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的问题研究及应用吴健强论文_吴健强

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的问题研究及应用吴健强论文_吴健强

摘要:在居民用电需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并且成为电力系统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供电能力的提升,也让配电自动化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的问题研究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的问题;研究及应用

引言

配网自动化系统对于配网运行及线路故障处理的确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对电网实施全面监控,并为后续线路故障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对线路故障应用快速定位法能够实时掌控线路运行的相关信息,并对配网运行进行综合评价、对线路故障造成的危害进行合理的模拟,以此保障配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配网自动化系统及管理系统结构

1.1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

在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当中,主要针对的是整个电网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操控,对配电过程当中的电量分配进行有效的调整,有效提高了整个配电网系统的工作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往的自动化结构当中,依照不同的配网自动化的结构构成特点,对整个配电网络的设置规模以及通信结构来进行划分,其中可以将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划分成三层结构,三个不同的结构层当中可以将供电线路的现场终端作为底层基础,变电站或者是对应的供电所作为中间层,在整个供电过程当中电力信息主要是通过底层基础的加工之后和处理,然后直接传输到二三层结构当中,经过二三层结构的信息处理符合数据处理要求之后,直接上报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当中,在主变电站当中主要包含了配电SCADA、配电故障管理工作系统、配电网负荷管理系统以及自动抄表系统等,在底层终端当中利用串行总线的衔接方式,将光纤和主站通讯之间进行线路连接,通过这种衔接方法可以有效保证线路信息通信的有效性。

1.2配网管理系统结构

配电网的管理工作系统结构当中,主要针对的是从系统的变电配电到实际的用电整个流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真正实现了整个配电网供电工作的实时性管理模式。配电管理系统当中从整个线路结构的层次上来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了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以及配电终端从这三个不同的构成环节,通过对整个配电网的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实现,在整个配电网的功能上得到了有效的升级。配电网管理系统当中可以划分成自动化管理层、数据采集层、设备状态监控层和设备故障问题处理层这几个不同的层次,在配电网的管理层当中分为了运行工作管理、设备实时工作状态管理、停电故障管理以及电量计算管理等高级管理模式。

2、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出现的问题

(1)线路负载不平衡的布局,某些城市电网缺乏合理的规划,电力用户聚集得太多,某些线路电力不足,线路终端的负载大量重叠。(2)线路电力半径大,线路损失严重,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原线路也逐渐优化改造,最终导致线路电力半径大幅增加。配线剖面较小,电路负载状态更严重,目前电路不符合电气负载的增加,从而对安全性构成威胁。

3、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的有效应用

3.1运用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等技术,保障主回路供电可靠性

检修人员还需要通过运用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集中馈线自动化系统等实时的监控手段,通过实时控制实现负荷的合理分配,降低配网系统故障风险,保障主回路供电可靠性。换句话说,可以将其理解为通过实时监控与精准配网的配合,让企业活动更为准确的配网资料,并提升线损管理质量,降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负荷,降低系统面临的供电风险,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还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通过培训能够了解相对先进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形成良好的设备操作及维护习惯,能够让员工更快地判断故障的位置与类型,并采取最科学的维修技术,让设备及系统恢复正常的运转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远程故障点处理技术的应用

偏远地区10kV配网通讯建设具有一定的施工困难性,对于故障的实时监测工作是依靠故障指示器进行相应的定位,从而提升配网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际建设工作中故障定位的主站、通讯终端等设备要进行工作方面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可视化定位工作中做好远程故障分析。智能型故障指示器的工作中,将短路故障检测、远程控制、接地检测等多项工作融为一体,一旦发生故障指示器自动利用GPRS通讯平台进行定位和快速的信息传递工作,也就使得维护、检修工作人员对于故障信息具有着全面的认识,保证了检修、维护工作的时效性,也是配网长期可靠运行的基础性工作。智能型故障指示器的应用,安装较为简单,也就使得配电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简化。

3.3主站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

主站系统对配电终端运行状态监视,有利于故障进行精确定位,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使得系统的故障处理效率更高。动态数据实时监控,使得运行系统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工作更加完善,对于一些可以自动修复的故障进行自我处理工作,对于系统无法直接处理的故障通过声光电等方式及时告警,然后进行人工干预处理。处理过程也更加精准化、处理效率更高,数据的分析工作更加到位。系统在操作方面比较成熟、简单,简化管理工作,具有着较强的工作优势。

3.4线路故障快速定位法的应用效果

在对固定电流节点的故障进行定位时,首先需要选取最佳的定位方式,并合理设置测量电流的装置,以便有效获取变电站端和线路端的信号与电流状况。结合当下线路运行状态在线路中布设各种测量点,以此优化故障定位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对各种测量点实施信号的获取功能,再由专业人员对应的电流信号进行计算,最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对服务端采取最佳的处理方案。如在某地发生短路跳闸事故造成局部区域供电缺失时,可以有效采取上述五步法进行实际应用。首先,需要查看该地区以往配电系统线路出现故障的记录信息,并查看线路拓扑示意图看是否有相关的FIU通讯发生终止现象;其次,比对故障报警线路上干路开关电流大小;再者,依据相关原则进行故障的快速定位;最后准确确认故障点的位置。通过该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可以实现线路故障准确性、缩短故障检测时间的效果。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的接入与控制、校正控制、智能预警、对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等功能,并且能够提高配电设备利用率。因此技术人员可进一步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提升配电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运用故障定位系统,加强设备的维护力度;运用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等技术,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质量;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及硬件的抗干扰能力;优化配电设备的运转状态;对设备电容器运用重点的检查与维护等手段,提升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另外,在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该将工作重点落在管理制度的完善、自动控制管理力度的提升、系统安全性的提升。并不断根据供电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更为有效的技术,并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配电自动化技术,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义.基于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供电可靠性分析研究[J].电气开关,2018,56(06):48-50+55.

[2]黄振兴.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8(12):66-67.

[3]梁睿,孟祥震,周鲁天,彭楠.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电力工程技术,2018,37(06):20-27.

[4]杜宇.配网自动化与配网规划方式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25(09):148-149.

[5]胡一书.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6):180.

论文作者:吴健强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的问题研究及应用吴健强论文_吴健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