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投资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论文_白雨桐,王晓惠,高伟

企业创新投资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论文_白雨桐,王晓惠,高伟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 陕西省榆林市 719315

摘要:创新投资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难以评估等特点导致公司高管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本文结合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考察公司薪酬契约在事前激励公司高管从事创新投资以及事后约束公司高管侵占创新投资资源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首先,事前的高水平薪酬可以促进公司高管从事创新投资。其次,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被用来约束高管在创新投资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很可能是由于新会计准则实施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确认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对创新的影响与其他治理机制之间具有替代效应。本文关于代理冲突影响创新投资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关系的结论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公司治理;高管薪酬;薪酬业绩敏感性

1前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定经济增长,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新动能成长,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作为创新的首要环节,增加研发投资已经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企业高管人员是战略经营的核心决策者,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励高管人员增加研发投资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代理理论的最佳薪酬契约认为高管薪酬激励应该以企业业绩为基础,将管理层的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可以减少委托代理问题,降低管理者的风险规避和机会主义行为。然而,研发活动的周期长、初始投入量大、收益存在滞后性,这些特点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研发投资的风险性特征导致企业业绩出现较大的波动,管理者为了降低风险对薪酬的影响会主动放弃研发投资。针对研发投资,如果确定较高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将导致管理者的风险规避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根据代理理论,应该增加风险收入以激励管理者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维持企业创新能力。近些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企业风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2013年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要综合考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已有关于高管激励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日常的财务经营与决策,企业的研发活动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深入地研究,这也是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问题。

2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及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研发投资推动企业创新,因此研发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宏观角度看,企业研发投资进行的创新不仅增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是形成当前国家与地区竞争优势重要因素,是中国成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的重要决定因素。现如今,我国已是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各类经济、生态环境等问题开始显现,比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生产要素成本升高,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这些都迫使我们依靠研发投资实现创新,进而加速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双重升级。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这个大数据信息时代中占有主动地位。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对资源需求仍较强,需要进口大量资源,所以当这些资源需求下降时,社会经济发展变缓,发展速度也会随之降低。此外,过去十几年,我国一直以较低的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来实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渐减弱,这些成本优势已逐渐过渡到其他更具有相关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要想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研发投资实现创新,增强企业的科技实力,实现技术上的改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企业战略决策者的高管人员,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定位和培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政策,可以激励高管进行研发投资,并促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已有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如何激励高管对一些常规性决策的投资,激励他们做出相关投资决策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2.2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的我国企业研发投资对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同过探究企业研发投资是否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影响以及比较在不同股权结构下影响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微观层面,对企业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企业高管作为研发投资战略的实际战略执行者,对高管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高管实施研发投资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前文所述企业研发投资不确定性高,风险高,管理层会考虑到经营失败的风险,对于风险厌恶的高管人员,他们不会投资企业研发投资,因此事前管理层进行研发投资意愿降低,制定相关研发投资战略的意愿降低。若在制定企业薪酬策略时,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联,增强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敏感性,能够激励高管进行研发投资促进企业创新,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对高管的激励作用。

3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3.1创新投资风险与高管薪酬水平

为了培育公司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创新投资来培养其创新能力。然而,创新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程度大、风险高等特征。较高的研发失败概率使得公司很难通过创新投资成功获取预期投资收益。为了减轻创新失败对自身利益的影响,风险规避倾向型高管往往会减少公司创新投资。为了鼓励高管从事创新投资,公司薪酬委员会有必要设计一套合理的事前激励机制,这种事前的高管薪酬契约可以把创新投资的变动与高管薪酬的变动联系起来,从而缓解高管在创新投资中的风险规避行为。此外,与公司价值相关的股权激励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管削减创新投资的动机。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企业创新投资的程度明显偏低,如何激励公司高管加大创新投资力度和提高创新投资效率仍然是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0年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要综合考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而且企业进行创新投资所支出的研发费用可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予以加回,年度考核时该部分支出视同考核利润。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高管绩效考核和薪酬方案中鼓励开展创新投资。相关研究也指出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创新投资具有明显的影响,而且短期激励的效果比长期激励的效果更好。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公司董事会在事前设计有效的高管薪酬机制鼓励高管进行创新投资,那么相对于不从事创新投资的公司高管,从事创新投资的公司高管应该可以获取更多的薪酬。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其他条件不变,相比于没有创新投资的公司高管,进行创新投资的公司高管可以获取更多的薪酬激励。

