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小学数学课程理念论文_王尊忠

践行小学数学课程理念论文_王尊忠

(渠县鲜渡镇第一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与培养时,却采取的是漠然与忽视的态度,把小学数学文化看着是可教可不教的内容,忽视了小学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在践行小学数学课程理念的同时,必须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新方法。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文化教育

文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数学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数学自身的客观因素,数学家们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有着深层的思想创造因素,这些主客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系。为此,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

多年来,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始终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教育的固定的模式,中教育考试,数学文化教育被打入“冷宫”。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转变,决非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实践让你给我认识到:小学数学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数学文化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全民族小学数学文化底蕴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我们应该加深对实施小学数学文化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自觉性。

二、确立现代小学数学文化教育新方法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分低、中、高三个学年段实施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确立小学数学文化情感、智能、素养等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并大力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文化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小学数学文化的情感,让他们养成:爱听数学文化故事,爱看数学文化书籍,喜欢了解数学文化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听”能抓住重点,“看”能发现不懂的地方,能对数学文化的来源与背景进行分析综合,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能进行归纳、概括,能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析。

2、文化交流:能运用“假如……就……”和“如果……那么……”等句式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数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并能有效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合理运用数学文化资源,帮助自己的数学学习。

3、文化应用:能运用有关数学文化知识进行是非问题的判断,能运用数学文化知识指导数学实践,能运用数学文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数学文化开展数学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运用自己的数学文化底蕴开展创新型数学社会实践,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落实小学数学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划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块。这是建国以来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小学数学文化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解决小学活动课无“纲”可依,无“本”可据的困难,新课标又出台了课程标准解读从书,从实际教学的方面给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教师创造发挥,为此,我们必须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把小学数学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四、注重学科教学与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相结合

学科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当然也就成为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文化内涵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怎样做好提高学生数学文化底蕴这篇大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应做到三个结合。

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要通过数学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向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数学文化实践能力。

2、传授知识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我们提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考方法、应用能力等),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这是小学数学文化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数学的实质是:符号十逻辑。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因而我们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现代教学观要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重要。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考虑学生“乐不乐”于学习。

各年级兴趣培养的要求不同,低年级教师要多采用直观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教学,中年级要以新颖的文化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高年级则多让学生自己运用数学文化知识解答难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论文作者:王尊忠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践行小学数学课程理念论文_王尊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