有收获呢?这样学生在一次次地活动体验中懂得了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有时看不见的经验,摸不着的教训也是一种收获。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的创设,对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发挥了较好的催化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3.教学中充分发掘家庭资源,拓宽活动途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最能激发人的情感,是最具亲和力的地方。选取教学需要的独特的家庭教育资源,不仅能增加教育的亲近感,还能增强活动的说服力,丰富学习活动经验。如教学《我和爸爸妈妈》一课时,学生纷纷拿来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照片唤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的美好回忆,重温了家庭生活的温暖,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家的情意。从活动中他们明白了虽然自己与父母朝夕相处,但对于他们自己很缺乏了解,其实父母平日非常辛劳。因此激发起他们了解父母的欲望,由活动而产生对心灵的触动到自主地去了解,这些都是在活动中不断动态生成的新的内容。也就是说,活动在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不断产生了新的内容,产生了新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新动向,引导学生将活动不断向深处开展,拓宽活动途径,使学生有所获。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学生体验到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温馨,这种情感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呈现给学生的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点,也不是支离破碎的经验,而是彼此联系的活动和体验。通过活动,从体验到认识,胜过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二、课程源于生活,彰显生活

1.走进生活天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例如教学《寻找春天》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校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让学生把自己寻找、观察、感受体验到的春天,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激发生活兴趣,引领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自主学习,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我有一双小巧手》教学中,主要通过“比赛与整理”这一线索贯穿到能戴好自己的红领巾,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延续到学生家庭日常生活的起居、洗漱、叠衣服、叠被子等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投入的状态下,完成教学目标。

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源泉,只有把握了生活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才会彰显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认知,因此要从学生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做人。

论文作者:王爱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与活动对话,和生活共舞论文_王爱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