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3;11”以来的全球反美主义浪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反美论文,主义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3-0072-0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美国确立和巩固单极霸权地位。与美全球霸权扩张如影随形的,是全世界都弥漫了反美主义的情绪,反美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生态中时髦的词汇。“9·11”恐怖袭击事件,既是反美主义的极端表现,也是反美主义掀起新高的标志,其对国际形势的冲击和影响至今仍在发酵。“9·11”事件已过去五年多,美国内针对恐怖袭击和反美主义展开多场辩论,但美国的反思和政策调整并未促使反美浪潮有所消退,五年多来全球反美主义呈现了新的特质,并对美安全形势和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本文尝试加以探讨的。美本土也存在反美主义(有译为“非美主义”),多源于上世纪60年代反叛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思潮,被称为“另类的宗教信仰”①,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全球反美主义的定义
确实很难给反美主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个词本身是个可供辩论的概念,其参考范围很广且变化不定”② 43。“反美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不同时代的反美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反美主义还具有地域特点,拉美、欧洲、东亚、中东的反美主义各有不同根源和动机。反美主义外化的载体多样,既有民间个体,也可是某些非国家实体,如塔利班、哈巴斯、真主党等,还可指民族国家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反美主义既是一种观念,也表现为具体的行动。总之,反美主义如此宽泛,“几乎所有批评这个国家的言论都会被啪地一巴掌打过来,贴上这个贬义的标签”③。
许多学者试图给反美主义进行分类。美国学者阿尔温·Z.鲁宾斯坦(Alvin Z.Rubinstein)和唐纳德·E.史密斯(Donald E.Smith)把反美主义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④
(1)问题导向型的反美主义(Issue-oriented Anti-Americanism):是一种对美国政府的特定政策、行为的不满。保罗·特罗特(Paul Trout)认为,反美主义的范围应加以严格限制,“一个主张被贴上反美的标签只能根据主张的内容,而不考虑谁说的或为什么这样说”。⑤ 目前,此种类型被认为是反美主义的主要类型,即反对美国某些特定政策实例,如美在中东偏袒以色列并支持独裁政权,激化了中东的民族矛盾,美在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激起了拉美的反感等。
(2)意识形态型反美主义(Ideological Anti-Americanism):指对美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制度本身的反对。比如,对于美国的基督教教义中宣传的民主改造思想的反对,对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带来的现代化的反感,反对美国对于别国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入侵”等。
(3)工具型反美主义(Instrumental Anti-Americanism):指政府教唆、煽动或者(和)操纵针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反美主义成为国内政治可资利用的工具。美国国际事务中心全球研究室主任巴里·鲁宾认为,在中东,反美主义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激进的统治者和各种革命运动甚至是温和的政权,都可以利用它来凝聚国内支持者和追求地区目标而无需付出任何代价。⑥
全球反美主义的简要历史回顾
在美国建国之前,欧洲反美主义思想就开始兴起。欧洲最初的反美主义指的是反对北美大陆,而不仅仅是美国。后来演变为对美国政治民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感和厌恶。欧洲的反美主义主要出于欧洲人自身的文化优越感和对美国新大陆的不认同。安德鲁·罗斯(Andrew Ross)认为,欧洲的反美主义属于来自上层的反美主义。⑦ 它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欧洲人认为美洲大陆的气候致使美洲的物种在本质上较欧洲低劣,并不断走向衰落;美国缺乏启蒙思想,仅存在灰色的物质主义(Materialism),美国人崇尚的自由思想只是幻想;美国倡导的种族混合不利于种族进化,而种族自由平等的观念无异于消灭种族;“美国化”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美国代表了现代化的诸多问题,如无视环境、轻视文化和倡导消费主义至上(Consumerism)等。⑧
