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的主导作用与经济发展_经济论文

长江三角洲的主导作用与经济发展_经济论文

龙头作用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龙头论文,经济发展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集合带,其地域范围包括上海和江苏沿江的苏、锡、常、宁、镇、扬、泰、通8市及浙江东北的杭、嘉、湖、绍、甬、舟6市,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千万。本区域以全国1%的国土、6%的人口,创造了16%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依靠20年的发展基础、重要的战略区位、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本,完全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领先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地区之一,并带动沿海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要提升长江三角洲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区域协调水平,关键是区域内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要素禀赋,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其中上海必须根据国家对上海的定位和要求,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龙头”和“枢纽”的作用。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改革深化、开放扩展的领头羊。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推动力

1、上海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有资金投入高、竞争程度高、发展风险高的“三高”特点。因此,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从国家和长江三角洲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自身的条件,确定有限目标,突破重点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若干个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群,形成若干个有相当实力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积极联合苏南、浙北等高新技术力量,重点选择微电子与计算机、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海洋产业等,组建一批面向高科技开发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未来5~10年内,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应主要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十分密集,其主要包括上海浦东综合性开发区和漕河泾、虹桥、闵行开发区,杭州、宁波、南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常火炬带,宁、锡、苏、常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苏州工业园区等。今后,上海首先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上,要与其他各开发区实行联合招商,减少重复引进,壮大产业规模,使开发区真正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地。此外,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把科研、教育和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联合长江三角州地区其他大中型城市,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环太湖高科技工业园,即建成中国的硅湖高科技产业区。建议可以由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江、浙、沪三省市政府合作共建,吸收上海及江、浙三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规划建没,力争尽快成立全国最大的科技工业园。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基地。

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钢铁工业、石化及精钿化工、纺织和食品工业等传统工业未来10~15年内仍将是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是必由之路,而其中上海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示范基地。

上海的钢铁工业要按照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调整结构、控制规模的原则,充分发挥宝钢集团设备先进、人才集中、综合配套能力强等优势,把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品钢基地、钢铁工艺和冶金技术示范基地、冶金设备研发基地、钢铁产业投资中心。同时,积极用高新技术辐射江、浙两省的小型钢铁企业,实现与大企业在产品上的专业化分工;上海石化和精细化工遵循控制规模、提高内涵的原则,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为依托,联合上海石化、华谊集团、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及宁镇海炼化等企业,大力开发精细化工产品,使其技术含量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从而推进长江三角洲的石化和精细化工不断向大型化、深加工、高起点方向发展。

上海的纺织和食品工业要发挥市场需求大、出口创汇高、接纳劳动力多等优势,借鉴纽约、巴黎、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发展服饰的经验,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服装业,特别是要在轻纺、时装精加工方面大胆创新,使上海成为全国服装中心之一及世界重要的时装城。食品工业要加强深加工,扶植和壮大新老品牌,尽快形成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的有国际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和巨型食品企业。

二、长江三角洲要素市场的集散中心

1、高层次、全国性要素市场的集聚地。

上海要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其必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即具有统一、开放、规范的现代化大市场体系。近几年来,上海在建设全国性要素市场方面已有相当基础,健全和完善了以证券、外汇、期货、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上海尽快建成为符合国际惯例的资源配置中心。今后上海要通过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调剂市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以及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为长江三角洲的企业融通资金;通过发展期货市场和各类商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的商品和物资流通提供良好条件;通过发展全国性技术、人才市场,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输送各种技术的各级各类人才。

2、中高档商品和国际品牌的辐射源。

鉴于目前苏南、浙北各类专业商品市场的蓬勃兴起,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商品市场的发展中急需准确定位。上海要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在中高档商品和国际品牌商品的市场发展上做实做大,使上海尽快成为国际购物中心。这不仅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市场合理分工体系的建设,更有利于早日形成上海强大的商品集散功能。

为此,上海除了继续重点发展已有的金属、粮油、农资、肉类等各类商品批发交易所外,还要大力发展与建立在乡镇工业(或家庭工业)基础上的专业商品市场不同的中高档服装服饰、国际品牌的化妆品市场、高科技产品市场等,有选择地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规模专业化系列商品市场群,在未来3~5年内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上海商品市场的发育层次,力争使上海以现代大市场体系为依托,影响国内外若干重要商品的供求,成为国内国际若干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