3.2创新投资与薪酬业绩敏感性基于代理理论,高管很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滥用创新投资资源以谋取私人利益。第一,高管薪酬、奖金等往往与公司规模、成长性正相关,相关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主要依赖于公司规模,而非盈利能力。因此,高管有动机通过过度创新投资来扩大公司规模从而获取高额薪酬。第二,高管追求非货币性收益的动机也会促使其从事创新投资。高管将资源投入到创新投资活动中加大了信息不对称性,更有利于高管获得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和声望。第三,创新投资增强了高管获取私人收益的机会主义动机。创新投资活动中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加剧了高管转移公司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中国企业在研发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高管往往滥用创新投资以谋求私人收益。中国科协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相关研究也指出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预期会进行过度创新投资,最终使得创新投资与产出严重不配比。薪酬业绩敏感性是公司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业绩的有效手段。以代理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最优薪酬契约模型表明,公司通过制定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把股东和高管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形成最优薪酬契约。当薪酬业绩敏感性较强时,高管就会认真权衡在创新投资活动中的风险与收益,有助于缓解高管的机会主义动机。加强薪酬业绩敏感性是有效缓解政府对企业放权时所产生的代理问题的重要策略。此外,2007年中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实施有条件资本化的规定,不仅可以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为公司使用会计业绩评价高管的创新投资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2:其他条件不变,相比于没有创新投资的公司,进行创新投资的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

4研究变量

4.1高管薪酬

本文使用上市公司披露公司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人员的报酬总额衡量高管薪酬,为使被解释变量更符合正态分布,本文选择发行公司薪酬最高的三位高管薪酬之和自然对数的形式构建高管薪酬变量Salary。

4.2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考虑到缺失变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本文分别设置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值变动额△Salary和公司财务业绩变动△Perf,使用差分回归方法衡量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本文公司业绩变动变量△Perf分别使用公司股东权益回报率变动△ROE和公司资产回报率变动△ROA。

4.3公司创新投资强度

根据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公司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开发支出的本期增加额反映公司当年创新投资的金额。本文按照公司当年开发支出的本期增加额与当年销售收入的比率来衡量创新投资的强度,分别设置虚拟变量RDD和连续变量RDI。其中,按照测试样本组和配比样本组公司有无创新投资设置虚拟变量RDD,当公司有创新投资时取1,否则取0。考虑到创新投资强度分布的偏态性,本文按照创新投资强度的百分位排序(percentilerank)设置连续变量RDI进入回归模型。

4.4其他控制变量

考虑到重要缺失变量会带来缺失变量偏误,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变量Size;(2)公司成长性变量Growth;(3)资产负债率变量Lev;(4)公司风险变量Risk;(5)公司成长机会变量CAPDEP;(6)特别处理变量ST;(7)董事会规模变量BSize;(8)独立董事比例变量Indep;(9)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状态变量Duali-ty。在差分模型回归中,设置了所有连续控制变量的一阶差分变量。

5结束语

创新投资是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公司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动力。然而,高管往往出于风险规避的动机而减少公司创新投资,损害公司长远利益。为了更好地激励高管进行创新投资,大股东和董事会更倾向于在公司治理安排中采用更高的薪酬激励方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没有创新投资的公司高管的薪酬,进行创新投资公司的高管获得了更高水平的薪酬激励。本文还发现创新投资强度显著增强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民营控股、投资不足、非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竞争性经理人市场、由四大会计公司审计的情况下,公司较少运用薪酬业绩敏感性控制创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见,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创新激励效应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具有替代效应,创新投资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受到代理冲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锐.企业创新投资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J].会计研究,2014(10):36-42+96.

[2]杜晓荣,付晓月.研发投资、企业风险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1):129-136.

[3]陈露露.研发投入及其效率、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7.

[4]李子阳.企业研发投资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D].南京财经大学,2017.

论文作者:白雨桐,王晓惠,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企业创新投资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论文_白雨桐,王晓惠,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