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直接投资论文,路径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本文分别对三种主要路径: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自主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跨国技术合作与联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路径的优点和企业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辅以成功企业案例,最后对有技术寻求动机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技术能力在企业构建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身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有两条途径,既可以依靠自主研发的内源式发展,也可以借助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外源式发展。前者对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国企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技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后者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面对“引进来”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国内技术封锁的不利局面,中国企业开始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走出去”战略,使企业融入到世界技术的前沿领域,进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这也体现在了统计数据中,2002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十年连续增长,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746.5亿美元,投资存量突破4000亿美元。
近20年来,我国一些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不断探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技术能力的道路,如万向、海尔、华为、联想、上汽、潍柴等都取得了成功。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我们发现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技术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三条: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自主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跨国技术合作与联盟。下面将分别对这三条路径进行分析,并辅以成功企业案例,以期为未来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技术能力的企业带来有益的帮助。
一、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
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路径是指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直接获取自身所需要的技术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这条路径既可以帮助公司获得与现有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来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也可以帮助公司获得与现有业务不相关的技术来服务于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路径备受中国企业青睐,究其原因,来自四个方面:
(一)这条路径是最为直接的,能直接帮助企业获取所需技术的使用权和所有权;
(二)还能帮助企业同时获取被并购企业先进的研发组织、研发人才、研发管理经验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
(三)打破行业技术壁垒,行业外企业是很难通过自主研发来获得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行业核心技术的;
(四)解决了技术研发的投入高、周期长的困难,帮助企业赢得了时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条路径能够行得通是需要一定基础的,是实力与机遇结合的产物。首先,部分中国企业具有跨国并购东道国企业的实力,这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中国企业千辛万苦奋斗的成果;其次,发达国家的老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才给中国企业创造了机遇,为两者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很多企业通过这条路径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巩固了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潍柴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国内领先的动力系统企业集团,号称中国发动机行业第一动力。为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进入世界500强,潍柴集团2009年1月果断出去,收购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潍柴16升以上高速发动机的空白,为全面进入游艇动力和工业发电设备市场,铺平了道路。2012年1月,潍柴以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和1.96亿欧元的债权投资,共计3.78亿欧元,获得了意大利法拉帝公司的75%股权。法拉帝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型开发、动力匹配与内饰设计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拥有全球前10大豪华游艇品牌中的4个。通过这次并购,潍柴给中国带来了豪华游艇,更把世界顶级的船艇开发技术和意大利工业设计技术引进了中国,提升了中国的造船技术。2012年9月,潍柴再次出手,以7.38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权及其下属的林德液压公司70%的控制权。凯傲集团是欧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工业叉车制造商,林德液压作为全球领先的高压、静夜压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是全球第一家将额定工作压力提升到500BAR的液压制造商。这次并购解决了潍柴液压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将有助于潍柴快速掌握全球领先的高端液压技术,扭转中国高端液压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当然,这条路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中国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首先,中国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导向,明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并客观的评估跨国并购的成本与收益,选择好收购的对象,把握好收购的时机,运用好收购的手段和方法;其次,要对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做好详尽的部署,尤其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差异与文化的整合,并购的整合是成功的关键,无数的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自主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