三、长江三角洲综合交通网络的主枢纽

1、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组合港式国际航运中心。

根据上海的区位条件及经济社会基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上海为中心、洋山深水港为枢纽、浙江和江苏沿海沿江港口为两翼的组合港。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各港功能互补、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同国际运作惯例相衔接的组合港管理机制。

在加强与江、浙港口的分工与合作方面,上海港应以发展国际集装箱为主,在服务于长江流域腹地集装箱转运的同时,逐步扩大国际集装箱的中转规模,其功能定位主要是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黄浦江和外高桥港区要加强与江苏太仓、南通、张家港等沿江港口的协调,应积极兴建海门——崇明——上海过江通道,发挥洋山港对苏北、华北的辐射作用。南京——南通的沿江港口可以大宗散货为主,适当发展集装箱运输,其中集装箱运输以内支线港为其主要功能,直接喂给上海港。太仓港可部分分流长江中上游大宗散货,同时也可适当发展集装箱运输,作为上海中心港部分近洋航班的起迄点。洋山港、金山嘴地区港口的建设要加强与北仑港等浙江沿海港口的规划协调和功能分工。宁波——舟山地区的港口可发挥深水港优势,一是作为上海港和浙江省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宗散货运输的中转基地之一,二是发展近洋支线集装箱运输和发挥上海主枢纽深水港外港的功能。

2、21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国际航空港。

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使上海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为上海在未来五年初步确立亚太地区空中交通枢纽创造了硬件条件。到2005年前,浦东国际机场还将建设第二跑道等二期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各主要城市的机场形成干、支线运输的合理结构,进一步密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中交通联系。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上海高速公路网、沪杭高速铁路等的建设,上海在华东地区的航空枢纽地位将不断提高。另外,要加强南京、杭州、宁波等大城市航空的软硬件建设,与上海共同构成本区便捷的航空运输网,从而为上海建成亚太地区空中交通的主要枢纽奠定基础。

3、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的高效陆路交通中心。

上海的陆路交通必须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建设。及早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及完成沪杭甬铁路的提速重载,加快建设浦东铁路及沿海铁路大通道。以沪、宁、杭高速铁路为主轴,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与杭州为副中心的铁路运输网。要加快沪宁、沪杭方向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的前期规划研究,要在已建成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建设好上海郊县与江、浙两省对外公路建设的合理衔接,特别是苏州至乍浦、南京至杭州高速公路的拟建和在建,要求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中发挥重要的节点作用。另外,为启动上海对崇明及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必须及早开工上海——崇明——海门的高速公路建设。

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中心

1、长江三角洲的融资及融资服务中心。

上海要建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监管,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促使银行的机制与素质尽快达到能同国际大银行竞争的水平,并积极吸引大量银行进入上海。其中,货币市场要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形成辐射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同业拆借中心,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交易中心和外汇调剂中心;培育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增加离岸交易品种,扩大离岸市场容量,发展离岸市场上的套汇、套利和期权交易;证券市场要强化监督和自律管理,逐步统一个人股、法人股、国家股,打通A、B股,鼓励国外企业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来上海上市,使上海证券市场在为全方位开放的亚太地区重要的证券市场之一。上海在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要注重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建设融通资金,并同其他中心城市之间实现职能分工,不断扩大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半径和增强辐射能量,成为长江三角洲的资金集散中心。

2、长江三角洲的现代物流中心。

上海要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中心,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体现在上海必须是该地区商品流的集散地和现代物流中心。为此,上海自身要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扩大高附加值和优质名牌产品份额,同时也要积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拓宽流通渠道;要继续推进上海吸引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来沪设立外贸或商贸公司,发展“中中外”贸易公司。同时,上海要以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拓中高档商品市场的发展。

3、长江三角洲的咨询中心。

上海在积极推进信息港工程的建设中,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市场培育,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信息加工业。上海要集中投入信息基础设施、汇聚一流信息技术人才,力争到200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港基本框架。在信息技术发展上,要注重研究开发中长期信息技术,逐步打破发达国家对信息技术的垄断,当前可与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联合攻关,把企业信息和公用服务的应用软件开发作为重点突破口;在区域信息网络建设上,遵循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以上海为中心,联结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构建长江三角洲信息网络;在信息咨询服务上,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大城市要建立信息交互网,完善信息流通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决策咨询、企业咨询、科技情报检索、远程医疗和教育等,从而使上海尽快发展成为国际信息中心,使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信息业基地之一。

标签:;  ;  ;  

长江三角洲的主导作用与经济发展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