“来自下层的反美主义则不同,植根于对种族灭绝和奴隶制的残忍历史的愤怒,以及对美国领土扩张的不满”⑦。19世纪以来,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力推行殖民扩张和武力干预政策。在1900—1921年,美国在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巴拿马、墨西哥等国发起28次军事干涉。⑨ 美国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拉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乌拉圭作家何塞·恩里克·罗多(Jose Enrique Rodo)在1900年出版的代表作《爱丽儿》中对美国在拉美的殖民扩张进行了抨击,将美国描绘成粗暴而贪婪的“半人半兽怪物”。罗多的思想在拉美国家广为流传,成为这一地区反美主义思潮的起源。⑩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的势力范围超越了门罗宣言中提到的“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范围,触角伸至全球范围。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及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等考虑,在东南亚、中东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力宣传美式民主管理,扶持亲美的独裁政权,同时通过推广自由市场经济和扩大国际贸易和投资来进行经济控制。面对美的高压和制裁,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反美主义不断滋长和升温。
“9·11”事件以来反美主义的主要特点
反美主义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一个高潮。而“9·11”事件以后,反美现象变得更加广泛、更为深入。面对超级大国的美国,人们在感叹“美国世纪”到来的同时,也惊呼“反美世纪”来临。美籍东欧学者伊凡·克拉斯蒂夫在《民主杂志》中指出,“‘9·11’标志着非对称性时代的来临,也使美国世纪突然终结”,而“我们现在进入的时代很可能将被称为反美的世纪”。他认为,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而美国人会发现,在历史终结处等待美国的是反美主义。反美主义已经进入了“世界政治的主流”,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不满与焦虑,以及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都会以“反美主义”来表现。(11)“9·11”以来反美主义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全球反美阵营呈扩大之势,反美势力的自觉性不断加强
除西欧、拉美之外,巴西、印尼、俄罗斯,甚至美国的盟国日本和韩国,反美主义思想都在兴起。在拉美,敢跟美国叫板的多个左翼政权上台。美国《纽约时报》撰文称,“拉美已有3/4的政权掌握在左翼领导人手中”(12),其与美国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在西亚和中东,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哈马斯在巴议会选举中上台,伊朗选举出强硬派总统,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议会选举中势力上升,黎以冲突后黎真主党受到民众更广泛的支持和拥护。阿拉伯温和派如沙特、埃及、约旦等国不但与美“民主改造计划”拉开距离,且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对美中东政策提出批评。欧洲多国与美在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解决的办法等问题上意见分歧扩大。欧洲希望借助大国合作、发挥多边机制的作用,与美单边黩武形成鲜明对比。
从深度上看,反美情绪不断由自发上升为自觉。反美主义不局限于反对美国的情绪宣泄,如举行游行示威、焚烧美国国旗等个体行为,更上升为群体的政治行动纲领和政策主张,在中东甚至有成为“主流思潮”的倾向,带有鲜明的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民族主义诉求。有学者认为,这种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有组织、自觉的“软抗衡”力量,甚至比暴力行为的潜在影响更大。(11)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东反美情绪上升最快,甚至美在中东的盟友如埃及、沙特不赞同美政策的人数也高达90%以上。⑨ 据德国组织马歇尔基金民调显示,欧洲国家的反美情绪也大幅增长,不赞成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欧洲公民从5年前的57%上升到77%,希望美国领导全球则由64%急降至37%。英、法、俄等12国民众甚至大多认为美国而非伊朗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13) 日本《读卖新闻》调查也显示,美在亚洲形象呈下降趋势,尤其在穆斯林人口众多的马来西亚和印尼表现明显。(14)
2.反美势力手段更趋多元化,对美国政治、经济、安全利益构成巨大挑战,使美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
“9·11”以后,反美势力以极端和不对称手段与美较量的意愿上升,不断策划恐怖袭击,制造反美事端,致使地区动荡局势时有升温,从西亚、南亚、中东一直延伸到欧洲的地区成为世界的“恐怖链”、“不稳定弧”和“动荡弧”。美国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有学者认为,反美势力的崛起,以及利用极端暴力行动打击美国,极大牵制了美全球“谋霸”战略。美替自己树立了一个继苏联之后的战略敌人,这个敌人甚至比苏联更加没有理性,因而更为可怕。(15) 美与反美阵营和恐怖势力间的“两极对抗”还会进一步发展。