自主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路径是指中国企业可以在东道国设立专门从事技术研发活动的机构,嵌入到技术高地,借助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海外技术研发机构有三大作用:技术转移、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的公司而言,其作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从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跟踪世界顶尖技术的发展方向,利用内部市场将国外技术往国内进行转移,提升母公司的技术能力。此外,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还有利于掌握海外市场的特定需求,组建国际化的技术研发队伍,吸引全球的人才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中国企业的海外技术研发机构大多是2000年以后建立的,华为是其中布局较早,发展成功的典范。作为世界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华为拥有7家海外研发机构。华为第一家海外研发机构是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的,其它六家分别是:瑞典斯德哥尔摩(2000年)、俄罗斯莫斯科(2000年)、美国达拉斯(2001年)、美国硅谷(2001年)、瑞典哥德堡(2009年)和加拿大渥太华(2010年)。地区分布上,5家位于技术高地(美国、瑞典、加拿大),2家位于人才富地(印度、俄罗斯);功能上,先成立的5家侧重于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后成立的2家侧重于基础研究,算上国内的5家研发机构,华为已经拥有了一个布局合理的全球研发体系。华为2011年的研发经费超过200亿人民币,并以15000项专利领跑中国本土企业,其海外专利申请数量已经接近10000个。
中国企业在自主设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国内与海外技术研发机构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进行统筹安排,形成优势互补,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研发工作全部放到海外;
(二)注重东道国的研发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融合到东道国的研发体系中去,努力实现技术研发的本地化;
(三)注重国内外的文化差异,组建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增进国内外技术研发队伍的交流与学习。
三、跨国技术合作与联盟
跨国技术合作与联盟路径是指中国企业可以在利益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开发或合资建立R&D机构。这条路径既有助于中国企业实现技术研发成本与风险的分担,充分利用各合作方与联盟方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设备等;又可以通过各方优势的互补,提升技术研发的效率,实现共赢;还可以让中国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技术研发模式,更好地在“干中学”,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发达国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自己的目的,这也是各方能够合作或联盟的基础。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上相互依赖的程度在加大,越来越多的创新需要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的配合。技术发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断加剧的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不创新就是等死。这多维的困境迫使企业之间寻求合作、联盟来降低风险,并且合作与联盟也是缓和竞争的有效手段,把敌人变成朋友永远是消灭敌人的最佳方式。
已经有很多企业选择跨国技术合作与联盟路径来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海尔的经验就值得后来者的学习。海尔作为全球大型家电的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2011年全球营业额突破150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近几年,海尔不断地通过跨国技术合作与联盟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
2007年10月12日,海尔洗衣机与德国VDE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是国内同行中的第一家。VDE(即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是欧洲最有经验、在全球享受盛誉的认证机构之一,德国90%以上的高端家电都在使用VDE标志,VDE被视为品质的象征。与德国VDE的战略合作,不仅给海尔带来了进入欧洲市场的“许可证”,还有更好水平、更快捷的认证服务,更有利于将VDE基因精华植入到海尔洗衣机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提升海尔的技术水平与产品品质。雷诺斯,第一台植入了VDE基因的海尔滚筒洗衣机,向人们展示了其颠覆性的设计魅力,它采用了能够感知衣物洗净变化的洗净即停技术,是全世界首台具有时间概念和融合人体美学设计的滚筒洗衣机,它省水约30%、省电约30%、降低衣物磨损约25%,这一技术获得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颁发的“世界首创国际领先奖”。2012年11月27日,海尔与VDE在青岛举行了第四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海尔再次得到了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的认可,进一步加快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此外,海尔还与美国GE、日本三洋等世界巨头进行战略合作与联盟。
中国企业在选择这条路径时,一定要关注于合作伙伴或联盟伙伴的选择。合作与联盟伙伴的选择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而且双方的资源和能力要能够实现互补,这也就是说,一方面要考虑合作或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另一方面要关注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关注合作或联盟对企业战略的推动作用。此外,还要不断积累企业合作与联盟的经验,设计出良好的合作、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约束好、维系好合作与联盟各方,履行好合作与联盟的合约,实现长期的共赢。
四、启示与建议
现阶段,中国企业迎来了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机遇,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都努力把握这个难得的契机,希望通过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实现从低附加值往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变,完成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升级。中国企业自身实力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大幅的提高,拥有了“走出去”的条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关键是要选对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综合各种路径的特点,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为下阶段希望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技术能力的企业提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客观分析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最适合企业现状的路径。是否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以及选择什么路径,都要建立在企业需求和现有能力的基础之上。要针对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来分析企业技术需求的迫切性和哪些技术对企业是最具价值的,然后客观分析不同获取路径的成本与收益,理性判断,其中,跨国经营所需要的经验、人才储备等等因素都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充分重视对现有技术获取的同时,关注技术研发体系的学习。现有技术的获取是直接的,容易的,如何对已获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走出去”企业必须要重视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长远来看,简单粗暴的直接获取现有技术是无法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研发体系,才是“走出去”企业最艰巨的挑战和最有价值的任务。
再次,要从“单兵作战”往“集团军作战”模式转变。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走出去”,对于国内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就单个企业而言,条件还不成熟,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调整策略,可以与大型企业“强弱联合”,也可以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实力的劣势可以通过战术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