反美国家多为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伊朗和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利用油气资源与美国展开没有“硝烟”的战争。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带领南美国家开展油气资源国有化运动,实施“资源民族主义”,与美国抗衡。美国指责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暗中推高油价牟取实利,称上述国家为“石油恶霸”。此外,俄罗斯强化对独联体控制,抵消“颜色革命”影响,甚至提出建立“能源轴心”与美抗衡。伊朗、朝鲜通过拥核等手段与美开展斗争。朝鲜“以强硬对强硬”,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伊朗坚称有拥核权利,与美多方周旋。
3.宗教反美势力突显,意识形态对立因素明显
伊斯兰教与美所信奉的基督教斗争和对立已有千年历史,双方教义相互抵触,在现实中不断相互妖魔化。“9·11”事件发生以后,美主流社会从恐怖分子多为穆斯林出发,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联系起来,激起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弹,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矛盾空前激化,甚至印尼、马来西亚等温和穆斯林反美情绪上扬。同时,中东地区成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反美前哨和恐怖活动的策源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联合与影响力大大增强,穆斯林的反美思想扎根更深。中东和穆斯林世界成为全球反美势力的中心。
4.反美势力出现联动之势,非正式、松散的全球反美联合隐约可见
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古巴、朝鲜、白俄罗斯、苏丹、津巴布韦等反美国家被美国视为“邪恶轴心”、“暴政前哨”、“无赖国家”、“失败国家”,这些国家要求彼此呼应、联合自强的呼声上升,开始进行政策与战略协调和沟通。
委内瑞拉联合古巴、玻利维亚签署“玻利瓦尔美洲倡议”,建立针对美国的“善良轴心”,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抵抗美国的“美洲自贸区计划”,推动南美及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查韦斯还呼吁建立“阿拉伯-南美反帝阵线”,并与伊朗商量建立“反美战略同盟”。查韦斯还出访白俄罗斯,与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以伊朗、叙利亚为轴心的中东“什叶派新月地带”反美阵营有所壮大。伊朗与叙利亚签署联合防务协定,从而组成“什叶派国家轴心”,加大对伊拉克什叶派、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的辐射和支持。
伊朗与朝鲜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据媒体报道,在朝鲜发射导弹时,有伊朗专家在现场观摩。非洲反美国家也开始加强与其他地区反美国家的沟通和联络。反美非正式联盟的隐约出现,对美霸权态势形成困扰,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一种新模式。
全球反美主义的根源
对反美主义的根源存在诸多不同看法。以保罗·荷兰德(Paul Hollander)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反美主义表现在对美“现代社会制度,批评一切的倾向”,“这种仇恨根深蒂固,体现在与美国社会或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或因素根本不相干的事情上”。⑤ 另一种观点认为,反美主义是别的问题找不到答案,将美国当作“出气筒”,是一种虚伪的表现。(16) 第三种观点来自保罗·特罗特(Paul Trout),他认为,在荷兰德教授的“非理性情绪的偏见”之外,反美主义仍包含某些客观、理性的成分。② 42-44《洛杉矶时报》所载《美国对反美主义因由的误读》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反美主义的客观因由是,在外部世界看来,美国的一些政策和行动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合法利益或国际行为准则,或因这些政策和行动在国际社会中怂恿无法无天。(17)
笔者较为认同此种观点。反美主义是美借助超强实力在全球推行霸权战略的结果,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加剧了这一浪潮。
其一,反美主义是由美国超强实力带来的,美国的霸权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国是世界攻击的对象和靶子。“反美主义是对美国成长为主要强国的现实反应,对它的经济和文化的活力的反应”。② 50世界上不存在反波兰主义、反西班牙主义,是因为美国对于世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更大影响,美国是世界上这么一个“例外”的超级强国。(18)
其二,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决定了美意欲将这种影响投射到世界所有地方,使世界统一于美国价值准则之下。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天赋使命观”、“文化优越论”,认为美国代表了最优秀的价值观和制度,其文明优于世界任何地方,美作为“上帝的选民”,负有将其文明推而广之的神圣使命。美国政策理念,要向别国输出民主,有一种“民主的帝国主义”思想。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并不希望被主宰,也不希望世界统一于同一标准之下。“全世界都担心美国的突出优势如果变得太大,美会主宰其他国家,这是反美情绪出现的根源”(19)。
其三,美国的超强实力和在世界推行美式民主的理念,决定了美国全球谋霸的外交政策,这是反美主义最直接的原因。反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美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带来的后果。美国在上个世纪推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外交政策,打代理人战争,在阿富汗支持塔利班反对苏联,在中东支持萨达姆反对伊朗,埋下了中东局势动荡的祸根。美国无视国际规则,退出《京都议定书》,不支持建立“国际刑事法庭”,激起世界众怒。许多中东国家民众坦言,仍然崇尚美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理念,但却不喜欢美国外交政策,也不喜欢听从一个“爱欺负人”的霸主指挥。(20)
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与反美主义
“9·11”事件是反美主义的最突出表现。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不仅不收敛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而且加紧推行谋霸战略,确定以反恐、防扩散、推广“自由民主”作为支柱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外交政策的霸权特性更显突出,从而导致世界反美主义表现得更为普遍和激进。
1.美发动反恐战争,并使之长期化,反恐成了美国推行价值观念和美式民主的工具和手段
美对外政策以反恐划线,确定了“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任何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视为敌对政权”的非友即敌的标准,致力于整合力量,排除异己。美在国际关系中开创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先河,借反恐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在中东、南亚拓展势力范围,在中亚发动“颜色革命”,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在亚太调整军事部署,加强在全球安全的主导地位。美借反恐进行霸权扩张政策,导致欧洲盟友与美分歧扩大,世界其他地方反美浪潮高涨。布热津斯基感叹,美已从“9·11”之初与世界各国团结一致逐步走向孤军奋战。(21) 法国人托德(Emmanuel Todd)在最近出版的书中认为,当今世界对全球稳定存在的唯一威胁是美国,美国已经从一个保护者(Protector)变成了一个捕食者(Predator)。盖勒(Max Gallo)认为,美国依仗军事权力行事,看来已经忘了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军事力量加以解决,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宗教和国家。(22)
2.美突出“自由民主”,实施“大中东改造计划”,美外交和安全政策日益罩上浓厚的宗教和意识形态色彩
美以武力改变中东国家的政权,一意孤行,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并使伊拉克陷于内战,成为反美势力滋长的热土。美一味偏袒以色列,在反恐政策中执行双重标准,在以黎冲突中表现尤其露骨,暴露了其中东政策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美国内以基督教新教为主,对伊斯兰教存有偏见和抵触。美国学者亨廷顿90年代中期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就把伊斯兰文明看成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胁之一。某些西方知识分子甚至公开提出伊斯兰教与现代文明与民主政治相悖,本身就是培育恐怖主义的思想源泉,要予以彻底改造。美越来越不讳言将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挂钩,发明了“伊斯兰法西斯主义”、“要进行意识形态之战”,极易刺激穆斯林世界团结一致反对西方。有学者认为,美已经演变为“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对当今世界构成威胁。
3.美与传统盟友分歧和摩擦上升,双方关系渐行渐远的现实难以改变
欧美在外交理念上冲突显现,在安全和军事问题上态度分歧。美国崇尚使用武力解决争端,提出“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而欧洲不仅反对伊拉克战争,也质疑发动战争的动机,认为美是为了石油才发动战争的。“他们担心,20世纪延续下来的很多处理国际问题的理念和原则就这样被破坏了”。(20) 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无法和冷战相比,美国和西欧及其世界各地的盟国的联系比冷战时期要弱。冷战时期,可以说跨大西洋关系是“团结的力量”(a unifying force),目前甚至美国冷战时的坚定盟友韩国和土耳其都反对美国。(23) 此外,欧洲希望独立自强、摆脱美国束缚的声音上升。欧洲普遍认为北约对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下降。德国媒体在分析北约未来走向时称,美国想把北约变成一个打击恐怖活动和“无赖国家”的军事组织,美国认为哪里有敌人,就打到哪里。(23) 欧洲许多国家领导人利用反美来凝聚人心,获取政治选票。据调查显示,在2002—2006年间,欧洲民众对布什处理国际事务的认同率从38%下降到18%。(13)
4.美除积极运用外交、军事手段外,也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其政治目的
在经济政策上,美利用全球化进程,推广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与其他发达国家争夺发展中国家市场,与新兴大国抢夺能源、资源,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同时,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利益诉求强加于人。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迫使许多国家经历痛苦的经济转型,将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至经济崩溃边缘,致使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世界反美主义与反美国化、反现代化和反全球化交织在一起。“美国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做得太少,而支持扩大世界贫富差距的政策。这种情绪甚至在美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就非常明显”。美国俄克拉何马中部大学的李小兵副教授认为,全球变成了美国化,这不是一件好事。美国化最终并不能解决许多国家的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更加尖锐,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荷兰德(Paul Hollander)表示,反美主义流行的背景是现代化带来的一些问题,而美国又是现代化的代表。”(20)
总之,美针对恐怖袭击和反美主义进行的政策反思和调整,本质仍是冷战后美一以贯之的全球霸权战略的延续和深化,美综合运用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塑造对己有利的国际秩序和格局,维护和强化其一超地位的核心思想不会改变。面对美国内外要求美扮演“善良的霸主”(benign superpower),利用美强大实力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的要求,布什第二任外交政策朝“新现实主义”回摆,更多借重大国合作,但这种微调并不足以改变美外交政策实质,这就是反美主义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越演越烈的原因。
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的影响及其局限
反美主义对美霸权形成巨大牵制在“9·11”以后尤为突出,成为销蚀美软硬实力的“无底洞”。首先,以恐怖袭击等暴力方式存在的反美主义仍对美及主要盟友构成巨大安全威胁。美国广播公司2004年9月报道说,三年间全球总共发生了2929起恐怖事件,仅2004年就有1709件。更为重要的是,国际恐怖组织针对美盟国的恐怖袭击从未停止。目前西欧等国本土的恐怖势力发展很快,无论欧盟、中东抑或东亚的美国盟友,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与美反恐政策拉开差距,“疏离美国的倾向逐渐明显”(24)。
其次,美深陷反恐漩涡,患上严重的“反恐综合症”。军事上,美在大中东地区驻军超过20万,占美海外驻军一半以上。至2006年,美反恐费用总额达4320亿美元,在伊拉克、阿富汗军事行动每月开支达70亿美元。目前,驻伊、阿美军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政治上,中亚“颜色革命”难以为继,中东和平进程进入死胡同,巴以、黎以矛盾未获解决。安全上,伊朗核问题处于僵局,朝核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而朝鲜和伊朗的联合抗美更是要昭示布什多边处理核危机战略的失利、从而证明布什总统单边主义反恐和多边主义解决核武危机的双重失败,即美国外交路线的总破产”(24)。“反恐战”消耗了美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
第三,美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国际形象越来越差。“9·11”发生之时,世界弥漫着“我们都是美国人”的口号,许多国家支持美国打击恐怖分子并为动荡的中东带来稳定的计划。五年过去了,“这种外交上协调一致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25)。美国已成为孤独的霸主。
另一方面,反美主义对美国实力的牵制也存有一定的局限。“这种反美世纪的形成至少在短期内并不足以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26)。首先,美作为全球超级大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差距很大,美仍是世界新技术改革的领头羊,主导全球化的进程,控制国际多边机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式文化、价值观念有所得手。其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借重、相互合作的趋势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决定了其他国家既有抵制美霸权主义的一面,又有对美依赖和借重的一面”⑩ 13。比如委内瑞拉,是拉美的反美中坚力量,但美国是委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委仍继续维持与美经贸合作关系。第三,反美国家总体实力有限,缺乏有影响的大国,其中许多国家经济处于最不发达状态。根据世行统计,2005年十多个反美国家的人口和GDP分别只占世界总量的4.5%和1%。这些国家大多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外,内外政策较为偏激,与邻国关系不和,是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源泉。它们反美的动机和原因不同,各自利益也不一样,联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和真正意义上的反美统一战线。第四,美对反美势力保持高度警惕,调动各种资源予以打压和分化,并警示主要大国不得与之过于接近。另外,美积极实行“变革外交”,加大对中东、东亚地区外交资源投入,同时,展开公众外交和“柔性外交”,启动形象工程,对抗激进的反美势力,削弱反美力量的影响。
由于上述原因和性质,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反美主义浪潮很快减弱是不可能的。无论美国哪一位总统在位,只要美继续发动反恐战争,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造计划,追求单边安全和外交利益,美外交政策的实质不改变,全球反美主义的发展势头也不会停止,“美国时代”和“反美时代”将会长期并存。
注释:
①Jamie Glazov.Anti-Americanism.FrontPage Magazine,November 11,2002
②理杰德·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陈平译.新华出版社,2004
③Paul Trout.Defining.Anti-Americanism.The Montana Professor 14.2,Spring 2004.http://mtprog.msun.edu,December 1,2004
④Alvin Z Rubinstein,Donal E.Smith,eds.Anti-Americanism in the Third World:Implications for U.S.Foreign Policy.Praeger Publishers 1985:20.转引自:孙俊华.韩国反美主义浅析:64-65
⑤Paul Trout.Defining.Anti-Americanism.http://mtprog.msun.edu
⑥高祖贵.伊斯兰世界反美主义分析.西亚非洲,2005(4):24
⑦安德鲁·罗斯.美国在利用反美主义.社会观察,2004(7):21
⑧James W.Ceaser.A Genealogy of Anti-Americanism.Public Interest,Washington:Summer 2003,Iss.152:3
⑨美刊剖析:21世纪何以会成为“反美世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22/content 4726602.htm,2006-06-22
⑩颜剑英.浅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反美主义.现代国际关系,2006(2)
(11)王义桅.21世纪是反美世纪吗 美国全球霸权问题上兜圈子.人民网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4045403.html,2006-01-20
(12)徐世澄.拉美反美轴心浮出水面,2006-01-24.http://ilas.cass.cn/zxcg/guobie/20060124/141253.htm
(13)美欧反恐战略分歧犹在.[香港]信报,2006-09-11
(14)美在亚洲七国形象变差.[香港]大公报,2006-09-11
(15)Why Does the World Hate America? .A Symposium of Views.Foreign Relations Experts Asked this Question.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January 1,2003:2
(16)Fouad Ajami.The Falseness of Anti-Americanism,Foreign Policy,Sep/Oct 2003.转引自: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1):22-27
(17)温宪.“反美主义”的误读.人民日报,2001-04-05
(18)Bernard Chazelle.Anti-Americanism:A Clinical Study,Princeton,September 2004.http://www.cs.princeton.edu/~chazelle//politics/antiam.html( 1 of 8) 2004-12-01
(19)美刊.“9·11”事件并未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新华网http://jczs.sina.com.cn/2006-09-13/2142397909.html,2006-09-13
(20)丁刚.当全球霸主欺负别人 美国形象一年不如一年.环球时报,2002-12-19
(21)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王振西译.新华出版社,2005:35
(22)James W.Ceaser.A Genealogy of Anti-Americanism.Public Interest,Washington:Summer 2003,Iss.152:3
(23)Andrew Kohut.Anti-Americanism: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http://people-press.org/commentary/Print.php3? AnalysisID=77,September 5,2006
(24)张敬伟.朝伊合纵使美尴尬.[香港]大公报,2006-09-21
(25)遥远.美国外交成功地孤立了美国.[香港]大公报,2006-09-12
(26)吴铭.“反美主义”与21世纪世界政治走向(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甘阳访谈之二).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29
标签: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军事论文; 外交政策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经济学论文; 伊拉克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